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角色新闻——透过主观镜头的客观报道影视专业中有一个术语——主观镜头。这种镜头是以剧中人物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事物。这种主观镜头也使观众有种亲临现场的感觉,仿佛自己就是剧中的人物。于是,剧中人物的主观镜头也成了观众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相当于新闻报道中的"主观镜头"。角色新闻要求记者进行角色转换,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以被报道对象中一员的身份去进行观察和发现新闻。这种"角色转换"与记者"到现场"、"下基层"、"暗访"等都不是一个概念。这里最关键的是,记者在一段时间内,不再以记者的身份出现,而真正成为被报道对象中的一员。比如记者真的去干上几天售货员,按时上  相似文献   

2.
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时代在新闻传播领域里一种新兴的新闻呈现方式,具有全球范围的影响力,代表着新闻传播的一种可能的未来,而这一形态的出现对于传统记者而言则面临着新的角色改变。本文试图对数据新闻做一简要勾勒,并介绍其对公众、传媒、新闻记者的价值与影响。  相似文献   

3.
陶祎佳 《报刊之友》2014,(4):133-134
在当前的新闻传播中,大量“公民记者”的出现,打破了新闻传播主体由传统媒体专业记者独家垄断的局面,专业记者的职业优势正在逐渐失去。本文通过从“‘公民记者’群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异军突起”、“‘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现实区别”、“‘公民记者’与媒体专业记者的角色互补”三个层面的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专业记者必须在正确引导舆论中扮演权威角色、实行有效公共传播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张晋升  龚逸轩 《传媒》2016,(16):77-79
记者型主持人是集新闻采集、选题策划、节目编播制作于一身的节目形象代言人,是新闻内容一体化生产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多样化的节目传播渠道和平台的出现,推动了记者型主持人从节目生产向节目运营的角色转换,其能力建构也将成为影响节目质量和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技术基础、传播理念、传播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随着新闻编辑工作重要性日益增强,其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内容也有了一定转变,在认识到新闻工作流程改革、工作内容变化的前提下,新闻编辑记者要加速自身角色转换与提升,使自身的职业素养与当前的融合趋势相适应。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详细阐述在融媒体环境下实现新闻编辑记者角色转换的有效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晚报都市报市场化经营的过程,记者的角色也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出现了新倾向。他们在记录报道已发生事件的同时主动去发掘可能成为新闻的素材。编辑和记者的分工已不太明显,出现了二者合一的倾向。记者角色的转换既有受新的新闻理念影响的原因。也有报社和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因。这种转换在给媒体和记者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  相似文献   

7.
毛阳南 《传媒》2018,(3):60-61
作为一个人格化传播主体,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因为语境的不同常常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优秀的出镜记者通常能够将各种角色进行恰当的转换和有效控制,能够将角色的特性和自身的个性有机融合,展现出同一的风格,实现真正的"人格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6,(23):42-47
记者的职业角色认知影响新闻实践及其产品的最终形态。迄今为止,有关记者职业角色认知的研究多聚焦个体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福建报业为切入点,采用调查的方法,考察媒体和组织因素对地方报记者的职业角色认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报记者最看重"信息传播"角色,其次是"社会疏导"、"喉舌"、"监督"和"营利"角色;媒体和组织因素不影响记者对于信息传播角色和监督角色重要性的感知,媒体类型和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社会疏导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组织目标和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喉舌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组织支持影响记者对于营利角色的重要性的感知。上述发现的内涵亦在文中得到探讨。  相似文献   

9.
梁莎莎 《今传媒》2011,19(1):133-134
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数字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媒体对资讯流通的主控力量,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从网络中了解到最新的资讯而不受传统媒体的控制,普通民众的声音有了表达的地方。他们开始利用身边的数码相机、手机、互联网等,记录日常生活中的奇闻异事。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正因如此,也就催生了"非职业记者"的出现。甚至对新闻事件进行采写、评论或发布,这种现象的出现逐渐成为传统媒体的一种补充,在社会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阐述非职业记者出现的社会条件,分析非职业记者的局限性并提出其解决方法,务求规范非职业记者的传播行为,使新闻事业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社会组织与结构之变,构成了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它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生态,带来了新闻传播业传统发展方式与运作逻辑的中断或终结.文章探讨了新闻传播学科未来发展中三大带动性的增长极——媒介化社会、非理性、大数据和算法的研究,并分析了新型主流媒体在未来发展中的角色转换与价值担当.  相似文献   

11.
一面是纷繁复杂、变化多姿的现实,一面是形形色色,众口不一的受众,独居两阵之间的是记者──这样一个极具魅力又极其艰难的角色.它的魅力源自于其角色层次的丰富,而它的艰难又恰恰产生于对这些丰富层次的把握与控制.本文试图给记者的角色一个恰当的定位,并在这个座标上对记者角色进行分析与探索.记者,是作为新闻传播的具体化形象存在和活动的。要对其定位,则必须从记者的“生存环境”入手,深入到新闻传播过程中去。新闻传播过程;大致可以表述为,记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层出不穷的事实进行选择、判断,挑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黎力 《传媒观察》2011,(11):32-33
2010年11月8日记者节,环球网做了一个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在线投票,有8664名网友参与投票,结果显示,其中认为记者印象负面的高达73%,远远高于对记者持正面印象者的27%。数据显示出公众对记者的职业角色期望值非常之高,但对实际新闻传播过程中记者的表现却不甚满意。作为社会活动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传播,有一定的专业性和门槛,往往是具有专业身份的传播者负责传播,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进入自媒体时代,受众与传播者角色不再固定,受众也可以与传统意义上的记者一样,通过例如微博、微信等现代媒介发布信息而成为新闻传播者,传播者角色不再垄断,新闻媒体的传播地位受到挑战,媒体发展的重点由"我要传播什么"改变为"受众想要接受什么",新闻传播格局由"传者天下"进入"受者天下",受众成为新闻的起点与归宿,民生新闻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新闻报料人即新闻线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们不是记者,却向媒体提供许多新闻线索;是记者,但大都不具备新闻专业常识.本文通过分析新闻报料人出现的原因、新闻报料人的分类、参与新闻传播的意义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隐忧,探析新闻报料人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统的媒体工作者必须面对新的融合新闻环境,及时实现自身的角色转换和身份嬗变。本文立足媒介融合和融合新闻的背景,从传统新闻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出发,结合公民新闻和意见领袖理论,以具体的例子来分析新媒介环境下"把关人"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陈英 《编辑学刊》2002,(1):45-47
编辑工作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的职能化确定了新闻编辑的特有角色.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编辑担负着信息的决策、选择、优化和表现等工作,这一系列使命使得新闻编辑在媒介活动中处于"轴心"的地位,扮演着"中介"的角色.随着人类传播活动的发展,新媒介的出现,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和媒介特征密切相关的特殊劳动,新闻编辑角色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地有了一些新的转移和拓展.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及其传播科技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到新闻生产过程中."公民新闻"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然而却对新闻伦理问题产生了威胁,在新闻专业主义和自由多元之间产生了较量.以里约奥运热点事件为例,从"公民记者"在里约奥运会中的表现,参与的新闻报道与传播的现状,出现的问题及其影响,论述了"公民记者"在重视新闻伦理的基础上,做好新闻生产与传播,从而促进新闻舆论环境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张垒 《现代传播》2014,(4):50-54
本研究探讨当"公民记者"或"自媒体"所具有的朴素伦理标准进入新闻传播流程时,对传统新闻伦理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追溯了新近发生的若干热点事件产生、演化的传播链条,分析了"公民记者"、传统主流媒体、市场化媒体以及资本化网站在其中的角色及相互作用。研究发现,传统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回避和忽视、都市类媒体和网站片面市场化取向,都使新闻伦理面临解体的窘境,"公民记者"的加入事实上加剧了这种解体的趋向,并使之变得更加破碎和混乱。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是以及时、有效、客观、公正的态度为大众传播信息的一种职业。在传统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是社会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主要人员,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甚至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更多的人拥有了及时发布最新信息的能力。普通公民也有可能成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人物,"每个人都是一名记者"的口号越来越响亮,使得公民记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小觑。本文旨在探讨强势来袭的"公民记者"与职业记者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在传统大众媒体中,记者、编辑等作为新闻信息的"把关人",用专业的眼光和素养对新闻信息的来源予以过滤和审视,这保证了传统大众媒体上的新闻的真实性。但是自媒体不同,传受合一的传播模式使得传统意义上的"把关人"角色在传播过程中几乎不复存在,相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