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商业化的大潮中,我国新闻队伍报道新闻事件的时候出现了与新闻专业主义精神背道而驰的行为,新闻队伍中出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本文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努力寻求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复位。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新闻专业教育在急剧扩张时期普遍存在对专业定位模糊的现象,课程改革将成为本科阶段新闻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建设新闻专业通识平台将在现有的专业教育基础上为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并提供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新闻失范现象的增加引发了公众对新闻伦理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的讨论。如何践行新闻专业主义,在获取新闻价值的同时遵守伦理道德规范,仍需要进一步探讨。本文以姚贝娜事件为例,对新闻价值及新闻伦理二者关系进行具体说明,并指出平衡策略,规范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4.
叶平 《新闻世界》2010,(8):108-109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不仅是新闻工作的一种专业规范,也是主要的新闻专业理念。然而在近年来的新闻实践中,这一理念没有得到相应的尊崇,造成了众多媒体的越位或错位现象,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新闻界被这样一种现象所“困扰”:一批成绩不凡的记者、编辑并非新闻专业出身;而新闻科班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往往也并不比非新闻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更为突出.作为一个工作了三四年的新闻科班生,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因为新闻学家不是“新闻家”.按目前的模式,我国的新闻教育实际上是在培养新闻学家.而记者、编辑应该是“新闻家”.  相似文献   

6.
2014年,中国新闻界"新闻失范"现象频发,假新闻、有偿新闻、新闻敲诈的出现不断拷问新闻伦理问题。本文试图从媒体自律与媒体人素养入手,联系新闻真实、传媒公信力、新闻专业主义等角度分析"新闻失范"现象,试图从传播主体层面提供合理的解说,呼吁创造出一个健康而纯净的新闻界。  相似文献   

7.
每次突发事件,都是对新闻媒体的检验。在地震类新闻报道中,新闻失衡现象严重,有几点消极现象值得关注:一是新闻关注对象的片面性,新闻伦理的底线容易突破,主要表现为报道对象偏失,救援报道比灾情信息更重要、再次伤害现象;二是新闻职业规范容易被忽视,主要表现为错报现象依然存在。文章针对原因提出建议,新闻专业主义需要在理念上和操作上被新闻工作者坚守下去。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9月,《人民日报》连发数篇署名评论,批评"悬疑新闻"和其背后的"标题党"。"标题党"现象伴随着传媒作为利益单元的存在,由来已久。这是一种主要发生在业内、影响到业外的"专业"逐利现象,"悬疑新闻"只是其表现之一。说它"专业",是因为这些人谙练新闻价值的运用,但新闻传播专业的各种职业理念是相互关照的,这些人没有真实、客观的职业理念(也是一种职业道  相似文献   

9.
于晓娟 《新闻世界》2013,(11):199-2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形成了极大冲击,也使新闻专业主义的坚守面临着威胁。"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都能成为新闻传播者,使得新闻把关变得越来越困难。如果没有他律,加上自律的缺失就会使新闻专业主义大打折扣。这种现象也引发了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理念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专业新闻报道(简称专业报道)是以遵循新闻采访报道的一般规律为前提,针对具体行业、专门领域的特殊情况、特殊现象、特殊要求,进行专业化采访报道的新闻传播活动。一方面,新闻报道有一定的专业性,采编中要遵循新闻自身的专业特性与职业规范;另一方面,几乎每一篇新闻报道都涉及除新闻以外的其他专业领域,采编人员要对这一领域的新闻事件做出专业的诠释与传播。专业报道常常与新闻专业主义纠缠在一起,使知识认知体系与表达要求变得复杂,因此专业报道需要符合专业要求的文字表达。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新闻类专业"进口大,出口小"的矛盾更加凸显.新闻媒体有限的岗位本就无法容纳过剩的新闻专业毕业生,而不少媒体在招聘人才时又青睐非新闻专业的毕业生,这无疑使严峻的新闻专业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范老师您好。现在新闻传媒专业大规模扩张,很多院校都增设了与新闻传播相关联的专业,中文、外文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在办,理工、农业、商学院校也在办,一本、二本在办,比二本更低层次的也在办。毕业生那么多,如果还报考这一专业,会有职业前景吗?您如何看待新闻传播专业的大规模扩张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大学生的新闻传播专业认同、认知与职业发展意向的关联为研究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法对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本科新生和毕业生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年级对新闻传播专业均呈现低认同高认知,在重新选择专业的职业发展意向上倾向于选择非新闻传播类.该现象与法学单科类大学属性有关,但在其它单科类大学中也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新书架     
这是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雅俗共赏型新闻专业教材,是高级编辑杨思迅从事新闻研究的代表性论著。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新闻现象、新闻活动、新闻事业、新闻工作一系列基本问题,特别注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拓创新,力求科学概括新闻实践,紧密服务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5.
倪沫 《报刊之友》2010,(12):171-172
目前高校新闻专业开设的新闻采写课存在一些不足:课程实践有限;教材中关于新闻信息收集和分析的部分缺乏系统科学的方法体系介绍;课程开设对象多为大一学生,因知识结构及人生阅历所限,对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的解读、判断能力相对有限。教师在讲授《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上因素,有意识的加入社会学的知识、理论和方法,促使学生能用专业科学的方法收集、挖掘信息,在对转型期的当下社会状况有通盘了解的基础上,理性、深入、专业的剖析社会现象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新闻传播者、传播内容和受众都发生了变化,新闻专业主义也因此被消解,传媒机构的新闻生产权力被分化,虚假消息、传播内容碎片化、随意性与网络语言暴力现象频发。面对新时代、新挑战,可以从传播者、传播环境及内容等视角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加快媒介融合,专业新闻工作者参与自媒体传播的同时要加强公民媒介素养的引导,完善法律法规,强化行业自律,采用实名制保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  相似文献   

17.
王永伦 《报刊之友》2013,(7):149-150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普通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一门核心、基础业务课程。但该课程面临挑战、困境重重,出现教学理论性过强,新闻实践不够精深等现象,学生新闻专业发展理念缺乏,未养成热爱新闻的习惯等问题。将“课前新闻播报”引入课堂,将在课堂内外建构专业化与习惯性新闻实践。为此,在阐述“课前新闻播报”内涵及应用的基础上,探析其在养成学生关注新闻、热爱新闻的习惯,有助于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专业意识、培养其职业志趣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夏琼 《中国广播》2012,(7):93-94
所谓“全民记者”,其实是指诸多不具备新闻专业素养的公众在新闻事件的报道和传播中发挥“线人’作用的一种现象。深入来看,他们与专业记者存在根本性差异,主要体现在职业特征、社会功能和具体操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在今天的新闻学教育中,专业化教学理念已受到学界的高度重视,即新闻学专业不仅要训练学生有娴熟的新闻操作技能,还要促使学生学习其他专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并运用到新闻业务中。以经济领域为例,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类报刊和栏目迅速增长,必然要求学生将来能用经济学的专业眼光去分析新闻事件和新闻现象,写出专业化的经济新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高校新闻教育自1918年始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新闻教育有了巨大的进步。但时下种种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显示,目前的新闻教育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到细小的教材编著与选用都存在弊端,目前的新闻教育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新闻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