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它与视觉画面、解说、字幕构成电视新闻的主要元素,然而,长期以来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处于辅助、从属甚至是点缀的地位(新闻节目太长时它往往成为删除的首要对象)。人们认为,没有画面不成其为电视新闻,没有解说词无法明确地表述记者的主观意图。但没有同期声仍然可以清晰地再现新闻事件,尤其是现场声,更未能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视觉为主、声音为辅,声音为画面服务,声音从属于画面的观念一直制约着电视新闻的发展。在新闻实践中不少新闻记者还没有录现场声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叶洁琼 《新闻窗》2013,(2):47-47
电视新闻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而存在的声音,通常有两种,一是记者或主持人的现场解说,记者与被采访对象的谈话交流;二是录制画面时录下的效果声。一则成功的电视新闻往往是画面、解说词、同期声融为一体,同期声不是画面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通常是电视新闻的点睛之笔。如何合理运用同期声,让其成为电视新闻的亮点,是当前新闻记者实践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同期声也可以叫"有源声响",是指录自现实生活,并源自电视画面自身形象的客观音响,是记者在电视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又一个重点。同期声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与环境发生碰撞以及自然自身发生的种种声响,有源的音乐等。在电视新闻中,同期声与解说词都是重要的听觉形象元素,它们与视觉形象元素一起共同承担着传播的功  相似文献   

4.
所谓同期声,权威的解释是“电子采录设备在记录视频信号的同时记录的、并在重放时与视频信号保持同步的真实的现场声音。”它是电视画面的延续、引申和补充,具有电视所特有的优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同期声在具体的运用和操作上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是过多、过长,不仅延缓了节奏,拉长了篇幅,冲淡了主题,更重要的是违背了同期声使用的规律,降低了电视的品位,倒了观众的胃口。给人总体的感觉是:“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事实上能够说明问题的并不都是甲乙丙丁,而是一两句切题点睛的话。在这方面,古诗文就是一个…  相似文献   

5.
章旭明 《新闻窗》2013,(1):59-62
画面和声音是电视艺术的两大要素,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画面的地位毋庸置疑,但声音的作用也不可小视。这里所说的声音包括解说、音响和同期声等听觉内容,其中同期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同期声,是客观存在的真实音在拍摄时同期录音的意思。一般来说,就是电视新闻记者在新闻采访现场摄录电视画面的同时通过电子设备记录下来、用在新闻报道中表现新闻现场主体的各种声音。  相似文献   

6.
用好同期声     
成功的电视新闻片往往是画面、同期声、解说词融为一体,声像俱佳。近期,电视新闻拍摄中忽视同期声作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本文试从观众心理的角度谈谈电视新闻片中的同期声。同期声与画面。同期声来源于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精心选择,是新闻事件声响的再现。任何事物的运动都具有自身的声音形象,同期声所再现的形象是事物在拍摄时间内的运动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丹琳 《视听纵横》2006,(6):109-109
在专题片的创作中,声画关系的主要表现是画面和解说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但是,专题片中的声音并不仅限于此,而是多种元素的综合。卡雷尔&;#183;赖兹说:“最理想的是,不给观众有时间分辨音响与画面的关系,观众只因当接受那联合起来的效果。”专题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解说词,音乐,自然音响。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是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各种声音。同期声是电视画面的有力补充,可以使画面变得生动,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毋庸置疑,运用好同期声,能使电视新闻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加详实,画面更加丰满。但是同期声如果应用不当,到处滥用,效果常常是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9.
电视是一种视听艺术,播出的节目都是声画的结合体.声音在专题片中不可或缺,它让影片更具真实性和感染力.曾经有人说过:不记录声音的纪实是不完整的纪实.在专题片中,声音即有意味的形式,它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广义上来理解,专题片中的声音元素包含配音的解说词、采访对象的同期声和音乐等.  相似文献   

10.
解说词是电视新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画面、人物同期声、现场效果音、字幕等共同构成了电视新闻的语言符号系统。一条电视新闻中,解说词和其他  相似文献   

11.
钱猛 《视听纵横》2002,(5):50-50
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中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在创作过程中,声音的创作远比画面的创作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声音成分复杂,更是因为人们对声音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了。纪录片中的声音成分主要有:人物同期声、自然音响、效果音响、解说词、音乐,它们在作品中经常相互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声音效果。关于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一直是电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争论不休的问题,而这种声画关系的争论又往往表现在对声音的认识上。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声音的认识,主要有这样两种偏差:一种是主张以画面为主,声音是为了补充画面的不足,它注重的是画面的冲击力和表现力;而另一种则是强调解说的作用,画面只是图解解说的意义而已,它注重的是解说词的表意作用及创作主观情感的抒发。虽然这两种认识各有各的理由,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都忽视了电视本身所具有的表现特点。  相似文献   

12.
电视片的每个画面都有其取景的视点,且讲究不同画面之间观点的灵活变化,以增强画面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正是有了画面之间视点的不断变化,才产生了构成独特的电视片画面语言的动感、节奏感和美感。电视语言是以视听结合的方式来传输信息的。一般情况下,电视片靠画面和同期市所传达的信』急还不够,仍需要解说词的介入。画面、同期声、解说词(有时还有音乐、音响儿h共同结合.构成了电视语言对信息比较完整的传达。从电视语言传输信息的特点看,画面语言是直接呈现的,解说词是在画面语言的基础上间接的引发,但解说词的引发不是对画…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现场解说、新闻人物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现场的各种声音。由于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同期声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方面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辉 《今传媒》2016,(7):120-121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声音和画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元素,两者功能不同,互为补充,声音和画面应该是有机的整体.随着电视新闻的发展,观众对于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期声、现场声、音乐等声音元素也被更为广泛的使用在电视新闻里.电视新闻的画面和声音并不是简单地重复,必须将二者有效结合,相辅相成.本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针对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勇 《新闻前哨》2005,(1):51-51
电视新闻的同期声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包括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由于电视新闻同期声不仅能使观众观其形,还能同时闻其声,更易激发观众的认同和参与意识。因此,电视新闻同期声无论在发挥电视新闻优势,还是在展示新闻报道的个性魅力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魏佳 《新闻传播》2010,(7):16-16
解说词是专题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直观的电视画面进行补充、强调、深化和发散,为专题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和升华空间,尤其在人物类专题片中,优秀的解说词创作能与画面、同期声、现场声等元素紧密融合,充分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视听同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那么.人物专题片的解说词创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17.
电视的声音是指记录现场的声音,人的语言,环境声响,生活中真实的音响效果。具体地讲电视节目的声音包括主持人说话的声音、被采访者的同期声和解说词的配音以及拍摄现场的音响效果。由于现场的音响在很大程度依赖于艺术的支撑,一旦突破技术的屏障,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问题的解决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对于其他三项声音的重视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电视台个性化传播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同期声也叫有源音响,是指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声音。是电视记者在采访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一个重点。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特写因为采用ENG方式进行采制,可以将声画合一的现场摄录下来.因此电视新闻特写在描写现场时并不需要太多的笔墨,而是通过极富感染力的镜头和同期声来展示现场氛围,而解说词可以交代画面不能展现的一些元素,如抽象的概念、相关的背景、典型的细节等。  相似文献   

20.
赵会权 《今传媒》2012,(2):79-80
电视是视听艺术,"声画合一"就是语言与画面完美结合,二者相互映衬。电视语言包括解说词、现场同期声、音响、字幕等因素,电视语言内在的美学内涵可以进一步开拓电视画面的思想和艺术境界,推动电视画面的视觉内涵更深刻地阐发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