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政新闻是关乎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在处理国家相关事务的时事政治新闻,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了解政治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参与政治生活的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是一直以来,我国的时政新闻报道都是较为传统的方式,语言单一、缺少亲和力,导致群众对时政新闻失去兴趣,而关注娱乐、科技、旅游等新闻报道。本文分析了时政新闻缺乏亲和力的原因,并通过剖析这些症结对提高时政新闻的亲和力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也有人直接把时政新闻定义为关于时事、政治的新闻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也是属于硬新闻的一种,硬新闻是指题材较为严肃、着重于思想性、指导性和知识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是关于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时政新闻报道的作用就是为了让百姓了解政府的决策,与百姓的政治生活息息相关的各项活动,做到信息公开,满足百姓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4.
王杨 《新闻爱好者》2011,(10):58-59
时政新闻是我国党媒传播的主要新闻类型,时政新闻传播直接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和解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功能,以及主流社会和价值的呈现。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所谓时政新闻,就是有关国家、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国内民主政治生活以及涉及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报道。按照西方新闻学的“硬新闻”的理论,时政新闻属于“硬新闻”的一种,指题材较为严肃的政治、经济、科技新闻。例如国家和政党的最新方针政策、重要外事活动、重要会议、主要领导人的政务活动、重大事件等报道都属于时政新闻的范畴。  相似文献   

6.
时政新闻是我国党媒传播的主要新闻类型,时政新闻传播直接承担着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播和解读,承载着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功能,以及主流社会和价值的呈现。由此可见,时政新闻传播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政新闻传播承载的重要功能要实现的前提,是必须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在我国的影响力较大,紧跟社会发展,对国家政治生活中最新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报道,对于事件的时间、空间和真实性有较高的要求。目前情况来看,时政新闻的播报方式较为公式化,难以提高观众的观看热情。对时政新闻的现状以及在群众中的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提出了时政新闻走亲民化路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时政新闻是关于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主要表现为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活动。而民生新闻则反映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从宏观上看,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关联,时政新闻多反映的是党和政府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民生新闻则反映的是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可是从微观上看,二者却有着必然的联系,我国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落脚点,因此,时政新闻在报道党  相似文献   

9.
游景升 《新闻窗》2012,(5):84-86
电视时政新闻一直是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核心内容部分,它一直是国家党政方针、领导人的政务活动、宣传和解读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重要平台,其内容主要是大量的新闻消息,是国家展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建设成就的一个载体,是党贴近群众、沟通群众、发动群众的有效手段。然而由于时政新闻的程式化、概念化的特征,大大减弱了时政新闻的可看性。  相似文献   

10.
从广义上讲,时政新闻就是对国家范围内一些大政方针的报道,这其中包括国内的政治生活、国家事物以及国务活动等等。调查表明,时政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人们从这些新闻中能够看到最新的实时资讯。然而,大多数的时政新闻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不顾及新闻内容的重要与否,只是按照领导人的职位大小编排新闻的播放顺序,导致播出的新闻枯燥无味,无法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收视率低下。针对这样一个严重问题,2003年中共中央就发出通知,指出时政新闻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内容,也是新闻业务中报道的难点。时政新闻,又叫时政报道,目前没有公认的定义,一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时政新闻,即甘惜分教授所谓“政治报道”,是指“对国家、政党和公民的政治思想、政治会议、政治事件、政治外交及日常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生活类报纸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白热化,"时政新闻"这个过去曾被忽视的新闻体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地市一级的晚报,在做大做强社会新闻等的同时,已将做活当地时政新闻作为参与报纸市场竞争的一大优势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播》2013,(9):93-94
一、报道视角:民生关怀时政新闻报道的题材往往具有重要性和显著性的新闻价值。具体来说,时政新闻要以民本意识、民众话语和民生内容为报道视角,关注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关注社会群体等在参与国家生活和国际社会方面的活动,对百姓生活产生具体影响,让“天下事”与“身边事”相融合。时政新闻的民生关怀视角,  相似文献   

14.
杨初亮 《新闻实践》2009,(12):56-56
时政新闻可读性差、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很多都市类报纸都面临的难题。都市类报纸往往以社会新闻和舆论监督起家,对时政新闻重视不够。但是时政新闻本身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社会新闻能为一张报纸聚集人气,是本地新闻的重要基础的话,时政新闻就会为一张报纸赢得良好的口碑和公信力。今日早报摸索着如何把时政新闻做好看,  相似文献   

15.
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两者之间无论从内容风格、关注点、关注对象、写作方法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时政新闻主要关注的是党政机关和领导层,而民生新闻则关注的是基层普通群众。两者可以说是各司其职,并无太多交集。但随着媒体竞争的日趋激烈,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生活热情的不断提高,如何将时政新闻与民生新闻更多更好地融合起来,时政新闻从更深的层次上关注民生,民生新闻摒弃低俗、融入主流,已经成为地方媒体生存和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地市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尤其是时政新闻报道仍然存在着内容瘦硬、形式单一、画面苍白等诸多问题,成为新闻改革中的"瓶颈"。其实,我们不妨把电视时政新闻和生活新闻进行对接,即时政新闻借鉴民生新闻的技巧,丰富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7.
周云波 《新闻窗》2014,(5):36-37
时政新闻作为电视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展现的是国家政治生活中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时政新闻成为老百姓通过电视了解国家方针政策、重大活动的风向标、指南针。因此,观众一般会将电视新闻中的时政要闻定为各类信息的首选,对时政新闻的镜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时政新闻中出现得最多的会议新闻,如何拍摄、运用怎样的画面语言才能将时政新闻拍好拍活,让广大观众更好地接受,这是有一定难度的。作为一名在电视台第一线工作10余年的时政记者,熟练掌握这类题材拍摄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几点是我长期在工作中总结的几个需要注意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元月1日永康日报正式扩版,由4开8版改为4开12版,并形成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社会新闻三大新闻版块。改扩版后,版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是新闻信息量大幅增加,在不降低原有“硬新闻”(指时政类)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大量关乎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新闻见诸报端,新闻的可读性和报纸的信息服务功能得到加强。“内容丰富了,更有看头了”。二是版面更趋大气、简洁,  相似文献   

19.
“新时政新闻”的意义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市级电视台新闻报道,特别是时政新闻报道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成为了制约新闻改革与创新的因素。其实,地方台的时政新闻也可以借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技巧,转换报道的角度和形式,增强其深度和广度,时政新闻也能做出好看的新闻。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