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智慧 《今传媒》2011,(7):90-91
2011年3月18日,2010年度"中国电视榜"榜单揭晓,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得2010年度电视节目、最佳生活类节目两项殊荣。《非诚勿扰》缘何成为婚恋交友节目中的佼佼者?本文主要从全覆盖的网络、热议的话题、巧妙的悬念、穿插的冲突、精彩的笑点和持续性互动六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使人们对《非诚勿扰》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希望能够对相亲交友类节目今后的策划与营销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一度创造了婚恋类节目收视率的新高,成为热点。但是静观《非诚勿扰》的构成元素,我们不难发现这档节目获得所谓成功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借助搞笑与真诚、庸俗与品位、物质与精神、剧情与真实之间的对立冲突寻找一种新鲜感,其暴露出来的平面化、娱乐化、情境化倾向,将使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面临困境。  相似文献   

3.
2010年,电视相亲节目以王者姿态重归荧屏,在众多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独领风骚。其中,《非诚勿扰》成为了相亲节目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吸人眼球的一个。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的透视,对国内电视相亲节目进行一个系统梳理,探究其存在的问题,思考其未来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非诚勿扰》节目自开播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但热播的同时也饱受争议。本文试从文化角度,对我国电视节目中的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进行探讨,并以《非诚勿扰》为例,分析了上述三种文化在娱乐节目中的冲突和融合,指出多元文化的融合才是娱乐节目的发展正途。  相似文献   

5.
从《非诚勿扰》看电视相亲节目的创新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开播,带动了新的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非诚勿扰》的成功,与它自身节目形态、节目包装、节目内容的创新有着重要联系。在肯定《非诚勿扰》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节目本身所存在的真实性、不好的社会价值导向等问题。本文以《非诚勿扰》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节目的创新和优势所在的同时,对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求达到全面理性地看待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电视相亲节目。  相似文献   

6.
《非诚勿扰》作为一档相亲真人秀节目,凭借高收视率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思考。笔者将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解读《非诚勿扰》火爆的原因,并通过解读其成功的原因,探讨真人秀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和走向。  相似文献   

7.
陆华 《今传媒》2011,(11):80-81
《非诚勿扰》的迅速走红引起了其它电视节目的同质模仿,但事实上,却没有任何一个节目能够复制它的"收视奇迹"。本文对制造出这一现象的《非诚勿扰》及其蕴含其中的娱乐元素、文化价值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和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的热播,相亲类电视节目悄然走红,一夜间,各地方电视台纷纷效仿,《爱情连连看》、《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等等几乎同一时间出现在了观众的视野中,于是相亲成为了一种时尚。而随着节目的播出,也有一些参加节目的女嘉宾因为她们大胆出位的言论而为大众所知。由于节目追求一种娱乐效果,因此在节目中充分尊重了参与者的话语权,但这就不可避免的面临了节目低俗化的问题。本文将以江苏卫视热播的《非诚勿扰》为例分析当今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的成因以及现象,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使之朝着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发展。  相似文献   

9.
吴沙沙 《新闻世界》2011,(10):102-103
江苏卫视的大型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自2010年1月15日正式开播以来,获得了巨大成功。本文从受众接触媒介的"使用与满足"这一理论视角来分析《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发现该节目除满足了受众观看电视娱乐节目的初衷——获得消遣娱乐外,还满足了受众诸多其他方面的需求,如获得新知、自我确认、环境监测等。但是《非诚勿扰》节目中还存在着某些问题,影响受众这些需求的满足。  相似文献   

10.
高卫 《报刊之友》2013,(3):78-79
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冲突和悬念是增强故事性、吸引观众的有效途径。通过巧妙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增强节目与受众间的内聚力,优化传播效果。本文从2012年很火爆的电视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入手,分析探讨了节目中冲突和悬念的设置,及其产生的效果。希望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推动综艺节目的良好发展,更加丰富中国电视观众的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1.
江苏卫视的电视交友栏目《非诚勿扰》,在经历了2010年的整顿风波之后,不仅没有淡出观众的视野,反而因其在节目形式和内容等方面的调整在同类节目中更加引人关注。作为一档生活服务类节目,整改后的《非诚勿扰》在实现服务功能的同时积极开拓自身的文化意义,产生正面的社会影响并有效引导电视观众,从而找到了该节目真正的立足之本。本文试图从人文关怀、女权主义与男权社会的关系以及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引导几个方面分析《非诚勿扰》栏目的文化内涵,从而解释其获得成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2.
所谓电视相亲节目是指由电视台策划制作的为未婚男女提供相亲平台的电视节目。电视相亲节目邀请自愿报名参加节目的男女嘉宾来到录制现场,通过一定的环节互动与交流,使两情相悦的男女嘉宾配对成功,从而达到相亲的目的。①目前比较著名的电视相亲节目有: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浙江卫视《爱情连连看》、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东方卫视《百里挑一》等。  相似文献   

13.
忽如一夜春风来,全国各大卫视都打着"以人为本的旗号"开始了各种各样的相亲节目。在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话题不断,节目收视率火爆上升之时,河南都市频道的情感密码《非诚勿扰》栏目也悄然进入了观众视野,并在网上引起了对节目内容的激烈争论。  相似文献   

14.
王婧 《青年记者》2010,(9):63-64
对于电视栏目结构形式的保护,目前还没有与之相应的法律,可谓处于法律盲区。继湖南卫视多年前推出《玫瑰之约》后,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湖南卫视的《我们约会吧》再度掀起相亲节目的热潮。观看《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的观众会有一个同样的感受,就是两个节目太像了。  相似文献   

15.
于仰飞 《今传媒》2011,19(1):75-76
自1988年山西电视台的《电视红娘》节目到2010年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我国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而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节目格外引人关注,自开播以来,收视率稳居同时段综艺节目的前列,同时也掀起了新一轮荧屏交友的热潮。本文试图解析新派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热播的原因,以及探讨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笔者主要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整改前的节目为文本,认为除了普通的身体快感体验,《非诚勿扰》为男性和女性受众提供了开放性的文本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他们各自生产意义,结合时下的社会,并生产快感。这不同于以往真人秀节目的深层快感产生机制,是《非诚勿扰》受到追捧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7.
《青年记者》2010,(13):35-35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电视节目研究所所长陈默最近在做客人民网时就《非诚勿扰》等婚恋节目发表了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18.
2013年1月,《非诚勿扰》度过了三周岁生日,搔出超过300期节目,凭借创新创优的设置,取得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在竞争激烈的电视市场独占鳌头.收视上继续稳居省级卫视常态节目第一位置,可谓中国电视史上少有的高收视率常态播出类节目.社会影响上,因为节目内容折射婚恋话题,引发观众情感共鸣.目前,《非诚勿扰》已冲出国门,影响力扩大到海外,自2011年开始,已成功举办了澳大利亚、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韩国等六个国家的相亲专场节目,受到多个国家华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9.
葛晓妮  邓淙文 《传媒》2011,(6):49-50
近年来,卫视借用影视剧名来命名自己的综艺节目,似乎形成了一股风潮。例如,江苏卫视一档和电影《非诚勿扰》同名的交友类节目登上荧屏,迅即获得观众热捧。有赖于此节目名称与电影《非诚勿扰》雷同,顺乎自然地为该档节目起到了预热鼓  相似文献   

20.
陈希苓 《声屏世界》2012,(12):19-21
开办一档脱口秀节目容易,但要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延长其播出寿命,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分析国内那些有影响力的成功电视脱口秀节目的艺术特征,从中得到经验和启发。本文从已播出两年多的生活娱乐类节目《非诚勿扰》《壹周立波秀》等节目中分析研究脱口秀电视节目的艺术特征,探寻成功的脱口秀电视节目制播的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