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奉化电视台的《欢乐737》是周播的综艺娱乐节目栏目,时长60分钟。开播三年多来,我们在尝试中前进,在摸索中成长,探索和尝试走县级电视台合作共赢模式。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各家电视台知名的主持人纷纷投入到影视剧、综艺竞技、娱乐比拼等演艺活动中.有的在电影、电视剧中初露锋芒,担纲主演都有模有样,有声有色;有的在综艺竞技中临危不惧,扮啥像啥;有的在五花八门的比拼活动中争先恐后……平日里温文尔雅、一本正经、英俊潇洒的主持人,在演艺圈、竞技场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出手不凡,让不少受众粉丝刮目相看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3.
宋蕾  王天盈 《视听界》2006,(5):45-49
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的恢复性增长引人瞩目。在2004年评选的以收视率和市场份额为主要衡量指标的《百佳优秀电视栏目》中,综艺节目占到三十多席。《幸运52》、《非常6 1》等优秀综艺栏目的实践证明,提升综艺节目的市场表现,可以减少电视台对于单一节目类型(电视剧)的倚重,丰富观众的选择,增加电视节目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将简要介绍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播出和收视现状,并从行业层面出发,为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收视份额的进一步提高提供线索。一、综艺节目的现状(一)播出比例、收视比例和资源使用率近几年,不同电视节目类型按收视份额的多少可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视台与各大视频平台的热门综艺遭遇发展瓶颈,综艺IP出现疲软现象。如何突破固化思维,在新领域开发有价值的综艺节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元宇宙热潮下,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大势所趋,从数字技术在综艺节目中的多维嵌入,到虚拟数字人与综艺节目的融合创新,综艺节目的制作边界在技术加持下不断扩展延伸,呈现焕然一新的样貌。  相似文献   

5.
刘继锐 《青年记者》2012,(31):59-60
综艺节目的生产能力体现着电视台的整体水平,包括管理机制、团队建设、节目生产、广告营销等各个环节的综合实力,是各电视台的"兵家必争之地"。2012年综艺类节目经各大卫视的改版、创新,呈现出"真人秀"活跃、去低俗化、公益色彩凸显、功能性节目增多等发展态势。以下是笔者在实地考察基础上的几点分析。"真人秀",依托"真实"成为荧屏热点进入2012年,"真人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梦想成真》、《一站到底》、《纵横四海》、《大爱东方》、《平民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技术为网络综艺的内容与媒介形态的迭代提供了技术支持,现阶段主要体现为在综艺中向受众介绍创作过程和背景知识的"意义生产"模式.这种意义生产不仅是网络综艺井喷式发展的新实践,同时也是大众艺术消费品审美标准化规范的要求.本文通过大众文化的审美标准化阐释意义生产的价值,分析了概念、框架与意义在网络综艺节目中的呈现;从自我...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电视综艺娱乐节目逐渐在中国兴盛起来.短短的几年内在全国遍地开花。成为中国电视荧屏除新闻、电视剧外最具竞争力的节目样式,在赚取收视的同时,各电视台也因之赚得大把的银子。然而,回顾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之路。感叹之余,我们又不得不为之捏一把汗。  相似文献   

8.
付岩 《声屏世界》2001,(5):28-28
时下,从中央到省、地(市)级的电视台都办起了电视综艺节目,这类娱乐性节目最大特点就是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创意,既可引发观众兴趣,活跃现场气氛,还可吸引赞助,提高电视台的经济效益。然而,由于这类节目的有些编导片面追求“热烈气氛”和广告效应.节目却不能做到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因而走入了哗众取宠的泥沼,而且不乏相互模仿的痕迹。这里笔不否认办综艺性节目可以借鉴已成功的栏目经验,但必须就节目的宗旨和本地风俗、受众喜好而定。像福建东南电视台创办的《银河之星大擂台》节目,  相似文献   

9.
随着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新媒体的冲击,各大电视台特别是省级卫视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各大电视台都使出了自己的绝活来应对日趋下降的收视份额,主打新闻也好,主推电视剧也好,主抓体育也罢,总之使出了浑身的解数.“得综艺者,得天下”是电视人长期以来总结出的铁打定律,所以在卫视的版图上,无论是第一集团军,还是其他的方面军,都无一例外的都扛起了综艺的大旗.如今,电视上最普遍的一种节目形式已经非综艺节目莫属了.它通常被放在周末档的黄金时段,甚至被有些卫视放在工作日的黄金时段和电视剧一拼高下,创造出一个个收视奇迹.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耘耕 《传媒》2012,(2):38-39
刚刚过去的2011年可以称之为"综艺年"。各家电视台开发新资源、创作新内容、运用新形式,电视综艺节目荧屏丰富多彩,精彩纷呈。如何正确制造娱乐、引导娱乐、利用娱乐应是当今电视业界人士和学者共同思考,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陈梦轶 《今传媒》2014,(8):104-105
随着全民"娱乐化"需求的发展,综艺节目备受关注。自1962年台湾综艺开播以来,综艺节目便开始在中国电视荧幕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大陆综艺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大量引进国外优秀节目,并进行本土化改造,已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综合比较两地综艺的传播环境、节目定位及主持人特色来分析相似或差异之处,旨在对今后两地综艺节目的相互借鉴与融合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发展历经教十年,由原来单纯的综艺歌舞表演节目模式发展到现在内容多样、形式多样的节目模式,丰富了观众的业余生活,拓展了电视媒体的经营业务,在质和量双方面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随着电视产业化改革的深入,随着电视媒体的强劲发展,今天的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正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电视综艺节目”应该是以多种文学、艺术手段进行节目编排、制作,运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进行加工,通过电视媒体传达给观众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快以及人类与生俱来的审美要求,使得人们在接受电视信息时,更多地喜欢选择令人轻松愉悦的文艺节目。而综艺节目由于具有形式活泼、兼容性强、信息量大等特点,一经产生便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为他们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电视台来说:“新闻为龙头,社教、文艺为两翼”的办台策略,也把电视综艺节目推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电视综艺成为被关注的焦点。任何事物…  相似文献   

14.
吕一丹 《视听界》2010,(2):73-75
近二十年来,内地综艺节目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明星表演到全民参与,从综合到细分。从主要综艺节目的流行趋势上看,大致可分为综艺晚会时代、明星游戏时代、益智游戏时代、综艺选秀时代、全民娱乐时代五大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发展,受众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电视台为了吸引受众,就要不断地对综艺演播室的音频系统进行更新设计,以满足制作高清节目的需要。本文对电视台综艺演播室的音频系统的构成与对技术的要求做了一个简要的描述,同时电视台应根据节目的需要和自身的实力来对综艺演播室音频系统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电视台节目制作要求,具有高性价比的综艺演播室音频系统。  相似文献   

16.
在线视频网站的成长之路必然是一条与传统电视的博弈之路。视频网站需要电视台的内容,电视台需要视频网站的渠道功能。本文用5家视频网站公布的综艺排行数据,形成主流视频网站综艺节目排行,发现多数综艺节目来自省级卫视;尝试以博弈论视角,探讨在线视频与传统电视内容换股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惠慧 《传媒》2021,(18):53-55
"云综艺"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一种特别的节目形式.它是各大电视台在摄制工作无法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为保证节目照常播出自行探索出的创新方式."云综艺"的优点在于形式新颖,内容和语态都比较生活化,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但也存在画质不高、内容单一和自说自话等不足.由于"云综艺"的局限性,虽然在疫情期间各大电视台纷纷播出"云综艺"节目,但其未来发展将主要作为综艺节目摄制的辅助性形式.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国产网络综艺发展走向快车道,节目内容本土化、原创化,节目制作专业化、精良化,用户定位精准化、垂直化,逐步发展成与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三足鼎立的视频内容,也成为在互联网文化治理中不可忽略的研究对象。本文在分析梳理2010年以来网络综艺相关的文化政策的基础上,归纳出网络综艺文化治理的三种模式:管制、限制和自治的互补与渐进,台综对网综的收编与改造,智性活动和主导性文化产品的输出。并在结合综艺节目发展实践和发展趋势上对综艺节目文化治理提出三条优化路径即技术导向的网络综艺预警制度、构建现代互联网文化市场体系、寻求创新性发展范式。并认为网络综艺节目在未来有望发展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文化产品,具有作为文化治理对象和治理工具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19.
徐良 《采.写.编》2023,(9):183-185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类综艺节目不断涌现,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娱乐需要。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网络综艺节目迅速发展,其内容的多样性对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给电视综艺节目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机会。电视和网络综艺完成融合,对我国电视和网络综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对融合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综艺和网络综艺的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微综艺,是一种在综艺节目与短视频火爆背景下出现的综艺节目新形式。微综艺出现后,凭借自身的优势,表现出不俗的引流能力,引起各大平台、MCN机构、综艺制作公司的重视,逐渐形成行业融合新趋势。本文对这种新的节目形式进行剖析,明确其定义、类型,分析其优势以及发展隐忧,以期对今后综艺节目的内容创作和形式创新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