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邰澜澜 《记者摇篮》2012,(12):24-25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人文"指以人为本位,体现为对人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和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以人为本,改善民生",这是我们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关注民生,搞好民生新闻报道,是体现党报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的重要方面。这次"8.3"暴雨洪水灾害,记者对受灾群众安置地  相似文献   

2.
正人文关怀,是当前传播形势下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新取向。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通过新闻传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责任感和新闻工作者良知的一种标志。人文关怀的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传播讲人文关怀,就是要以受众为中心,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闻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3.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报道离不开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基本内容,是对人的生存状况和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关注,是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以及对人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人文关怀也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新闻报道来自于人,面向于人,尤其不能背离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把目光瞄准新闻事件中的人,依据新闻传播规律,借助新闻传播手段,从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全面去关照、去反映人的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好的新闻和专题常常是"人文关怀"的典范,注重人文关怀,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电视传媒来说,树立"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加强电视新闻报道在体现人性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了实现电视新闻节目的人文关怀的途径,以期能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6.
李骁 《新闻窗》2013,(5):49-50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与精神境界的提高,对人文关怀研究越来越多。人文关怀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等,从而体现出对所有生命的怜悯和尊重。在传媒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文关怀的缺失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因此,本文将深入探讨人文视角下电视体育新闻报道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电视体育新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为指导,针对新闻传播活动中存在的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新闻报道中体现出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人道主义立场,理解人情、尊重人性.也就是说,在新闻采访、写作、制作等一系列环节中,都要把人奉为主体,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就应当大力为之,否则,即便是"价值"再大,也应放弃.这个"人"主要指报道主体,也包括受众.当前新闻报道中,有些表现缺乏人文关怀,学界与业界有责任拿出解决缺乏人文关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体现对人生存环境的关怀、对人价值的尊重。期刊编辑工作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每一类期刊都有着广泛的读者,根据各自的不同,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不同。一、以人为本的实际意义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文关怀"一词频频出现在理论文章和各类评论当中.那么,何为"人文关怀"呢?从理论上讲,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报道中要提倡多些人文关怀。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个性、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简言之就是要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人文关怀不仅着眼于对生命的关怀,而且着眼于对人性、精神、情感和道德的关怀,把人的生存、人的作为、人的发展当作考察一切事物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1.
何谓“人文关怀”?综合各家所言,“人文关怀”指的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况,强调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和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兴 《新闻前哨》2007,(6):59-60
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实施,新闻传播的人文关怀理念越来越深入新闻人的意识之中,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一个亮点。人文关怀思想体现在电视对农节目中,就是要在节目的选题思维、采访视角、叙事方式、主持风格等方面,更多地体现人本思想和对农民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当前新闻报道“含金量”的一个衡量标准。“人文关怀”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社会权益,特别关心贴近人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其核心就是表现为对人的精神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人性的根本关怀。新闻报道讲人文关怀,就是要强化受众意识,以受众为中心,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寻求与观众人性化的平等交流,解读普通人的生命意义,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即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从本质上讲,人文关怀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是一致的。新闻媒体应当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以人为本,聚焦群众关心的问题,把群众路线的要求落实到新闻采访报道中。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一个新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不断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体现对人的生存环境的关怀,对人的价值的尊重.期刊编辑工作是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每一类期刊都有着广泛的读者,根据各自的不同,对期刊编辑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照,对人的尊重和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和自由的追求等等。”可见,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人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人文关怀”是从国外学术界植入的一个概念。九十年代以来,大陆传媒也提出了“人文关怀”的口号,强调传媒活动中要有人文关怀的理念。那么在报纸编辑中要如何体现人文关怀昵?下面从几个  相似文献   

17.
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与创作时应有效遵循真实性、时效性、生活化与创新性原则。"以人为本"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情",需要通过树立人文关怀意识,充分体现民意;强化创新精神,深化民生新闻独特性与深刻性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客观性"是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与创作中的"理",需要通过坚持客观公正的基本原则、深入群众获得第一手资料,全方位了解事件真相来体现这一主体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是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突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更好地体现出"受众本位"原则、有效塑造媒体品格。实现人文关怀,要考虑到新闻受众需求、加强对新闻报道对象的保护、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水平等。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今传媒》2011,(10):124-125
新闻传媒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无论从自身发展还是社会需要的角度都有责任彰显人文精神,关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文目标的实现。这样的责任决定了传媒的形象以关怀的姿态向公众传递讯息。所谓关怀的姿态就是媒体对公众本身感受的体察和关切,对公众所思所感和生存状态的广泛关注。这样的理念所就要求新闻传媒必须具备的人文关怀精神。新闻报道是传媒向公众传播资讯和信息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见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是不容缺失。人文精神是新闻传媒的工作重心,也是新闻报道形成人性化亮点的方式。在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更要以人为本,弘扬人文精神。然而在传媒处处张扬着"平民视角"、"人文精神"的今天,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就不难发现,目前新闻报道中广泛存在的"人文精神"其中相当一部分只是流于表面形式和具有象征意味。  相似文献   

20.
蔡志远 《新闻窗》2014,(6):38-39
随着电视节目发展的多样化和观众审美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理性的受众,法制节目多年来形成的制作手法已经与形势严重脱节,那些靠搜奇猎异,靠追求刺激赢得收视的法制节目更是快速退市。法制节目要接地气,要关注民生,要充满人文关怀在业界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那么,何谓人文关怀?如何将人文关怀渗透到法制节目中呢? 笔者认为,人文关怀就是关注人的生存与发展;就是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在法制节目中体现人文关怀,就是要重视人的表述、倾听人的呼声和关注人物的命运。虽然弘扬正义、普及法律知识是法制节目的大任,但是生涩的法律条文只是法律的表象,而人文关怀才是法律的内在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