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恢复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样,欲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相似文献   

2.
<正>就像欧洲的"文艺复兴"是从恢复古罗马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样,欲实现复兴中华民族的"中国梦",也必须要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始。因为一个中断了历史和传统的民族,不可能仅仅依靠全面"移植"外来文化而再现属于自己的辉煌。而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则是认识、学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第一步。目前,很多人把中华传统文化等同于儒学,而且只讲典籍,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窄化和不全面的认识。我曾经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概括为"三根柱子两层楼"。  相似文献   

3.
书评空间     
对于文化,钱穆先生曾有这样的看法:“文化是一个生命,这生命是一大生命,不如我们每一人的小生命;同时是一长生命,不如我们每一人的短生命。因此在文化传统里面,必然包含着长时期和多方面的活动,因此文化定有个大体系。在此大体系中,自会不断发生冲突,也就得不断寻求调和。任何一个文化体系,不会没有冲突,其所绵历的时期太长,而中间内容又太复杂,总得要产生有冲突,而又不能老是冲突下去,又一定要得以调和。”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带领社会进入了一个提倡融合、创新、人本、生态的新时代.在新的环境中,数字档案馆要想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变革传统的管理模式,结合时代要素,从组织文化、资源文化、服务文化、用户文化、协同文化五个方面开展文化管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5.
鲍梅 《大观周刊》2012,(38):225-225
传统文化是精华与糟粕的结合,如何在现代教育中发挥其精华的一面是教育工作者们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儒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为现代教育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个城市的城市精神既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明传承,又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既挖掘展示其深厚的文化沉积,又要发挥其现代光辉。城市精神是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先进文化的结晶。因此,城市广播新闻人物报道就应解读一个重大命题,怎样用广播多维视角,表达城市精神中一个核心内核,也就是一个城市奋发向上的人的主体精神。  相似文献   

7.
人的现代化是指人的文化、心理、素质等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全民阅读是一场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传统人转变为现代人相辅相成的“阅读革命”.在全国人民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埋头苦干之际,就必须以人的现代化建设作为深化全民阅读的战略定位,真正实现“要让每一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的宏大目标.  相似文献   

8.
国家提出实施大数据发展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博物馆每天都在产生大量数据,是文化共享的窗口之一。面对博物馆大数据时代,如何做好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摆在博物馆人面前的课题。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核心是传统文化,要在扎根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开启创新模式,才能更好的守护传统文化并让它充满生机和活力。不过目前大数据发展还不成熟,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和文化创新尚存在磨合。  相似文献   

9.
为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对于我们的传媒界来说,这既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们的新闻界要在发挥传统功能的同时,发挥对外传播、协调矛盾、文化的传承教育等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构建和谐文化、和谐人性,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苗青 《青年记者》2017,(23):142-143
中国传统文化与犹太文化的比较研究是一个尚待开垦的研究领域,这两种文化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以希伯来《圣经》为核心的犹太文化对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交互影响,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新的参照.  相似文献   

11.
邹其彦 《大观周刊》2012,(29):42-42
现代社会礼仪无处不在,也正是这些礼仪困扰着我们很多人,餐桌礼仪文化是最重要的非语言文化.也是很重要的社交经验。我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在坚持自己的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要采用一个客观、宽容、尊重的心态对待异国文化,以便能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传统文化一以贯之地“闻于道”“立于道”“志于道”“合于道”。思想、精神和信仰构成“道”的本质内涵。对“道”的追求,无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具特色的价值取向,从而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而对“道”的追求又具体通过中国哲学的重人的心性,人的价值和意义,人的生活和生命等问题得到呈现,由此也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是要将重点落在对“人之为人”的德性的光明和安止之上。“以伦理为本位”“以人为本”遂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对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伦理德目一一“仁”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讨,并最终确立了以“仁爱”为中心的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不管哪国文化,到美国这锅里一煮就全变成了美国文化,而欧洲内部却不是一个大熔炉,在一体化的过程中,要保留各个国家的特色。美国人没有这种近50年民族共存的经验,所以它非常地霸道,但欧洲有这样多边主义的传统,所以他们认为他们比美国人高明  相似文献   

14.
通常我会用中国传统的思维考虑很多现代问题。"无疆界"自然是好事,也是我们要达到的一个目的。但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来讲,既要广大,就要从微小做起。也就是要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我经常想  相似文献   

15.
一、网络文化特点网络文化是人类20世纪的创造物,它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这两大技术的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接收信息为核心。它正在衍生着人类对自身价值、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反思。网络文化的历史形成时间较短,但从目前的现象及规模来看,与传统大众传播文化相比有以下特点:1.多元化。传统新闻传媒进行信息传播的特点是受控的、单向的、直上直下的。信息要经过多重把关人的反复筛检,才能与受众见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以通过设置把关人的办法控制其他文化的传入或侵袭,保持舆论一律,保证在主旋律的宣传中没有…  相似文献   

16.
孙恕恒 《声屏世界》2010,(12):23-23
关注青少年教育的有识之士都在呼吁,如今的孩子课业负担很重.缺乏精神上的营养补给,要让孩子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从小就做到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理。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传统价值观,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应该让孩子们学习和传承。电视少儿频道作为和少年儿童亲密相伴的伙伴,更应该在弘扬传统文化这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大连电视台少儿频道《小螺号》推出了一个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大型活动,选取了市内多所传统文化教育富有特色的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展示了各所学校的不同教育方法.在观众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7.
一、中国文化为什么要走出去? 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的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对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李勇 《新闻知识》2012,(8):33-35
《王羲之书法艺术》是笔者结合数码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的交互媒体动画作品,本文结合具体创作实例,利用文化层次结构模型,从文化深层结构分析了如何让交互设计散发文化韵味。交互媒体创作需要新意,新意来自灵感,而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来自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运用。要想提高交互设计的文化含量,就应当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和创意。  相似文献   

19.
当今"国学"的炽热,反映了国人对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自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下,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主体论",并且要善于从整理"国故"中挖掘本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探究"国学"的精髓,在于把握传统时尚,用"活"的儒学来培养新一代的有国学修养的人才,以先进文化为参照,寻求超越传统的导向,以求更新与发展。传承"国学"不只是仿古诵经,而是要把它的精神"活化",灌注在新一代人的品格中,一代一代传承、发展、超越、创新。国学要超越传统才能永葆青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璀璨瑰丽,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中华民族特征的形成。而语文教育蕴含着民族的思想、情感以及祖先的精神和智慧,传承着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智力和思想启蒙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阶段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文化素养的熏陶,可以随着时间的流逝,在生命深处萌发传统文化的种子。所以,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