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中,新技术的带来了媒介融合,成为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以媒介融合的情况作为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中,新技术带来了媒介融合,成为当前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新特点。本文将针对媒介融合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我国广播影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济、科技的发展以及网络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为广播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更高的平台。在新媒体时代下,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进步更是成为广播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将广播技术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本文围绕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展开讨论,先阐述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发展的形势,深入探究传统广播技术向网络化广播技术的演化发展,了解网络广播的特征和优势,并提出网络化广播发展的策略,为新媒体广播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运用,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为社会居民构建了解新闻资讯的平台。在此背景之下,我国的有关部门加强了对于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的研发以及推广。目前,我国的数字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借助通信手段包括卫星、数字微波及光纤等方法进行电视信号的传播,并为社会居民提供了高质量的电视服务。本文基于此,分析探讨数字电视广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数字音频工作站在广播电台中广泛应用,并在效益上效果显著,数字音频工作站在广播电台中的应用,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我国广播数字音频工作站基本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就其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科学技术发展的日 新月异,知识经济的崛起及全球经济一 体化的迅猛发展,预示着新世纪之初将 充满着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广播电 视卫星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型媒体技术给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广播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工作与生活息息相关,其蓬勃发展推动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前进步伐。广播节目的录音制作,是对音频素材和人声现场实录的一种高级处理技术,以确保广播节目的自然衔接与流畅过渡,有助于增强广播节目对听众的感染力,提升节目的收听率,扩大广播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本文通过概述广播录音的定义和发展历程,阐述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重要性,分析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效果要求,探讨广播录音节目的制作流程,探索当前主流的广播录音制作技术,形成对广播录音制作技术的要点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继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之后,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给本来就处于弱势地位的广播媒体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新兴媒体在对广播构成挑战的同时,也为广播与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众多机会。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既给广播媒体带来竞争的压力,也给广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广播媒体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9.
所谓传媒技术,换言之便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相关信息运输到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从当前情况来看,被人们应用过的传媒媒介包含了多个方面,分别是语言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以及互联网传媒,而传媒技术也涉及到了多种类型,比如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广播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等。思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期间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探究和分析,思维属于人们运动的一个过程,包含了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传媒经济发展属于一项体系性的战略。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传媒技术和传媒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信息时代,比较电视媒体,广播处于公认的弱势地位,但分析广播与电视的强弱高下,不应停留在思辩的层面,而要回到现实中来,为工作实践服务。借助理性认识拟定和探索广播摆脱困境、祛弱图强的途径,广播媒体首先就应找准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调整事业发展战略。每一个时代,都必须有与它相适应的广播事业发展战略。1983年国家提出的“四级办广播”战略,为扩大广播覆盖、促进广播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高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王晓武 《大观周刊》2012,(42):127-127
本文主要讲述了,工业与民用建筑又俗称工民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使得我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这也给我国的能源消耗带来予压力。基于低碳经济和环保理念的提出,在建筑工程中发展节能施工技术和工艺,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会加速经济的循环发展。本文就工民建筑中节能施工技术的相关涵义和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施工节能技术的重要价值所在,最后就节能施工技术在工民建筑工程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2.
加快发展广播影视产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本文从经济及社会两个层面分析了广播影视产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并探讨了广播影视产业在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中的发展机遇,对做强广播影视产业的战略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社会经济及技术深入发展的加持下,人民群众对于广播新闻的编辑工作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在当前的融媒体时代下,广播新闻编辑人员需要在适应融媒体发展的前提下,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式及态度。为此,本文对广播新闻编辑创新意识方面做出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标志着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社会经济结构将出现新的变化。 省级广播传媒在这场社会变革中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思考之一:省级广播传媒已经成为具有双重社会属性的多功能媒体。 随着广播走向市场,计划外收入的增加和节目模式的改变,广播被列入第三产业,省级广播传媒的社会属性由过去单一的政治属性,拓展为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方面,省级广播传媒在继续发挥党和政府的喉舌作用的同时,又成了一种生产力,一种发展经济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工作的不断发展和顺利进行,数字化技术已经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媒体产业技术也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得到了稳步提升,并且已经大规模应用于广播新闻行业的日常运营之中,切实推进广播新闻产业的迅猛发展。本文对现阶段广播新闻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针策略,旨在帮助新闻领域工作者可以将宝贵的工作经验同先进的媒体传播技术进行有机融合,进而推动广播新闻领域扩大自身的威信力。  相似文献   

16.
广播发展趋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播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结果 ,广播的发展同样要依赖社会的进步 ,要受社会的制约和影响。从世界范围看 ,当今社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交汇与融合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不断更新着人们旧有的观念 ;文明程度的提高和交流机会的增加 ,使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广播的发展变化无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广播事业虽然有自己的特点 ,但多年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块块格局已经严重地阻碍了其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的广播事业必然步入这样的轨道 :集团化的模式、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7.
梁文译 《大观周刊》2011,(46):119-119
我国有线电视发展迅速,现已成为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基础网络之一。随着光纤技术、数字技术和多种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线电视的业务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基本业务(各种电视节目广播)向扩展业务(图文电视、数据广播、视音频点播等)和增值业务(宽带网接入、数据通信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我国广播产业表现非凡,出现大幅上扬的发展态势。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7月我国现有广播电台234家,广播频率2704套,付费广播频率39套,我国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为96.31%。①在一组组庞大的数字背后,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广播带来了更多的竞争对手,但广播自身具有的优势如使用成本低、便于携带、互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在推动广播影视业变革的同时,也为中国传媒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有着较强的相关度,加强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但有利于传媒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我国广播影视业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高校传媒实验平台与广播影视业界平台的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从提高传媒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广播影视业界发展的角度,重点探讨了二者之间互动的方式及互动内容.  相似文献   

20.
无线电广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无线电传播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现代化的宣传工具,迄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我国之有广播电台始于一九二三年,最初的广播电台是外国人创办的。随后,我国自建的官办、私营广播电台陆续出现,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我国的无线电广播事业已有了初步发展,但基本上都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所控制①。直到抗日战争时期,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