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0 毫秒
1.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理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认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路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德育工作目标,加强和谐校园建设,推动和谐社会构建。高校可以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环境层面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5.
柳秀玲 《双语学习》2007,(8M):10-10,12
“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所谓的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图报。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6.
学会感恩     
一、设计理念 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创设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同学的情境,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校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品德教育应首推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指“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教育。感恩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目前,学校急需加大力度进行感恩教育,本文是作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感恩教育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孩子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从而让孩子真正地懂得感恩。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小学生实施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笔者通过感恩父母途径意在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进而对他人、社会、自然常怀感激之心。  相似文献   

12.
王家义 《考试周刊》2012,(52):181-181
感恩教育是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就是要让学生知恩、报恩、施恩,这一教育的途径很多,而在家庭活动、学校活动、社会活动中进行教育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系统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活动,以达到受教育者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目的。在中小学开展感恩教育,不仅能维持家庭温馨和谐、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还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需要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确立“总目标+阶段目标”的目标体系,从认知、情感及实践三个层次确立“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内容体系,探寻“多渠道、全方位育人”的实施路径,构建“一主三辅”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学会感恩     
一、设计理念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通过创设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和感恩同学的情境,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二、活动过程开篇语男、女主持人: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今天,虽然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究其原因是: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一些家一长对孩子过于溺爱,言听计从,加之社会、学校感恩教育的缺失,使孩子养成了唯我独尊、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性格,对他人给予的关心、爱护熟视无睹,只管"拿来"而心安理得,只求索取,不懂得感恩,更不懂得去关心爱护他人.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崭新路径,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校园文化活动载体、社会实践锻炼、资助教育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创新感恩教育体系六个方面,具体探讨高校感恩教育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受到资助的同时,应当心怀感恩之情,自强不息,乐观积极、勇于担当。部分高校学生缺失感恩知恩报恩之心,在资助工作过程中,应当将感恩教育贯穿其中,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教育氛围对受教育者实施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具体做法是在贫困生资助工作初期开展感恩教育,在贫困生资助过程中开展感恩教育,贫困生资助结果确定后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8.
<正>感恩教育,即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一、营造感恩教育的氛围氛围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为学生创设了感恩为主旋律的氛围,让学生在充  相似文献   

19.
感恩教育实质是一种道德教育,本文引用教育心理学中道德教育的"心理体认"策略,论述心理体认策略在感恩教育中的运用,即以知恩、识恩为根基,以感恩体验为动力,以报恩、施恩体悟为关键,以人格教育为灵魂,着力建构一个知、情、行合一的感恩内在调节机制和动力整合系统,把培养学生的自觉回报的行为习惯作为感恩教育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意识,还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进一步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意义,探讨了加强感恩教育的对策,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施恩的教育,使他们做到知恩于心、报恩于行,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