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6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2,(3):13
有一个担水的僧人,长得五大三粗,力气也比常人大,即使他一个人担起四桶水,也面不红,气不喘,众僧见了,都忍不住对他竖起拇指,称其"神力"。和他住在一个禅房里的,是一个烧火的僧人,相比之下,烧火僧就显得文弱多了,像根豆芽菜,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众僧经常拿他们俩做比较,大多数都是夸奖担水僧的身强  相似文献   

2.
节选文段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①。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②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节选自张岱《夜航船》)注释①拳足而寝:蜷缩着睡觉。②澹台灭明:春秋时人,为孔子弟子。澹台为复姓。  相似文献   

3.
僧人与道士形象本有区别,但是以《红楼梦》中癞僧跛道为代表的僧道形象却又时有交叉。这种僧道形象的组合与混同可概括为"一僧一道"与"亦僧亦道"。通过对《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的考察,可以发现并列式的"一僧一道"与交叉式的"亦僧亦道"现象在四大名著中普遍存在。这是佛道理论交融互补、社会思潮兼收并蓄与文人创作杂取杂用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晒蜡僧     
晒蜡僧是近代中国佛教界的一个不起眼僧人的绰号。他的本名或法名叫什么,我并不知道。晒蜡僧是个寺院香灯师,负责给大殿里的佛像上香和点灯。他自小天性驽钝,实诚。别人说什么听什么。有天正逢“六月六”,是翻晒衣物和书籍的好日子。寺院里的其他僧人想逗逗他,就说,我们都晒东西了,你负责看管的那些蜡烛也拿出来晒一晒才行啊。  相似文献   

5.
谢灵运一生交往的僧人很多。崇佛是谢灵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谢灵运与当时两大僧团均有交往,且与其领导僧人关系殷密;谢灵运旗帜鲜明地支持顿悟派提出的“顿悟成佛”说;虚心向僧人们学习有关佛学理论与梵文方面的知识,用以提高自己的佛学修养。  相似文献   

6.
僧人写诗始于东晋,诗僧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则始于唐代,但作为一个诗歌群体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者,则为宋初的九僧诗派。历来对九僧的研究多停留在共时研究之上,鲜有从历时角度来讨论九僧诗歌者。此外,学术界通常将其视为山林生活诗的代表,以研究士大夫诗歌的标准来探讨他们的作品,而忽视了其僧人身份。其实从历时的僧诗一脉来看,再结合其僧人身份,会发现九僧的诗歌与之前的僧诗相比,在创作主体和作品本身都显示出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相似文献   

7.
《黔北明清之际僧诗选》中选编了曾居黔北桐梓的僧人莲月印证的僧诗252首,莲月是整个僧诗选中选诗最多的一位。他的诗歌以其典雅、生动的语言反映了明清之际特定历史时期下禅师的心境和他经历的佛法故事。其诗歌中蕴含了特殊的近代汉语词汇、佛家用语和地域方言词汇,构成了特殊的禅师诗词语汇。  相似文献   

8.
鸠摩罗什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功勋卓著的译经大师,他的传记在古代文献中均列于佛教僧伽分类中。通过对史料的细致分析,可以发现鸠摩罗什在经历了事主更迭、服务权贵和被迫破戒之后,其身份已经发生转变,他不再是空门之僧,而是向空门和世俗的交界靠拢,成为一名官僧性质的僧人居士。且罗什的身份变换起点并非源自史料所载的"破戒"时段,可以提前到其服务于吕光军中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蜀之僧别传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绵延曲折,凹凸不平,崎岖难越,疾走不可得,岂敢有去远方的想法……山的这边是山,山的那边还是山。有一个四周是山的谷底,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清澈见底。风儿把落叶吹入溪里,微微荡出几圈涟漪。春去秋来,没有人知道外面世界的样子……在这宁静的山谷里生活着两个僧人:富僧和穷僧。日子仍旧宁静地流淌……一天,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了一个足以让这个山谷沸腾的消息:有一个叫南海的遥远地方,住着一位高僧,年高德劭,修炼成佛。谒拜他是每一个僧人的终极梦想。两个僧人极力准备行程。富僧先是准备银两,新做了一辆马车、一艘航…  相似文献   

10.
僧传是中国古代传记中一个特殊的种类,由于传主身份的特殊,传记的撰写者往往在其身上寄托多种期望,在这类传记中,僧人总传表现得尤其明显。试图通过对僧人总传在编撰时撰写者对其主题预设的考察,得出此类传记从写作伊始,就具有的特征。文章通过对撰写者的身份、撰写的出发点、僧传中体现出的主题预设等三个方面的考察,认为僧人总传的编撰者在写作时,既有叙写僧史,为历代高僧作传的意图,同时还有宣传佛教教义等诸多方面的考虑。这些情形使得僧人总传的撰写体现出复杂而又矛盾的倾向。  相似文献   

11.
元代入居内地的藏族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朝时,有大量的少数民族来到祖国内地,这其中就包括了来自吐蕃地区的藏族人。论文概括地叙述了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人的总体状况,从萨迦派的僧人,噶玛噶举派的僧人和世俗官三个方面对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典型人物作了微观考察,并总结出了元代人居内地的藏族人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宋代,社会相对稳定,各帝王基本都扶持佛教,天台宗的典藉章疏失而复得,相当完备,再加上以知礼为首的山家派与庆昭等山外派长达30余年的争论,天台宗理论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入宋僧寂昭和绍良带着日本天台宗的"二十七问"和"十问"请决于知礼,知礼站在天台圆教的立场,以智顗、湛然理论为纲格,对日僧"三十七问"一一作了答复,使他们自觉得没有达到宋天台宗圆教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有清一代,河湟洮岷汉人多受藏传佛教影响,在民间社会,丧葬、祭祀活动中常有藏传佛教僧人的身影,藏传佛教也借助节庆、法会吸引汉族信众;汉族士人对藏传佛教或持批判态度,或示以宽容,他们的言论行止中亦可循迹藏传佛教对汉人社会的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圆寂作为高僧之实践行为和佛教的核心概念,与中国本土的儒道生死观互通相融又有其独到之处。作为僧传文学代表作的《高僧传》,不仅详尽描述了高僧圆寂之诸多情状:或预知生死、坦然接受;或突现异象、天降神物;或以身布施、宣扬佛理。这些描述从心理、形式、内容诸多方面美化和神圣化了死亡这一必然现象,也为死亡这一命题的多样化研究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鸠摩罗什译本《金刚经》中"四句偈"一词千年来引起大量文人高僧的阐释,目前均无定论,通过对照《金刚经》其他五种译本,发现"四句偈"一词有不同的翻译,如"四句偈等"、"四句等偈"、"四句伽陀"、"四句伽他"等。综合历代各家关于"四句偈"之解说,并参照五种译本的不同翻译,挖掘该词的多义性,从文字和般若思想两个层面对"四句偈"一词作出全面客观的释义  相似文献   

16.
唐代的僧人本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是我们从《全唐诗》中却能看到很多僧人关于科举的诗篇,这是因为唐朝的科举制度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从唐诗中僧人与科举有关的诗篇入手,分析了唐代僧人与科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福建有多种地方志记载福清少林寺,因此福清历史上确有少林寺院,这点学术界已无异议,但是史籍中到底有没有有关福清少林僧的记载,则众说不一。本考证宋代的少林德诚和少林妙嵩二人都是福清少林僧,另外,对与他们关系较密发的两位沙门师友也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汉末三国时期,佛教初传中国,佛教高僧多精通方术,以方术幻化吸引中国民众。南北朝时期,南方佛教高僧前期受玄学影响,谈玄之风甚盛,后期儒学礼教成为佛教高僧学习的重要内容;北方佛教沙门前期多重内典而不重儒学,后期则出现精通儒家经典的佛教高僧。到南北朝后期,南北佛教界都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典型僧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高僧学风好尚和知识结构三个阶段的变迁,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华山三高僧诗》是明代一部尚未引起关注的诗僧文学作品。《华山三高僧诗》是毛晋辑录的晚明华严宗雪浪洪恩系弟子释通润、释慧浸及再传弟子释明河的诗集。《华山三高僧诗》考论可以从三方面展开:一是考论释苍雪《<华山三高僧诗>小引》的价值;二是考论华山三高僧的诗歌;三是考论四库馆臣《三僧诗提要》的正误等。《华山三高僧诗》具有文学性、佛教性和时代性,因此对此诗集考论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苏南地区寺庙分布之广泛由来已久。为赡养僧道,寺观还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作为开展宗教活动的物质基础。其中,作为寺院不动产的土地——庙田占据了重要地位。近代苏南庙田的来源是多渠道的,除了寺院的原有土地外,还通过皇室赐给、信徒捐献施舍、僧置产业、侵夺沙洲滩地等方式获取,从寺志、碑刻资料、地方志、农村调查资料中钩稽、排比史料可以分析其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