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相似文献   

2.
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2000年刚一来到,就读到刚刚出版的《20世纪中国的编辑学研究》——一本送别20世纪、迎接21世纪的中国编辑学研究的书。那不是巧合,而是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是中国编辑学研究的象征。 中国编辑学研究,实际是20世纪80年代才兴起的——虽然正如本书所说,1949年就有了“中国第一本编辑学著作——《编辑学》应运而生”,但“这本书的内容,主要讲报纸编辑学……设专章讲了杂志编辑工作”(第2页)。与我们现在以书刊编辑工作为主体所说的编辑学并非一回事,而且到80年代编辑学研究在国内兴起,中间也存在一个断层。中国真正有编辑学研究,只是20世纪最后20年左右的事。然  相似文献   

3.
无论以何种方式计算,20世纪都已结束。回头看看,是人们的老习惯。 20世纪,离我们最近的当然是本年度的各种新闻人物,远一点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年代,再远就是毛泽东一代人改写中国历史的壮举了。 因此,我们以中国人的视角,评选出2000年的新闻人物。我们以中国人的视角,将20世纪命名为毛泽东世纪——迄今为止,毛泽东是20世纪对中国影响最大的中国人,也是中国对世  相似文献   

4.
书业内外     
据《新民晚报》报道,去年此时,为“迎接新千年”,各出版社竞相出版20世纪的文学作品,要给即将逝去的20世纪来一个总结。有编20世纪中国经典长篇小说的,有编20世纪中国经典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有编20世纪中国经典散文的,等等。编完了全国的经典,就编地方的。总之,名目繁多,编  相似文献   

5.
入世前后中国报业 形势的变化 中国的入世是在2001年10月11日的多哈会议上通过的,前后只用了8分钟。为了这8分钟,中国等待了15年。换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在15年前就在做入世的工作,就开始了入世的前期准备。中国报业考虑入世没有那么早,尽管它报道中国入世的历史不短,但真正考虑自己的入世问题还是在20世纪末期。更确切地说,是在20世纪90年代,入世成为报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郭延礼著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中国近代文学学术研究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需要有一个全面的总结。郭延礼所著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就是适应这样一个学术需要而问世的。郭延礼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介入近代文学研究,改革开放之后更是全力以赴研究近代文学,且成就卓著。其《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中国近代翻  相似文献   

7.
《河北科技图苑》2000,(Z1):40-42
中国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起步较晚,又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了10年,于20世纪70年代末才重新起步.就整体而言,中国滞后10~20年.为了便于同美国图书馆自动化历程进行比较,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奉献给21世纪的礼物。出版界一些人士称它为:“一座巍峨的书城,几代学人的丰碑。” 自1995年眷,《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开始启动以来,已历经了2年,大典的各种基础写作工作与框架大部分已进入了操作阶段。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的编纂有5个宏大的目的。①集20世纪学术之大成,全面展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精华。②全面回顾、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学术,宏观检阅各学派、思潮、理论,反映百年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份量和价值,为后人提供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的历史篇章即将翻过去的时候,山东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由周鸿、朱汉国教授任总主编的大型史述著作<中国二十世纪纪事本末>(下称<纪事本末>).一个世纪,一百年,对于历史长河来说,仅仅是短暂的瞬间.但是对于中国来说,20世纪却是非同寻常的.20世纪,是中国由古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天翻地覆的大变革世纪.20世纪,是中国人民从衰败、屈辱、动荡中奋起抗争,在争取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艰难斗争中曲折前进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寻开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道路,推进现代化,实现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目标的世纪.科学地研究、总结和认识20世纪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不仅是我国史学研究的重大课题,而且十分有益于人们察古知今,继往开来,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是<纪事本末>出版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周绍昌 《出版史料》2004,(2):106-111
20世纪的最后10年,是中国出版史上又一个群星灿烂的繁荣时期。其中就有我国的第一部《中国大百科全书》(73个学科卷,1993年版)和第一部《中国百科大辞典》(总编辑梅益、陈原,主编王伯恭。2000年获第12届国家图书奖)。  相似文献   

11.
从1985年黄子平、陈平 原、钱理群联名提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概念,学术界便开始了对原有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研究进行新探索的时期。尽管目前仍在使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称谓,但采用"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编写出版的教材和专著已经不少。据秦弓先生的统计,关于20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的文华图专是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专业教育的开辟者,它的创办推动了20世纪上半叶我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发展。文华图专在图书馆专业教学、图书馆人才培养和图书馆学术研究上成就巨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政经资讯     
话语"20世纪70年代,我在肯尼亚工作过7年。肯尼亚有一座叫蒙巴萨的港口。15世纪初,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中国航海家郑和就率领船队到过那里。作为当时最强盛  相似文献   

14.
王铁 《新闻传播》2007,(3):30-32
2006年12月15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主办、广东电台承办的“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层论坛”在广州市举办。来自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专家学者,同来自全国近百家电台的广播界同仁济济一堂,就中国广播改革20年和今后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行了高层研讨,特别总结和探讨了21世纪广播如何加快改革、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奥运圣火,美丽的火炬,采自曾经孕育了科学、艺术和体育的古希腊。随着火炬,人们走进各国奥林匹克运动殿堂。1936年以来,来自奥林匹亚的圣火传递到哪里,哪里的人文精神就汇聚在这一圣火中。2008年,这一火炬传递到中国。我们注定是连接20世纪和21世纪的一代。  相似文献   

16.
即将消逝的20世纪,是世界科技飞跃发展的世纪,也是中国突飞猛进的世纪。20世纪是中国从手工业过渡到现代工业的世纪。100年以前,中国生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以后才转变为机械操作。100年以前,中国人没有坐过汽车和火车,坐飞机更是不可想象。过去我们只有大刀和长矛,洋鬼子用洋枪洋炮欺负我们,而现在我们却有了氢弹。100年沧海桑田,变化何等巨大。  相似文献   

17.
邬静洁 《中国出版》2014,(19):70-70
20世纪前半叶,是近代启蒙思想在中国风起云涌的半个百年,这一历史时期,各种思想文化发生激烈碰撞,中国文坛涌现出众多思潮、流派、社团、作品,国内外也出版了多种有关20世纪文学史和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体的专著,却唯独没有一部大型的文学编年体著作。由卓如、鲁湘元主编,列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和“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编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以下简称《编年》)的出版,填补了中国没有大型文学编年体著作的空白。《编年》采用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平实的叙事之中,用客观、公正、准确的史料回顾了20世纪前50年中国文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是一部完全用史料说话的文学历史专著,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和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8.
1850年上海第一张报纸<北华捷报>创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20世纪初的上海已超过香港、广州、澳门等中国近代报业的发源地,取代香港成为中国的报业中心.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正经历一场时代的大变局,处于中国新闻中心位置的上海商业性报刊也面临一场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学世纪评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主要就20世纪100年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发展动力、发展历程、发展的特点与影响图书馆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论述,骈对图书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在读朱健国先生在《出版广角》1998年第5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随想》之前,笔者还读过了朱健国针对姚春树教授和袁勇麟博士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而发的四篇文章:《治死历史》、《两点意见》、《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何在?》、《本世纪中国杂文之我见》。朱健国在上述的五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杂文观,激烈地否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