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成语对联是由结构上基本相同、意思上相近相关或相反相对的两条四言成语构成的。它们像对对子一样地排列在一起,在字面形式、语义内容、构造方式、语音成分、辞格运用等方面,都表现出均衡对称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大凡做文,就得修辞。但什么样的文体用哪种修辞方式,一般说来没有也不能硬性规定,只要适合题旨情境。唯汉语中的对偶辞格,是有些文体必须具备甚至要求通篇运用的,如中国文学史上的俳赋、律赋、骈体文、律诗以及对联。这些文体如果没有对偶便失去了个性而无法独立存在。因此,对偶不仅仅作为一种修辞格,它与中国古代文体相互影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调查,文章对湖南省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邵阳市公共用语的辞格运用分为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单独运用,二是综合运用。涉及到的主要辞格有比喻、双关、对偶、引用、拟人、粘连、对比、排比、借代等。邵阳市公共用语辞格运用存在诸如滥用辞格等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语辞格Antithesis常被认为对应于汉语辞格对偶。在本文中 ,笔者通过对两种辞格的语义、辞格的构成单位、辞格结构类型、修辞功能、辞格的渊源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后指出 ,Antithe sis与对偶并不完全等同 ,两者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一些明显或潜在的差异。最后 ,笔者还对Antithesis的中文译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荀子》一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对偶的运用更是屡见迭出,且频频与其他辞格综合使用,颇具特色。文章主要从散句中的对偶、判断句中的对偶、对偶与其他辞格的综合运用三个方面入手,对《荀子》中对偶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7.
写作对联是旧学的必修课,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对中学生虽没做要求,但是,对偶、对仗修辞从小学就开始学习,并且要求能准确、熟练运用。一些地方教材编有对联欣赏的内容,有些省份中考试题中也出现了填写对联的题型,高考考对联题很常见,一些教师会自觉地让高中学生提前感受一下此类题。另外,对联是中国民间常见的一种文化形态,每个学生都会从小就受到不同程度的熏陶,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喜欢上这种练习。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阐明对联艺术的形式要求和特点,归纳总结了写作对联的构思、辞格等艺术技法,充分展示了对联写作的高超智慧。  相似文献   

9.
一、对联的艺术渊源和发展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是世界文苑独一无二的文学奇葩。世界众多国家是用拼音文字的,与汉字不同,其单词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几个音节,长短不一,因而不能产生作为对偶独特形式的对联。英国文学上也有所谓对偶,但只是意对,与汉语的对偶根本不能相提并论。由于汉字是单音节、方块形的,富有字理的语素文字,它可以排列严整有序如同集装箱一样,从而形成独特的对偶方式。毫无疑问,只有汉字才能构成对偶艺术;  相似文献   

10.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唐代边塞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辞格,以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边塞诗的对偶辞格进行考察,分析唐代边塞诗中对偶的分类、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白族民歌作为一种文艺语体,辞格的运用是其语言艺术中最精彩、最重要的一方面,它在构成白族民歌修辞特点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田野调查收集到的白族民歌为研究对象,着重从修辞学的角度,对白族民歌中比喻、对偶、比拟、回环、反语、双关,六种辞格类型进行分析,集中探讨白族民歌的修辞特点,总结其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对偶,是汉族人富有特色的表达方式。存西方语言中只形成了句子的语气、节奏重音的大体平衡,而汉语巾的对偶却可以字字相对,小到词语的内部构造,大到成段连篇.不论是词性对整.还是词义相应,抑或是平仄相安,都可达到相对严整的程度。从现有保存的先秦作品中的对偶句子的出现到汉赋骈文的排偶、五代始出的对联,以及延至今日见诸于笔端、口头对整形式的运用,其普及的广度无与伦比。作为汉文化一种典型的“有意味的形式”,对偶的产生、发展,深深地积递了汉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3.
辞格的综合运用与分析,是辞格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上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方法尝试对辞格综合运用作出科学的分析,有很多真知灼见。但时至今日,对辞格综合运用的分析,还有认识不一,见仁见智的现象。辞格的构成都具有一定的语法结构形式,辞格的综合运用与语言的句法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辞格综合运用的结构形式,符合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的原则,符合语言的客观实际,对辞格综合运用的语言事实更具有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写对联可看作是句式仿写、句式变换或句子排序等题型的又一新形式,既可以综合考查考生的修辞知识及简明连贯得体地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使考生在写对联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深入而广泛地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对联题是一道以综合知识考查为重点并侧重能力命意的典型试题。鉴于此,笔者认为,对联考试方兴未艾,今后仍会继续成为高考试题中的常客;而命题形式也不会一成不变,将会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新样式。一般说来,对联题可有如下几种考查形式:一、出联对句式这种题型最为常见,要求根据出句写出对句。比如,出句:“扫千年旧习”,对句…  相似文献   

15.
【考点突破】作为我国文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文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可以说对联题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前景看好。对联,又名楹联,也称“对仗”,在同学们的知识链上居于“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对偶”一节上。对联原出于诗词,但它又不…  相似文献   

16.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种富含文化古典气息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在近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对联题型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容由课内诗文涉及各种课外知识,题型丰富多样。下面谈谈中考对联题型的复习策略。一、了解中考对联考什么1.考基本的对联常识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对联的基本常识。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对。  相似文献   

17.
祝兰萍 《学子》2013,(14):124
民间美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贯穿于人民生活和精神世界各个领域,是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伴随物,其魅力在于以绚丽的地域色彩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勾勒出时代与民族的文化心理。一、民间美术的内容和形式受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制约民间美术是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民俗活动是民间美术的创作基础,民间美术的内容与形式也就强烈地受到民俗活动和民俗心理的约定,成为民俗观念的形象载体。民俗心理  相似文献   

18.
对偶是中国文字独具的特点。形式整齐,音调铿锵,能给人以美的感受。刘彦和认为对偶这种形式,是出于事物的内在规律,“高下相须,自然成对”,他举例说:“府虞之世,辞未极文.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岂营丽辞,率然对尔。”(《文心雕龙》·<丽辞>)可见对偶这种修辞格,很早就被广泛地运用了。 对偶格应用最突出的是对联。我国民间的春联,是春节点缀的主要形式。中国各名胜园林,都有优美的对联点缀在青山绿水,碧瓦红墙之间,给风景增添了无限韵味,昆明大观楼的百字长联就是最有名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网络骚语是民间骚语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继承了民间骚语原有的特征,而且还发展成为形式多样的一种文体。通过对随机选取的40条网络骚语涵盖辞格的考查,发现它们包含27种辞格,运用238处。文章根据这些辞格的运用以及若干数据的统计,分别从创作方式、语言属性、基本语义、基本句式等四个方面对网络骚语的语言特征进行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20.
江海漫 《文教资料》2008,(32):213-215
对偶是汉语修辞中最有汉语特色的辞格之一.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能发挥独特的作用,因此本文着重论述对偶辞格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本文将从对偶辞格的特点、思维方式、审美特点、娱乐功能等角度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