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义利之辨"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实践话题,也是古今中外一起伦理学说在建构其伦理价值观时都必须开展的焦点性理论思维活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义利之辨"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和争论程度等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利之辨"在中国学术界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这次"义利之辨"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和个人价值取向这两个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2.
邹娟 《科教文汇》2007,(11Z):196-196
“义利之辨”是一个贯穿于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普遍性实践话题,也是古今中外一起伦理学说在建构其伦理价值观时都必须开展的焦点性理论思维活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度,“义利之辨”的具体内容、表现形式和争论程度等有所不同。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义利之辨”在中国学术界又出现了一次新的高潮。这次“义利之辨”主要是围绕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和个人价值取向这两个问题而展开的。  相似文献   

3.
"梓童"释义     
"梓童"和"子童"是近代汉语时期特殊的人称代词,它们意义相当,书写形式不同,在元明戏曲、小说中不乏用例.<汉语大词典>和其它一些工具书对其释义不够准确.考察其渊源,"梓童"由"子童"发展而来,"子童"应是春秋时期的"小童"衍化而来.  相似文献   

4.
朱熹在经学和史学上的成就都极为显著,在二者中,他更重视经学,由此形成了经先史后的思想。这种观念的形成则是源于三方面的原因:崇圣思想、内圣外王、义利之辨。  相似文献   

5.
"黄色新闻"起源于19世纪末美国报业大亨普利策《世界报》与赫斯特《新闻报》之间的竞争,随后在西方新闻界蔓延,至今仍是西方新闻界的不治之症.然而,"黄色新闻"作为一种文化表现,它的产生却是历史的必然.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分析,而同一个视角中的不同标准和依据也有不同的认识."黄色新闻"的文化功能亦然.本文通过对"黄色新闻"的产生背景及其文化功能的实证分析,试图探讨现实"黄色新闻"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6.
"幽默"探源     
江舟 《知识窗》2005,(9):53
据<现代汉语词典>可知,"幽默"是一个外来语,英文写作humour,其义为"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幽默"一词就已见诸文人所作的辞赋中,如<楚辞·九章·怀沙>中即有"朐兮杳杳,孔静幽默"一语.不过,此处"幽默"与现代的幽默意义并不相同,而是"沉静无声"之义.  相似文献   

7.
"却"、"倒"、"但是"在语义、句法、语用三个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都有转折意味,"但是"所表示的转折程度比"却"、"倒"强."却"、"但是"多用于书面语,"倒"一般用于口语中."却"、"倒"的句子多表示说话人持不同主观态度的语气,"但是"只表示说话人对事态的客观叙述.  相似文献   

8.
近来,"排毒养颜"、"洗肠排毒"、"淋巴排毒"等"健康新观念"在社会上颇为流行,冠以"排毒"之名的各类保健品五花八门.好好地,怎么体内就变有毒了?一时间,让人感到好象整个身体不排毒似乎就不健康了,心情也就不那么爽快.这"毒"到底是咋回事,"排毒"对我们真是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9.
知识是生成的(Generative)、演化的(Revolutionary),呈"螺旋"增长.皮亚杰的"认识螺旋"是知识螺旋的最初"源头".是认知之"根",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的"知识螺旋"则是建立在时皮亚杰"认识螺旋"的全面体察和深刻理解基础上.基于技术、共享与创新的"螺旋之螺旋"则是对知识管理螺旋理论的有益补充,"螺旋"之间相得益彰,最终使得知识管理的"螺旋"呈开放性增长态势.分别建立三种"螺旋"向度下知识管理模型.需要综合考量更多的因素对"螺旋"向度下知识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差生"更需要教师的关爱、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是永远不能说放弃的,教师永远不能轻易放弃每一个学生.我们要发扬"差生"的闪光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使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1.
郑术 《科学文化评论》2008,5(1):107-120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内丹分册>中,李约瑟对内丹作出"生理炼丹术"的解读.本文立足道教内丹学自身的语境,从"性命"观角度分析李约瑟的内丹观,比较其与内丹学本来面貌之异同,并试析其原因,略辨其得失.  相似文献   

12.
西文Being(德文Sein)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是"与"存在"等多种含义.学界大多数人只考虑Being(Sein)的各种单独用法,考虑如何将"是"和"存在"区别开,很少考虑"是"与"存在"的联系及其意义.文章认为"是"与"存在"是不可分的,"是"显现"存在".只有把握"是"与"存在"的含义及其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海氏哲学转向的深层原因和必要性,把握海氏的哲学发展理路.  相似文献   

13.
流云 《知识窗》2005,(12):9
在古代中国,是"左"尊还是"右"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不同的时期和时代,存在着不同的规定. 周、秦、汉时,我国以"右"为尊.故皇亲贵族称为"右戚",世家大族称"右族"或"右姓".右尊左卑表现在建筑住宅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平民百姓则居市区之左.<史记·陈涉世家>说:"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相似文献   

14.
乔昱 《今日科苑》2021,(10):34-40
历来多有学者对《老子》中的"愚民"之说加以指摘,我们或可将老子的治民思想称为"愚民",但此"愚民"非彼"愚民".老子提出的"愚民"思想,并非愚弄生民、刻意阻碍民智之开化,更不是所谓的"反智主义"."愚"在《老子》一书的语境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相反,"愚"的状态正是老子所希求的.老子所说的"愚"并非富有贬义的愚蠢、痴傻,而是返朴归真、复归于婴儿的表现.老子的"治论"与其"道论""教论"一以贯之,"愚民"并不是诈伪的帝王心术,而是老子在周末"文敝"的背景下以"道"之所导向的"朴"为世道人心所作的开示.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逐渐成了众多企业和企业管理者的口头禅,但到底何谓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不同的企业中有着怎样不同的内涵,以及怎样才能算是以人为本,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给予明确的阐释和界定.  相似文献   

16.
"后进生"的教育对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一个重点,同时叉是一个难点.长期以来,"后进生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尤其在当今科学教育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后进生"的教育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心里特点、以及结合本人几年来的工作体验,浅谈一下自己对其进行教育转化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一般人都明白"败北"即是"打败仗"、"失败"的意思.那么,失败为什么又称"败北"呢? 原来"北"字的本义是"背"或"相背",它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北"字即为两个人一个向左,另一个向右背向而坐之形,生动形象地指明该字的意思是"背对背".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一书中亦说:"北,乖也,二人向背."  相似文献   

18.
再谈"信"     
自古以来翻译理论层出不穷,它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揭露翻译本质,提供翻译理论,在翻译史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最著名的翻译家莫过于严复先生,他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但这一标准被现代一些人质疑甚至全盘否定,认为"信、达、雅"三者之间出现矛盾,"信"已终结,不能再指导翻译,应该退出历史舞台.本文旨在众家翻译前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新强调严复先生"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烟,四川酒"是消费者群体中很久以来口碑相传的誉美之词,不是很精确,也不是说其他地方没有优质的同类产品,但大体上说明了这两类消费品的优势产地所在.如云南的气候、温度、湿度很适宜优质烟草的种植,首先便决定了其"云烟"的资源优势.因此,近百年来,"云南烟"一直是众多消费者的所爱,而昆明卷烟厂则是云南省,也是中国烟草生产的代表性企业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在杜拉斯的《印度之歌》中,她尝试用"声音"来叙述记忆,"声音"之间的对话特征与记忆的特征有着相通之处,于是,在文本中"声音"成为记忆的外化,"声音"叙述了记忆中主观理解与感觉到的真实世界,本文认为杜拉斯也正是借这样一种主观的记忆真实达到对传统殖民话语的颠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