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本土化和高级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依据知识生产方式的逻辑演进规律,埃利亚斯·G·卡拉雅尼斯等西方学者率先提出并阐述了"模式3知识生产"思想体系。模式3知识生产以知识集群、创新网络、分形创新生态系统为其核心组织模式,并以"四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为其存在的适应性情境。模式3知识生产强调组织结构的"多层次"、"多节点"、"多形态"、"多主体"的多维聚合性以及运行机理的共同演进、共同专属化、竞合的非线性协同性。在模式3知识生产方式下,学术企业将成为大学未来发展的逻辑向度。  相似文献   

2.
基于知识螺旋开放模型的多维知识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分析知识的来源和转移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反映知识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的知识螺旋开放模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人、技术和组织环境在知识管理中的作用,进而研究了多维的知识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夏莹  赵静 《情报探索》2012,(3):35-38
针对现代远程教育教师信息素质不高的现状,通过对远程教育3大特点与远程教育教师信息素质相互作用的阐述,构建了远程教育教师信息素质知识螺旋增长模型,分析了构成信息素质的信息观、信息知识、信息能力3方面社会化、外在化、结合化、内在化的途径与表现,提出了促进教师信息素质知识螺旋增长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企业大学是能够实现知识转移的重要组织.本文根据企业大学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探讨企业的知识转移,构建了企业大学的知识螺旋交互模型,然后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举证企业大学与传统企业各自管理下的知识转移的不同,以论证企业大学在知识转移方面的优势,最后为企业大学的知识转移提供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群体协作的知识网络演化:基于SECI模型的扩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目前已出现大规模的群体协作,而互联网群体协作的过程正是互联网知识网络不断发展与演化的过程.在分析了互联网上参与群体协作的知识网络主体的特征、剖析了主体之问的知识交互实质后,在Nonaka等提出的知识转移螺旋模型的基础上,以主动性知识主体和非生命代理系统作为知识交互主体,对知识转移的螺旋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互联网群体协作的知识网络演化模型.  相似文献   

6.
付亚玲 《科研管理》2005,26(6):61-67
本文在介绍了知识螺旋和技术创新路径组合的相关理论后,分析了在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模式下知识螺旋的特点,并以知识螺旋和技术知识成熟度为两个维度构建了技术知识定位矩阵,然后在矩阵中比较了自主创新和二次创新的知识分布图的区别,并分别分析了技术创新路径组合的四种模式下,技术知识在定位矩阵中的分布和衔接,根据分布和衔接形成的“知识空洞”和“知识赘肉”提出相对应的创新管理措施,从而使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随着知识螺旋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首先界定了知识联盟的内涵,揭示出它优于一般战略联盟的特点.并以自2006年以来传媒领域的内容联盟实践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了构建知识联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以知识的螺旋增长模型为视角,提出了传媒知识联盟内各主体的内容创新以及经营模式创新的作用机理.最后,对知识联盟创新策略及可能存在的障碍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8.
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知识的转移特性和转移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构建了一个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系统框架;提出了知识凝炼化和沉积化概念,并在SECI知识螺旋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开放的组织知识转移-创造-应用模型.该模型反映了一条完整的知识转移链.  相似文献   

9.
根据理性行为理论和动机理论,构建市场因素(市场结构、市场初始需求、市场增长潜力)对企业间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影响传导模型;以协同创新收益分配比例作为市场结构的替代变量,基于需求函数,将传导模型转化为数理优化模型。结果表明:(1)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市场初始需求量与企业间协同创新知识共享意愿之间呈现"U"型关系;而在垄断性结构下,两者之间则呈倒"U"型关系。(2)在竞争性市场结构下,如果初始市场需求量也较小,那么市场增长潜力与共享意愿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否则为正相关;而在垄断性结构下,如果初始市场需求量较小,则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否则为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图书馆如何借鉴、吸纳并创新知识管理,建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值得探讨。本文从知识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知识管理创新的内容和知识管理创新的措施等方面加以讨论。1知识管理的含义目前,人们对知识管理概念的认识有多种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的管理"、"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尽管人们对知识管理概念还有各种不同的认识和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