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振立 《成才之路》2009,(16):82-82
“学而优则壮”的观念在国人心目中可谓根深蒂固。正是基于此,低分的学生往往被默认为“差生”,他们在学校和家庭被批评包围着,失去自尊,失去自信。而“差生”一旦失去自信,他们的创造性、进取心,也会随之消失,就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差生”。所以,老师和家长一定要抓住“差生”的心里,帮他们找回自信心。  相似文献   

2.
转化差生 ,提高差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在于提高他们课堂上的注意力 ,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差生反复进行学习目的和意义的教育 ,运用激励法增强其自信心。转化差生要做到“反复抓 ,抓反复” ,因势利导 ,使差生保持不断进步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一、端正心态,用真挚的师爱关注“差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差生”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心”,唤醒他们“沉睡”的思维。一般来说,差生都存在自卑心理,平日少受表扬,对批评较为敏感,若物理教师在课堂上动辄讽刺、挖苦或滥加训斥,必定会增强其逆反心理,人为地把他们推向  相似文献   

4.
许言松 《学苑教育》2012,(22):88-89
“体育差生”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殷爱萍 《考试周刊》2013,(77):61-61
在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研中,“差生”的转化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差生”的表现是多方面。那如何开发“差生”学习的潜能呢?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中给“差生”平等的机会,创设情境提高他们的兴趣,耐心等待“差生”领悟,并对“差生”的良好表现.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相似文献   

6.
每个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所谓的“差生”。“差生”包括知识方面的“差生”和品德方面的“差生”。究其产生原因,不外乎学生自身素质缺陷及教育关注的偏差两个原因。如何使这些学生尽快摘掉“差生”这顶帽子,与同学们共同进步、健康成长,这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如何科学地“转差”。一、善于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人各方面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或欠缺的方面。所以学生某一方面差并不能说明他各方面都差,他一定有自己的长处。教师就要挖掘…  相似文献   

7.
一、对后进生.要坚持“一多”、“两忌”、“两适度” 所谓“一多”是指多优先。一要对差生优先提问。教师心中应该有差生,对差生应优先提问.让他们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还应该鼓励差生大胆发言.答对了给与表扬、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正>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逆反心理就是作用于个体的同类事物超过了个体感官所接受的阈限,使个体感官达到饱和而产生的一种厌恶体验。”也即在一定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情绪,做出与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在差生中出现较为普遍,他们一旦产生逆反心理,随之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消极态度和厌恶情绪,有的甚至产生严重对立的情绪。鉴此,语文老师切不可掉以轻心。如何防范呢? 1、培养差生的自信心。我们常说,良好的自信心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呢?教师外因作用不可忽视,对差生来说,他们非常需要老师悉心教育和热情鼓励。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平日在课堂上和课外活动时多鼓励这些差生,帮助他们树立“能够赶上去”的信念,在具体做法上,则降低标准,创设条件,让他们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增强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物理教学中的“差生”问题作了探讨,分析了“差生”的特征和形成“差生”的原因,提出了从教与学两方面转变“差生”的途径,努力使他们克服物理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发挥自己的智慧,取得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0.
学生如同幼苗 ,在成长的过程中 ,由于风雨的侵袭 ,有的会斜着长 ,这就需要园丁的扶持。学生的优与差 ,除了先天的因素 ,大都是后天的影响教育所造成。学生的“差”往往表现为 :思想消极、习惯不良、基础知识差、思维不灵活这几个方面。对待这样的学生只能耐心细致地做工作 ,一点一点地改变他们。如果用“刺激”的办法只能使他们更消极、更悲观 ,导致破罐子破摔。把学生划等级 ,有着鼓励和激将的正面作用 ,但也有着使“优生”妄自尊大和“差生”自卑自怨的负面影响。什么叫“差生”?在有些老师的眼中往往成绩差就叫“差生” ,实际上一些“差…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师《名题赏析与数学史话》课程内容探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各个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名题赏析与数学史话》作为通识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数学的欣赏水平,树立良好的数学教育观念.在分析开设《名题赏析与数学史话》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数学问题、数学典故、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等方面初步构建了该课程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受重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生评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认识层面上,对学生评教的形式与方法、目的与作用认识不清;制度层面上缺乏相应的保障.因此,高校应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学生评教的管理工作,成立专职部门,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生评教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丰富学生评教的形式,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外语教学中的"动态中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既具有合理性,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在“以学习为中心”的外语教学中,教师、学生和学习之间更为和谐,但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差。“动态中心”———学习中心的转移模式可以更好地解释师生之间的主客体关系结构的转换,辩证地把握学习的主体性建构,是外语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根据《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采取先由学生"讲"与"学",然后教师点评深化理解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有意义的探索,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创新教育需要与之相应的师生关系。本文提出了一种利于创新教育的高校师生关系模式——“同伴探索”,并就这种关系模式在创新教育中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同时阐述了“同伴探索”式师生关系模式对高校师生的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发展农村高等教育的一项新的举措.山西电大在开展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中,结合省情,立足服务“三农”,将高等职业教育延伸到县及乡镇,把电大办到了农民的家门口,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其评价方式等角度介绍海南师范学院外语系自2000年以来开始实施的“3DR”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方案,重点讨论该方案中“描述课堂观察”、“设计课堂任务”、“演示教学思想”、“反思教学实践”等专业实践活动及训练策略对促进师范生综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使之适应英语教师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跨栏教学中"栏间跑"心理障碍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建立栏间跑三步实际距离概念、培养栏间跑节奏、暗中延长栏间距离、确立适宜步长等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制冷专业课程的“任务驱动型”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冷专业课开展"任务驱动型"教学,可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地接受知识。其方法是,教师根据课程内容,提出相应的任务,并引导学生设法完成。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程的知识,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包括"情境的创设,任务的提出、完成和评价"等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大学生防汛抢险知识水平及政治素养,文章设计了防汛抢险原理与技术的洪灾及防洪系统部分中关于“学习‘九八’抗洪精神”的思政案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残酷的洪水灾害面前,中华民族铸就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信心及民族自豪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