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3 毫秒
1.
师范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公共课程及教材的建设与改革,以《人文教育导论》、《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概论》两门课程及教材为主要载体,所建课程及教材通过文理交叉渗透,即文科生加强科技教育,对理科生加强人文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整合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更加注意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养成,强调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育,倡导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普及,本项成果在课程模式和教材内容的编排选择上,突破了同类课程和教材专注于知识性、专业性、体系性的既成模式,注重综合性,突出师范性,激活创造性,在实施途径与教育方式上,提倡史论结合,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素质教育相渗透,环境熏陶与社会实践共协调。成果广泛应用于在校师范生文化素质教育和在职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大的人才培养效益。  相似文献   

2.
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材体系的内在逻辑线索。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为线索梳理"概论"的教材体系、以科学马克思主义观教育为指导设计"概论"课的教学体系,能够较好地实现"概论"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3.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一门先行专业基础课程,但当前教材建设中面临着知识陈旧、体系老化、地理特色不明显、缺乏实践素材等诸多问题。《地球概论》教材建设应遵循"新颖"、"特色"和"实用"的基本原则,形成适合时代要求和地理科学专业特点的"立体化"教材资源和新教材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4.
本阐述了编写高等师范院校综合科专业人地理概论教材的基本依据,以及如何根据综合科专业为中学培养社会课教师这一办学目标选编切实可行的教材,完善教材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最近 ,因参加教材评估工作 ,阅读了各省教委组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现谈谈自己读后的一些看法和想法。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 ,是确保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有关领导的重视 ,编写人员和教师的努力 ,目前“毛泽东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的教材建设已经取得可喜的成果 ,这是值得肯定的。(1)初步构建了“概论”课的教学体系。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概论”课必须完整地反映这个科学体系。但是 ,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它所担负的任务 ,它的教学对象 ,又有着自己的特点 ,…  相似文献   

6.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新修订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教学基本要求》。依据这个新修订的教学基本要求,教育部社政司、部分省市和一些高校组织编写了普通高校《毛泽东思想概论》教材。笔者近两年来搜集了这些教材中的十几种,谨在这里对这些教材作一个大体上的评析。 一 这些教材从总体上看,体现了以下特点: 1.结构合理,内容完整。按照新修订的“‘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基本要求”,这门课要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形成发展、科学体系、基本原理、活的灵魂、历史地位和指导作用进行概要的论述。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育是学生获取科技知识的基本途径。作为小学阶段主要课程的语文课 ,该怎样渗透科技教育呢 ?关键的一点就是把握好现有教科书 ,运用教科书中的科学知识达到科技教育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 ,教材的改革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不仅是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进行交流思想的教科书 ,还是包括天文地理、环保、建筑、电子、光学等科学知识的小百科全书。教材中还有许多反映科学家刻苦钻研、敬业奉献的科学精神的文章。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教材 ,既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学训练 ,又进行科技教育 ,就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如教师在上《蝙蝠和雷达》一课…  相似文献   

8.
"概论"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具有重要位置。吃透教材、用好教材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基础,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关键,创新教学方法是增强"概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科学概论》教材服务于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地下水科学概论"的教学。其内容应涵盖地下水科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反映地下水的客观规律,关注地下水与人类活动及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展示地下水科学具有的广阔研究和应用前景,体现学科的交叉、渗透和其他学科的理论在地下水科学中的应用。其重点介绍和阐明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基本原理,以及如何将它们灵活运用,在继承前人教材的经典内容的基础上吸收地下水科学领域发展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社会与科学教育陈士衡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变迁节奏快速、知识信息剧增、生产力发达的科技社会。生活在这个科技社会里的每一个人都应具有基本的科学素养,这就涉及到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问题。那么,何谓“科学教育”,对它该如何界定?一般认为,“科学教育”是包括科...  相似文献   

11.
生命科学与理工科专业交互性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在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a subject that is based on the broad field curriculum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for science education in Nigeria at the basic level of education. Pupils learning outcomes is usually limited to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achievement in paper pencil test. Pupils’ skills in carrying out scientific investigat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they carry out is usually not assessed neither is the score part of pupils score in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we determined the effe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assessment of science practicals on basic four pupils’ achievement and problem solving in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science, basic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Participant 303 basic four pupils (primary four) in Odeda local government of Ogun.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pupi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better problem solvers in two out of the three themes in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asic science and basic technology). Also pupi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achievement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me of 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3.
生命科学与理工科专业交互性强,学科之间的渗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的发展和科技创新。在理工科各专业开设《现代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向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动力观提出了挑战。现代科技革命的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这并不是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否定,它和西方的科技决定论也有着本质的区别。科学技术并非现代社会进步的唯一决定力量。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的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坚持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技术引发道德困境的根源在于科学世界观本身.这种科技理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科技对道德教育本真意义的遮蔽.<现代科技发展与道德教育重建>一书探析科技时代德育困境的逻辑根源,提出走出科学世界观丛林的德育之路.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科技生产力思想的核心命题是“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投入。掌握一定科学技术的劳动者能够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力量或第一推动力,因此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面上看,环境问题是人们利用科学技术过度采伐和消耗自然资源所引发的,其深层根源是人类在自然观上的人类中心论和科技观上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这两种观念支配下的对科技的不合理和无限制的应用,或者说是工业文明时代的发展理念及其支配下的生活方式在起作用。只有进行人类文明的创新,变革指导科技发展的伦理观念,建立新的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才能实现科技、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池田大作科技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池田大作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对科学文化作了深入的研究和评论,他指出科学是用理性方法获得的知识体系;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用来为人类的幸福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会给人类带来各种各样的危机;科学与人文之间具有互补性;现代社会不能离开科学,但是宗教应该有领导科学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在解决当代社会的问题中,科学文化有其应有的作用,但根本还在“依正不二”的理念;他对现代东方社会如何更好地发展科学文化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池田大作的科技思想是东方思想界对西方科学技术和科技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观点和态度。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战略观,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的科教发展观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战略观。邓小平科技哲学思想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战略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The inter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community recognises the role of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views about the interdependenc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STS) in 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y for all. To this end,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STS views signal the strengths and the weaknesses of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movements. Turkey, a country that follows the international reform movement, aims at improving citizen’s understanding of the STS interdependence to enable them to fully participate in an industrialised, democratic society.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Turkish pre‐service science teachers’ views (n = 176) on STS issues and discusses the ongoing reform effor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ithin the context of the study findings.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an adopted “Views on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instrumen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any participants held realistic views o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interdependence, while their views on technology and the nature of science were differed. Some viewed technology as an application of science, and some viewed science as explanatory and an interpretation of nature. Most agreed that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is tentative but they did not present a thor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ypotheses, laws, and theor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