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9年高考虽已降下帷幕 ,但余音袅袅 ,我们不时地听到学生反映 :“今年的化学试题几乎都是老师平时课堂上讲过的类同题 ,听课时都懂 ,就是在考场上做不出 ,算不准 .”这种学生“听课易懂做题难”的现象确实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它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笔者试图从“教”和“学”两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 ,供教师们参考 .一、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 ,听课易懂 ,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 ,把课讲得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 ,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 ,教师明白 ,如果学…  相似文献   

2.
物理教师经常能听到学生反映:“课听得懂,题不会做.”这种现象确实影响着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试图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形成的原因.1 从“教”的方面分析从“教”的方面来说,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下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教师重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想方设法要把基本知识教好.教师明白,如果学生掌握不好基本知识,就谈不上运用知识去做题.但是,学生听懂了课,未必会做题.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相似文献   

3.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即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应该关心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听课这个老问题。把“听课”改为“观课”,仅仅是一个字的改动.我却认为绝不是文字游戏,正是教学理念的更新,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也实现了“观课”的目的——通过这个学习平台,促进自己专业化发展。因为听不可以包含观,而溺却包含听,所以我赞同把“听课”改为“观课”。我们在教室里听课,不仅要看到教师的动作、行为和表情,而且要看到学生的动作、行为和表情以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的细节。也就是说我们到教室里听课,实际上并不只是动用了我们的听觉,仅仅是听教师或学生说话,而且要动用我们所有的感官,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听课很容易接受,一到做题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遇到考试又总是考不到理想的成绩。教师常常感叹: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真是没有办法。那么,为什么学生听课易懂而做题难呢?  相似文献   

6.
“做课”,是进行观摩教学的一种流行的术语。对这种说法与做法,我总是很反感。我认为,“课”是讲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为了使教师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以组织互相听课,观摩教学。但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随堂听课。教师平时教学,不是都要充分备课么?如果有人要听课,请听好了,完全不必要因有人听课而事先“做课”。有些观摩课,由于是事先“做”出来的,因此,极不真实。有时,听课人看到学生回答问题对答如流,仿佛这一班学生个个是“神童”。相比之下,自己平时教的学生则个个成了“低能儿”。教师讲课,一会儿象演员在“独白”;一会儿如魔术师在表演,  相似文献   

7.
一、“把课教活”势在必行。语文教师“把课教活”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大业的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育。从教改科研成果看,“把课教活”具有可行性。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早就告诫同行“一定要把学生教活”。著名语文学家吕叔湘又撰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活”堪称语文教学法之精髓。再从语文教学现状,“把课教活”更具有紧迫性。有的教师至今仍信奉“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换分数”,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有的教师务求大显身  相似文献   

8.
“说课”是中小学近几年推行的一种新型的学科教研活动。实践证明;“说课”具有高效性、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有着重要作用。一、“说课”的形成及特点1、“说课”是由戏剧界导演向演员说戏演变而来的它的雏形是公开课或观摩课后,主讲教师在课后评议时,对听课人做的介绍发言,即主讲教师口头表达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讲述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形成的“说课”则是教师在钻研教材与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在投有学生参与的情况下.向…  相似文献   

9.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10.
陈兴州 《云南教育》2000,(21):13-14
互相听课评课是教师进行教研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为使听课评课不流于形式,接听能促教,笔者谨从以下几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一、听对“纲”的把握   熟悉“大纲”的老师备课时能根据“大纲”要求,很快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再根据目标、重点和学生实际选择教法、设计教学步骤,上起课来头头是道,一节课轻松自然地突破重难点,达到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常会出现“离纲”现象。   以语文课为例,“大纲”规定了总目的: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的…  相似文献   

11.
1.设计理念.“教是为了不教”,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生本教育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教学要为学生好学而设计,以生为本,就是依靠学生自学和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的活动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易学.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师课前的“点拨“引导”和学生课中的“合作”“交流”有效结合.如何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不断的学会学习呢?在  相似文献   

12.
“听课易懂,却做题难”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常常遇到学生抱怨:“老师你上课时我都能听懂所讲的内容,可是你将作业题布置下来,一见习题我就一无所知了,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有时就成了学生见到我打招呼的语言了,经过深思与实践,结合多次与身边同行探讨达成了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双基的教学以外,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13.
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一次优秀课评选活动。课后,笔者在同部分听课老师进行交流时,不时听到这样的声音:“教师教得不错,可惜学生配合得不好。”言下之意是课上得不好是因为学生不会“配合”,并非教师教得不好。这就奇怪了,新课标一直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其量不过是平等中的首席罢了,怎么会冒出学生配合老师的问题呢?是不是这句话的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挂职学习,参与教研活动,常听“洗课”一词。初闻,以为又是新名词而已,不置可否。翻阅了一些教学设计和教后反思,特别是深入课堂听课后,深切感受到“洗课”的确是提高教学实效的良方。所谓“洗课”,就是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在上课之前,对相关知识进行一定的梳理和筛选,并选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其内涵就是教学设计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5.
“听课”是校长的“必修课”之一,但这个习以为常的“常规动作”却存在诸多需要改进之处。有的校长“听课”,在教室里一呆就是一整节课,且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身上,多注意评价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等内容,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有的校长把听课作为监督检查评价教师的手段,常引起教师的反感;  相似文献   

16.
从表面上看,“推门听课”能听到教师的“常态课”,其实并不尽然。因为大多数教师应变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并不怎么强,面对听课人,很多教师会“失态”,多数教师心理紧张,讲课时语言表达都不太正常了。师生本来有说有笑的课堂,由于听课者的出现而变得严肃起来,师生交流不畅,多数学生诚惶诚恐。这是“常态课”还是“失态课”呢?  相似文献   

17.
上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学生付诸实践,说课是教师把教学设计面对教育工作者进行说明。应该说,提高职业教育服务质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键,说课是教师研训乃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一般来说,说课要说明一堂课“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得怎么样”这样几个基本问题。我们认为,教师们在说课的时候往往“怎么教”说得比较多,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助推器。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不但要把备课、讲课和关注学生学习作为主要内容,还要把教师的听课、说课、评课作为必备的内容。教师通过不断地"教"完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也要通过对听课、说课、评课的研究,丰富教学素养,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刊中报     
探索与争鸣对“说课”改革的看 法按惯例 ,“说课”的步骤一般是 :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随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改革和深入 ,笔者认为 ,既然教材可以改 ,教学方法可以改 ,“说课”的程序也应改一改。我认为应把“说教法”去掉 ,增加“说学生学习中会遇到什么问题” ;把“说教学过程”改为“说导学过程”。一、从“教法”的字面意义上讲 ,是以“教”为主 ,体现的是教师教的方法 ,而我们现在研究的主要方向则是学生怎样“学” ,教师在备课时应把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作为重点考虑 ,并加以突破。如《圆锥的体积》教学…  相似文献   

20.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把所讲的课的构想和设计说出来,它不仅解决了“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要求我们解决“为什么这么教”这一历来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在具体的说课实践中,多数教师将说课的重点放在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握教材的,采取什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学,教学程序如何安排等,说出了教师个体劳动的全部过程,却很少说到自己教学行为的对象———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失误。一、说学情是教学活动的要求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要求教师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