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掉”、“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嵌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曹丕非常看重文学的价值。在《典论·论文》中,他提出了“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著名论断。对这一论断的理解,很多人认为表现的是曹丕的功利主义的文学观,这样理解不符合作者本意。曹丕这话的意思,是把文章提高到和“经国之大业”同等重要的地位,以其为“不朽之盛事”。这从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相关文论阐述及当时文学创作的现实状况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3.
一、初识经典1.作品概说《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篇文论专著,作者是三国时期的魏文帝曹丕。在这篇文章中,曹丕对文学的价值、文章的体裁、文学批评的标准和方法等问题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被后世许多研究者认为是我国古代文学开始进入"自觉"时代的标志。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20):12-13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气说",完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的转化,并进一步提出了"体气"、"齐气"、"逸气",从而构建了一个以"气"为核心的文论系统,为后世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曹丕的"文气说"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价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曹丕的文学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原创性,因而在古代文论吏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些原创性表现在自觉文学理论的创立、文学价值论、文气论、文体论、风格论等方面。曹丕的原创性文学思想促进了古代文论的发展,对后世文论家产生了深远影响,直到今天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曹丕系统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气之清浊有体”、“文本同而末异”、“审己以度人”的文学主张,本文对这些文学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描述研究,将它们化解为“文学观念论”、“文学价值论”、“创作个性论”、“文学体裁论”、“文学批评论”五个理论命题。并认为曹丕文学理论的诞生,标志着“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到来,它使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迈进了一个新的时期,其历史意义自当不可低估,其现实意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曹丕的《典论·论文》作为我国较早的文学批评专著,它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开创了以“气”论文的先河,深刻影响着后世的文学理论家。曹丕的诗歌创作深受文学理论的影响,“气”之概念在其诗歌创作中有多重反映。其诗歌之“气”,既表现出帝王的阳刚之气,又有文人才子的细腻情思。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既有阳刚,兼含阴柔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两千多年前,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的观点奠定了中国悠久的诗教传统,这才有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对文学的崇高使命感的概括,曹丕认为:"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他充分揭示了文学作品的两个重要的价值:善和美。善与政治、伦理、信仰相关。把文章的赏析与写作终极目的提升至道德和人文信仰的高度,这是中国传统文学教育的精神品格。当前环境中,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无论在文学发展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凡是有成就的作家,凡是在艺术修养上有一定造诣的作家,大都在艺术风格上有所创新,并赖此而形成独特的艺术个性.我国古代文论家对此早已有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论述.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以气为主"的观点,称“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他还在《与吴质书》中称"公干有逸气".无疑,曹丕之谓"气",主要是  相似文献   

10.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1.
同属于"东亚文化圈"的中国和朝鲜,自古以来各方面的交流就极为广泛。由此,两国的古代文论之间镌刻着相似的文化印记。本文将在变异学理论的指导下展开文论比较研究,在"求异"的视域中,重点关注中国文论传入朝鲜后所发生的变异现象。李奎报的诗话著作《白云小说》中评点朝鲜汉诗时所提出的"诗以意为主"的主张,印见出了曹丕"文气"论的深远影响。笔者将比照两个颇为相似的文本,重点研究《白云小说》中出现的概念变异与再阐发现象,由此试图以"他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曹丕"文气"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文学理论的起源分别始于先秦和古希腊,先秦文论中提出“诗言志”,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表现,古希腊文论中则提出“摹仿说”,认为文学的本质偏于再现;先秦文论中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认识是附着在文学的政治功用上的,认为审美价值存在,但最终是为政治教化服务,古希腊文论则是系统地对文学创作进行研究和论述,提出了具体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文气”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也是中国古代文论异于西方文论及现代文论的重要理论之一。曹丕首开先河,引“气”而入文论,建立文学主体论。以“气”贯通的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体系,经过许多代人的努力不断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4.
目前流行的曹丕《典论·论文》写于黄初初年、太子时期、建安十六年前后三说。作者倾向于太子时期说 ,然据文献推断《典论·论文》写于建安二十四年《与吴质书》之后。此时正值曹植、曹丕两派斗争激烈之时。结合《论文》写作时代之情势与其具体内容考察 ,曹丕创作《论文》不仅有其文学之目的 ,而且还有其政治、立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古代文论走进当代文论研究界的当务之急,走进当代的关键,在于必须找出古今论的联结点。“原人文学论”是古今文论的联结点,因为此命题与当代文论中的“文学即人学”相通不悖,二者共揭示了古今文学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曹丕不仅提出了"文气"说,促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的转化,使文论"气"范畴得以确立,更开历史之先河,创造性地提出了"体气"、"齐气"、"逸气",构建了一系列的气范畴群落,为后世文论"气"范畴的全面泛化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曹丕文论"气"范畴的泛化具有重大理论意义,提供了一条构建中国古代文论范畴体系的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从建安文学的倡导者"三曹"之一的曹丕思想为出发点,从曹丕著名的"文气说"和著作《典论.论文》分析他得文学观点,肯定了曹丕的文学价值以及注重文学美学价值的思想,同时也以全方位的视角去发现去研究去探讨曹丕文学成就的真正价值,用正确的观点去看待曹丕及其文学作品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文论:古今歧义,审美贯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论,在今天就是文学论、文章论的意思。然而,对于中国古代的文论作如此理解,就有削足适履之嫌了。因为中国古代的文论不仅仅是文学论、文章论,而是包括文学论、文章论在内的审美论、形式论或文化论,其涵义比今天要宽泛得多。这里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文”这个古老范畴的涵义及其历史演变要有真正的了解,要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才能说得清楚。 一、“文”比“文学”、“文章”古老而涵义宽泛 “文”是中国古代使用很普遍的一个审美范畴,其  相似文献   

19.
"养气"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最早发源于对宇宙自然之"气"的体认,经由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气"的元素论,被儒、道两家各自发展为二脉.然又因魏晋曹丕的融合,始见其一脉两经纬的文艺气论.刘勰在继承前代气论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引向文艺批评,形成了以作家为中介,自然之气、主体之气、文本之气--三者回环呼应的循环流动的圆型批评模式.从中也可以窥见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偏于道家,不废儒家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20.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以不同于汉儒经学家的文学观念阐述了作家个性对文学创作、作品风格的客观影响,广泛探讨了个性化文学创作的意义及价值,构建了新的文学审美及文学价值评判标准,促进了文学创作的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