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不懈追求的两大价值目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该从两个层面探讨;经一是社会整体价值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社会应该以公平为价值取向;第二是收入分配领域层面上的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效率优无,兼顾公平”是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战略选择,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优先与兼顾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2.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人际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人人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同时也对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特点,分析了远程教育考试伦理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以公平和诚信为核心的考试伦理建设是走向阳光考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论自学考试对中国考试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考试文化,是中华民族考试活动及方式、过程和结果的总称,它表现为考试精神文化和考试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由考试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实物文化三个层面构成。中国考试文化系统的核心层面是考试文化的价值系统,即考试观念文化,它是社会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如人们在考试实施中所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以竞争择优为主要内容的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和人际间的沟通更为便捷,借助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移动通讯设备,人人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但同时也对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建设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针对自媒体时代远程教育考试伦理的特点,分析了远程教育考试伦理建设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以公平和诚信为核心的考试伦理建设是走向阳光考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诚信问题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伦理核心问题。市场经济内在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坚守诚信原则,尤其在社会转型期。更应自觉地以“价值人”为导向,理性处理诚信问题,制定符合人性的诚信机制建设方案。本文旨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从交往哲学的视角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建设机制做进一步的探讨,力求从主体间层面加深对诚信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建设是伴随着社会公平建设和诚信建设,在考试招生领域中的必然反映。本文对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的含义、相互关系以及建设考试公平与考试诚信的目的意义和路径等问题展开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高校考试作弊行为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试作弊是指考试的过程中,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1]。这种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正常教学的主要因素,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诚信的品德,并将其视为立人、立业、立国之本。但在我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转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罗新华 《广西教育》2014,(3):6-7,16
针对大学生诚信考试面临的问题,从家庭、社会、学校、大学生自身四个层面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考试作弊是指考试的过程中,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考试成绩的特殊问题行为。这种行为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正常教学的主要因素,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还有损大学生的诚信品质。诚信作为人类最古老的道德规范,要求人们诚实无欺、言行一致。自古以来,我国就十分重视诚信的品德,并将其视为立人、立业、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0.
论如何构筑大学考试的诚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考试中的作弊行为较为普遍,这种作弊行为已经严重影响考试的公平公正,为此文章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整个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等两个方面来论述如何构筑考试的诚信体系,以提高考试的诚信度。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学生的交往道德发展仍处于一种不断变化、整合的过程。对其准确地描述是困难的,但可以从各种不同维度去分析它。本文则论述了大学生交往道德认知偏差、交往道德功利化、交往道德知行脱节、交往诚信危机以及异性交往道德的杯水主义,以求能窥其一斑。  相似文献   

12.
道德权利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权利是指道德主体依据道德所应享有的能使其利益得到维护的地位、自由和要求。较之于法律权利,道德权利具有作用范围大、救济手段软、与义务不完全对等的特性。道德权利表现为道德行为选择的自由权、道德主体的被尊重权、道德行为公正评价权、请求报答权等。研究道德权利,是对传统伦理学的重大补充,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们对道德权利的认识,推进新时期的道德建设,而且能适应法治建设的需要,推动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诚信,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传统伦理中,诚信被视为是做人的最基本要求,无此便无以立足。如今,诚信是和谐社会基本特征和内在要求。弘扬中华民族诚信的传统伦理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本文从诚信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和诚信体系的建立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4.
税收是国家的经济命脉,诚信纳税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与必然道德要求,诚信纳税有利于税收公平与效率的实现,诚信纳税体现小康社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思想。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诚信纳税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和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一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道德教育是学科课程改革的重要主题.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有德目主义、渗透式和跨学科三种模式,其内容包括民族传统价值观教育、普适性价值观教育和全球化时代的价值观教育.国际经验告诉我们:学科课程中实施道德教育要选择适切性的实践模式、珍视民族伦理道德文化的价值,并且要在全球化视野内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分析效率和公平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双重意义的基础上 ,认为效率与公平的实现要发挥市场与政府的作用 ,但必须看到政府与市场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提出利用社会道德力量弥补市场与政府在调节效率与公平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在“微”视域下,网络空间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人伦道德方面的困惑,诸如“一夜情”“裸聊”等.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监督管理存在漏洞,并且法律法规不健全;二是网络伦理道德的观念不够深入,网络人伦价值没有普及.这其中最为根本的是人伦道德体制不完备以及人性中最为根本的道德观念的欠缺.因此,构建网络伦理价值体系,培养网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是实现网络平台安全洁净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8.
师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品格教育,其模式的要旨在于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价值诉求的共识,进而转化为普遍性的道德行动。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众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诉求表达,与师德教育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应然成为师德教育模式的“一般性价值共识”。而这种价值共识在师德教育模式层面生成的基本逻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思想为理论原点,积极借鉴西方品格教育的有益成果形成“合正当性”的品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制度伦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有效地解决了当前的道德危机。但制度伦理有其限度,即不是所有的伦理都能制度化;制度伦理有悖于道德生成论;制度伦理的价值指向只溯及到形式公正;制度伦理不是伦理建设的最高形式。  相似文献   

20.
What does current empirically informed moral psychology imply about the goals that can be realistically achieved in college-level applied ethics courses? This paper takes up this question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f Jonathan Haidt’s Social Intuitionist Model of human moral judgment. I summarize Haidt’s model, and then consider a variety of pedagogical goals. I begin with two of the loftiest goals of ethics education, and argue that neither is within realistic reach if Haidt’s model is correct. I then look at three goals that can be achieved if his model is correct; but each of these goals, I argue, lacks significant value. I end by identifying three goals that are of significant value and also realistically attainable on Haidt’s model. These should be the focus of applied ethics pedagogy if Haidt’s model is corre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