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文针对亚里士多德政体论研究中的不足,着重阐释了政体的涵义,具体解析了六种政体,并指明亚里士多德政体论的主要特征在于:①立足现实,反对玄想;②崇尚平等,反对特权;③主张民主,反对专制;④强调中庸,主张调和、改良。本文认为,理解现代西方各国的政治制度,必须进入它的源头。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对我们仍有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重新审视文艺的特质,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观出发,由亚里士多德主张的德性、适度、和谐等道德理性术语来观照其关于文艺的起源、创作、功用等文艺思想。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伦理、美学学说的梳理与融通,以期对今人的文学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类是否更趋向于政治动物是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亚里士多德关于这个问题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他的政治自然主义立场。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比其他群居动物更表现为政治的动物,并给出了相应的论证。但是,这个主张却引起后世许多学者的争论和批评。当代研究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的两位重要学者大卫·凯耶特和弗雷德·米勒分别对这个主张作出阐释,但是他们的解释存在各种问题。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完善主义理论,我们不仅可以恰当理解亚里士多德"人类本性上是政治动物"的深刻涵义,而且可以认识到人类有一种本性要成为最好的人,人的功能就是表达德性的理性活动。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提示了法治应包括良法和法律至上两个要素,并认为法治优于人治,因而主张实行法治。在法治的具体操作方面, 他认为法治应具体体现在立法、执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中,亚里士多德的法治思想不但为资产阶级国家的法治实践提供了积极的思路,而且对于我国的法治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学人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政治学的认定和评断,基本上都称亚氏主张“中庸之道”,是“奴隶主里中间层的代言人”,在政治上主张“调和阶级矛盾。拯救奴隶制城邦的崩溃”等等。虽然此说不无道理,但也有失偏颇。若对亚氏的《雅典政制》进行深入分析,可以至少得出亚里士多德五方面的哲学、政治学取向。即亚里士多德抨击“寡头政治”和“王者政府”,力主社会改革;总结改革成果,开创比较政治的先河,理论上弘扬民主政治;提出取消“部落差”、村民个人地位差等一系列的多人参政、平等的民主手段;在总结国家组织职能基础上,提出了分权政治的“三权分立”主张的雏形:倡导和提出了清政防腐的主张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范蠡是不该被遗忘的历史人物。本把他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考察了范蠡魅力永存的内在原因在于他非凡的智慧、意志和道德力量,并回顾了近十年来,有关范蠡研究出版的简要情况,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位独特人物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有着相同的审美理想:和。孔子主张"中和"之美,亚里士多德提倡"和谐统一"的美。从三方面对他们的美学思想进行跨文化的比较研究:艺术的宣泄功能,形式与内容的依存关系,美与善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大多数学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法治理论的首倡,而柏拉图则是人治论的代表。事实上,通过柏拉图一部通常为人们忽视的作--《法律篇》中所体现的法律权威等重要的法律思想,可见柏拉图晚年已由主张人治转向主张法治,《法律篇》中体现出的法律思想是法治理论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
经典物理学是从否定亚里士多德的时空观开始的。当时曾有过一场激烈的争论。赞成哥白尼学说的人主张地球在运动,维护亚里士多德-托勒密体系的人则主张地静说。地静派有一条反对地动说的强硬理由:如果地球是在高速的运动,为什么在地面上的人一点也感觉不出来呢?这的确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孟子和亚里士多德分属于古代中西方著名思想家,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时空境遇,但一些思想观点却如出一辙,如都主张建立积极的伦理秩序,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孟子"推己及人"的思想与亚里士多德"德性原则"思想之间又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王彤 《天中学刊》2012,27(5):50-53
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多次提到"理"这一术语,它们的含义各有不同,既包含儒家积极入世之理,又包含禅理、玄理,体现了殷璠对诗歌内容的要求。这与殷璠所处盛唐时代儒、道、佛思想大融合的特殊时代背景及文化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与希腊“极端民主制”尚缺乏系统的研究,从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记载、论述等史料中所反映的雅典的情况来看,极端民主制实际上是在缺乏有效制约机制的情况下,由以中下层平民为主的群众决定城邦一切重大事务的制度。它是所谓的“多数人”的权力不断膨胀,以至最终凌驾于法律之上的产物。其时雅典民主所面临的困境也正是根源于此。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李香君的形象塑造融入民族话语,博得了不同时代观赏者的共鸣。文章将李香君的形象审美从民族话语中分离出来,借重女性主义理论资源,思考李香君的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范正平狱事、李之仪与黄庭坚交游两处外证,结合李之仪文集中的内证,考定李之仪贬居当涂在崇宁元年六月。  相似文献   

15.
论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道是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中的重要范畴,体现了与其形而上学、心理学、生物学的一致性.认真审视中道说,则可知其不仅包含中道观、中道方法,更内蕴着深刻的中道精神,即至善是理性和欲望的契合;意味着德性论和规范论的统一;意味着众人之治好于个人之治.  相似文献   

16.
治乱理论是亚里士多德政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曾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通过阐述法治、公平、爱国、民主、德治的精神,对和谐而稳定的理想社会做了全面的设计。治乱理论不仅对政治学研究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更对我们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8.
唐人的李白序志碑传,是有关李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为历来的李白研究者所重。但由于历时久远,或漶漫,或传抄、刊刻的夺误、错讹,使其材料或材料之间出现了个别矛盾(也有后世解读及句读之误),需要辨析。本文探讨四个问题:(一)、李阳冰《序》“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之“神龙”;(二)、魏颢《序》李白之子“明月奴”、“颇黎”;(三)、刘《碣》、范《碑》李白官拜左拾遗其时;(四)、李华《墓志》、刘《碣》的句读之误。  相似文献   

19.
《樊南文集补编》所收《修华岳庙记》,虽历来注家多怀疑非李商隐文,却无史料可证实。从《修华岳庙记》文中出现之人名、人物在生活时代上的重合以及“阐皇风于五叶”所透露的信息来看,《修华岳庙记》文应为北魏文成帝太安年间作品。  相似文献   

20.
李敖与胡适     
胡适是活跃在20世纪初期中国文化舞台上的一位中心人物,李敖是20世纪末叶在台湾文化思想界引领风潮的一员骁将,两人虽然萧条异代,但在思想上李敖却深受胡适影响,大有继往开来、薪尽火传之意。他不仅继承了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而且在思想方法、美学理念等方面与胡适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同时,在倡导民主、反对专制、宣扬自由主义理念方面,李敖对胡适又有某种程度的超越,两人的思想也因此有了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