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7·23动车事故发生尚未满月,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即已离任赴波兰。王勇平曾经被认为是个性发言人,颇受院校学者欣赏。2011年7月,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新闻发布会中,一句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王勇平引得网友热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温州动车事故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和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离任,人们对新闻发言人的关注也开始降温.但是,在国内新闻发言人的职业化发展道路没有明显改善,职业群体素质没有明显提升,职业环境也没有整体改观的情况下,新闻发言人群体潜藏的危机和隐患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防止下一个类似动车事故新闻发布事件和下一个“王勇平”出现,除了从体制上建立一个鼓励新闻发言人最说真话、鼓励信息公开的宏观环境外,建立职业化的新闻发言人队伍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企业新闻发言人制度.记者在采访客观新闻时在面对企业发言人制度的时候,首先要灵活处理报道中的企业新闻发言人的发言,要在新闻发言人发言之后深入采访,确保新闻的真实有效性,要能够架起广大受众和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去职的消息,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政府新闻发言人职业群体的关注。有媒体对比了2004年和2010年国家部委公布的新闻发言人名单发现.“来自办公厅、政策法规司和新闻宣传司的发言人最多。所有人中,没有一位是专职的”。(见8月18日《新京报》)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  相似文献   

5.
近来,在一些突发和重大事件中,越来越多的新闻发言人在发布新闻时成了新闻的制造者,他们的雷人雷语被广泛传播.即便是铁道部的资深新闻发言人王勇平,竟也冒出了"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这是一个奇迹",由此让人不得不思考,新闻发言人为什么常犯一些低级错误? 很明显,党和政府坚持执政为民,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最广大民众的利益.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作为党和政府,新闻传媒以及民众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必须始终将民众的利益摆在首位,准确、及时、权威、务实地发布信息,回应民众的疑问,让党和政府的正确主张得到民众的拥护,让真相跑在谣言的前面,引导舆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让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更好地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相似文献   

6.
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得到尽可能丰富翔实的素材,不仅需要研究采访对象的背景资料,还得在采访过程中采取各种策略技巧,让采访对象畅所欲言.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关系就像博弈的双方.熟练掌握并在新闻采访中熟练应用博弈论,能拓宽记者的视角、使记者在采访中的身份角色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于1983年正式确立。新闻发言人作为党和政府最直接的耳目喉舌,最权威的发布者,实现了政府的政务信息和重要新闻与社会的沟通。“7·23”甬温线高铁追尾事故后,原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在新闻发布会的言谈表现让人们再次关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困境、新闻发言人的修炼、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等问题。本文以此事件为切入点,谈谈笔者对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宋双峰  王绣宇 《新闻界》2004,(5):69-70,72
在美国,有这么一个人——总统可以不见记者,但他必须每天都与记者唇枪舌战;总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他不能在记者面前说错半个字。这个人,就是有“白宫之嘴”之称的白宫新闻发言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记者采访遭拒、限制采访、记者被打等现象时常发生.记者报道正面新闻时,采访对象一般都乐意配合,但当记者说真话或是报道负面信息时,一些单位、部门就千方百计阻碍,甚至动用武力打击报复记者,记者的采访权屡被挑战.  相似文献   

10.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全国人民关心的大事.能到两会上采访的记者数量不少,今年达到了3000多人,但绝大多数记者还是到不了两会现场进行采访的.作为到不了现场采访的记者,尤其是在地市一级的报纸工作的记者,在采访时如何重视、关心民生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采访写出读者感兴趣的民生新闻,是每个记者应该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 去年,网络上的"史上最牛记者"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这位号称"史上最牛记者"的特别之处在于,"30多篇新闻全是采访自己家孩子,老公、婆婆、哥哥.姐姐、老爸等人而写的".新华社黑龙江分社随后做出回应,表示该记者"确实有部分稿件存在把家人作为采访对象的情况,这违反了新华社新闻报道的有关规定",并决定停止该记者的采访工作,调离记者岗位.这一事件一经报道,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学者刘建明主编的《宣传舆论学大辞典》中的解释,新闻发言人是指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门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3.
关于"常驻记者"的权威定义是,记者长期固定一地对当地新闻进行采访,形式可以是分社、支社、记者站、记者组,也可以是单个记者.特点是没有过细分工,采访本领要比较全面,能采访各行各业,能运用各种采访手段、独立活动能力强,灵通的消息源……等等.当然,对一名优秀的驻地记者也有较高的要求和新形势新情况提出的挑战.近期对四名违规驻站记者的处罚就是例证.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政府6月3日正式宣布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首批两位新闻发言人在100多名境内外记者面前亮相,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有记者问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否会造成“新闻垄断”,上海市政府发言人焦扬回答说这项制度本身就是为了给媒体和公众更公正、透明和权威的消息来源。焦扬介绍说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已经成立发言人工作小组,负责与记者的日常联络工作。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溯源及发展 (一)俄罗斯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内涵 俄罗斯对新闻发言人的认定相对简单.新闻发言人的俄式定义是“新闻秘书”,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的身份发言,并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提问的公共关系人员.①该定义直接外化了“公共关系”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6.
吴杰 《采.写.编》2021,(10):49-50
本文以纸媒新闻记者的采访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新媒体记者采访所面临的全新特点,并对当下媒体融合发展对记者采访的能力要求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和改进采访能力的意见建议,以引导新闻从业者在从事新闻采访中进行改革创新提升,更有效率和特色地高质量开展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7.
苏伟  李明文 《当代传播》2007,(3):105-1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同采访对象的双向性互动活动.记者重视采访中的互动性可以使双方进入最佳采访状态,提高采访效果.本文从言语互动、角色互动、心理互动、情感互动4个方面,分析新闻采访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新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播热点事件和信息的主要载体,想要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就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采访过程中善用各种沟通技巧.但是从目前的新闻采访来看,大部分记者对沟通技巧的把握都不够灵活.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闻采访沟通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沟通技巧运用建议,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士带来有力的参考,从而提升记者的采访沟通技巧以及新闻作品质量.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而言,在进行新闻采访时所展现的提问技巧是最能体现记者这一职业特征的,这也是每一位记者的基本功。从新闻采访种,记者进行新闻采访时的基本任务出发,研究并分析了新闻采访提问的基本技巧与采访中要注意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20.
白静 《采.写.编》2017,(5):112-113
如今各类媒体层出不穷,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多,有的媒体的质量是个大问题.传统媒体应该积极改革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坚持提升媒体人职业素养,提升媒体记者的采访艺术和采访能力.本文就新时期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艺术提升措施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