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从“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与运动技能学习之关系、新型学习方式与传统学习方式之关系,学生的运动兴趣、三级课程管理、学习评价的可操作性等方面,对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疏导;分析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的几个观点。提出:应正视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坚定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仕健 《体育学刊》2006,13(1):103-104
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着“非奥运项目不属于正规的体育教学,准备运动必须要排队做徒手操,一堂体育课教材安排要全面,放松运动必须简单有效”等认识误区,产生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这些误区,必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在教学中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开展试验课改革,转变体育教学评价观念,同时要加快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教育与中小学体育的衔接。  相似文献   

3.
黄聚云 《体育科研》2010,31(4):17-21
研究认为目前的全民健身工作和研究中出现了“封建迷信”、“花钱买健康”、“教育柔性化”、将“健身”化约为“体育健身”和理论前提过于简单化等认识上的误区,这些误区的产生与理性的缺失与重视应用研究轻视基础研究的体育研究范式有关,揭示和反思这些误区是为全民健身事业理性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高中体育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从“他律”到“自律”:深化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我国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现实与困惑,对比国外体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提出了我国体育教学改革应从学习主体的内因上找原因,即: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对体育的参与要求和欲望。促进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基层体育教学改革中必须纠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体育教学也在不断改进,但在改进过程中,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认识和理解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本质,是目前基层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改革别忘本”“万丈高楼从地起”,任何改革都是从基本、基础开始的,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基本,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根本。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包括教学内容的搭配,教学语言,教学组织能力等。体育教学,有别于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的搭配上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必须符合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以情优教"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情优教”是深化新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新的生长点。在广东省范围内选取了212所大、中、小学的538名体育教师,从体育教师对情感因素的重视程度、对以情优教必要性的认识、以情优教的自觉意识、运用情感因素的情况、运用情感因素的困难及认识误区、对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适用性认识的情况、对体育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的认识、对待情感目标的情况、考虑学生需要的情况等方面,首次对大、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以情优教”的状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调查,并通过深入的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8.
1.关于体育学习方式的误区 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学习方式误区的典型表现是:不是根据实际的内容去设计教学流程,而是生搬硬套,不管教学什么内容,都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创新”。为突出学生“自主”,教师只做一个旁观者,形成“自由化”学习,这种现象确确实实是基层体育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错误做法,而且大家普遍认为这种误区产生的原因是对体育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解读、理解偏差造成的。因此,大家也大多致力对体育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进行解读。强调体育新课程下学习方式改革避免流于形式,这是完全正确的,找出学习方式产生误区原因也是正确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找出原因后,针对原因的解说和探讨却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试论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和改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快乐体育”以其丰富的理性内涵和“以人为本”的革新精神,突出了学校体育的主体性原则,是应当予以充分肯定的教学理念。但学校体育的改革还存在着认识上、科研上和实践上的种种误区和困难。“快乐体育”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而不仅仅是教学的手段。它应当是“体育”与“快乐”有机结台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注重学生“学会学习”观念的逐渐转变,人们对学法的研究日益增多,同时对教法与学法关系问题的探讨也不断深入。但由于受教与学关系认识的深刻影响,人们在教法与学法关系问题上,尚未达到像对教与学关系认识的清晰程度。通过对体育常态课的观察、对专家和一线教师的访谈与调查了解到,目前人们对体育教法与学法的关系问题的认识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种误区。  相似文献   

11.
高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学生的救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体育教育也走出传统技术教育的误区,朝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向迈进。在体育教学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乃当今体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救护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是加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体育工作贯彻“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已成教学改革的热点,如何使“评价”成为促进体育教育的手段,已成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广东省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继而提出新形势下广东省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转变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的认识误区及走出误区的途径进行分析和探讨的同时,对"什么是体育学习方式"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呈现给广大同仁参考。一、转变体育学习方式的误区(一)误区一:将自主、探究、合作等当成体育学习方式的全部  相似文献   

14.
根据实践经验和对两年来体育教学改革的反思,指出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出现的误区,阐述当前高校必须把握两条主线,走“教、学”并重的道路,采取确实可行的办法,让学生实现从被动锻炼到主动锻炼的飞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体育社会化”是促进整个社会高度文明的重要标志,是通过具有强烈体育意识的人所组成的“体育亚社会”,反作用于其它社会层面,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然而,当前社会中许多人对“体育社会化”认识模糊,如不能及时转变,则直接影响“体育社会化”的氛围形成,进而影响到社会精神文明的实现和协调发展的步伐,本文对“体育社会化”的内涵及若干认识误区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长期以来建设经验和教学改革成果的提炼与总结,通篇贯穿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这条主线,体现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作用.但目前人们对《纲要》仍然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和理解上的偏差,严重阻碍《纲要》的贯彻实施,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三个方面对强纲要》进行理性认识,以期赢得广大同仁的强烈共鸣,为《纲要》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顺利施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下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的若干认识模糊和误区予以溯源、澄清与反思,认为:1.学校教育语境下,“健康第一”理念提出的本义强调健康的基础、重要性及“学习减负”,缺乏与体育的直接关联。2.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健康”的要求、指标不当,如体育教学中不合理的运动强度要求;二是“第一”的取义、参照有误,如将保障性目标视为发展性目标。3.学校体育贯彻“健康第一”理念应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基础保障性原则,指学校体育及体育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尽可能不损害学生健康;二是有限促进及合理定位原则,指认可体育的有限健康促进作用,并需与体育(课)的其他价值作用及体育教育教学规律保持合理张力。4.学校体育应谨防“健康”的不当放大、泛化及指标误用,谨防其对学校体育实质及其他价值目标的消解或僭越,以及谨防“健康体育”、“保健体育”及“生物体育”等异化趋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教学、课外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涉及到课外体育活动这个课题中,有人提出开发体育“第二课堂”的问题,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广义“第二课堂”的纵向分支,是指“体育课教学以外,有组织、有目的地发展学生体育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并使学生养成终身热爱体育的态度的课外体育活动。”认为这是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认为体育“第二课堂”的提出毫无意义,掩盖了课内课外的差别,混淆了体育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不同目的、任务和特点。那么,如何来正确理解和认识这些问题,本文拟就从课程论的角度来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与国外相比 ,我国所进行的各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始终放在外因———教育制度、原则、目的、任务等方面 ,是针对“他律”提出的。要想促使我国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就必须在现有体育教学主体的原因———“自律”上下功夫 ,解决学习的效果问题 ,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启发式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昕 《体育教学》2006,(1):40-41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日益深化,以及体育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体育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也相继推陈出新,涌现出许多现代教学策略与现代学习策略,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新的选择。然而,新的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在应用与推广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偏差,甚至一些讹误。这一方面是因不同的研究者在理解上的差异所致;另一方面,人们在提倡“现代”,反思“传统”的过程中,也常常为革除时弊,而不自觉地矫枉过正。因而,本栏目试图就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些教学策略与学习策略,如发现法学习、暗示教学、程序教学、掌握学习、非指导性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以及与之相关的论题,如启发式教学、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等等,围绕着它们各自的缘起、实践中的优势与局限性、认识上的误区、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与适用范围等方面,逐一进行阐述与评析。对我们编辑工作的缺点、问题及希望,欢迎广大读者能及时提出批评建议,共同办好这个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