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有成就的音乐家开音乐会最近,我听了京剧音乐家李慕良音乐会后才知道,大家熟悉的京剧《沙家浜》里阿庆嫂的唱段“风声紧”、京剧《智取威虎山》里的“誓把反动派一扫光”等唱段均出自李先生之手。由此我想到,为什么李先生快80岁了才为他开音乐会呢?如果早一点宣传这样有影响有作为的艺术  相似文献   

2.
一导语(一)《看戏》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群众观看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先生演出的场面。同学们,你们谁能说说有关梅兰芳的故事?(提问一二个同学之后,老师接着) 说起梅兰芳,如果退回四五十年,在我们中国,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用“万人空巷”这个成语来形容那时侯人们为了争睹他的风采,或观赏他的表演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这一方面是因为他有高洁的品行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有个“蓄须明志”的故事,说的是在日本人侵占中国时,梅兰芳坚决不给侵略者演出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京剧表演艺术上,几乎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他在京剧舞台上塑造的一个个血  相似文献   

3.
难得散淡     
钱谷融先生有一本散文集《散淡人生》,收入他大学时的文章。在这本书中,他常爱引用京剧《空城记》中诸葛亮的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后来在给学生编的散文选写的序《真诚、自由、散淡》中,他又引用了这句唱词,看来是对“散淡的人”情有独钟。他认为:诸葛亮之所以除建功立业之外,还留下了不乏真性情的好作品,关键在于他是一个能够“散淡”的人。  相似文献   

4.
四方食事     
舒容 《八小时以外》2013,(6):115-115
四十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京剧样板戏,特别是《沙家浜》,但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编剧汪曾祺,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其主成就是小说和散文。《四方食事》收的就是汪曾祺谈吃的小品文。  相似文献   

5.
黄频 《湖南教育》2005,(16):45-45
一、京剧艺术进入课堂应从入门知识的传授开始为了使学生真正走进京剧,继承和发扬京剧艺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我认为还应该系统地传授京剧欣赏的入门知识。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后,他才会看得懂、听得懂,才会了解和欣赏京剧。正因为不了解,大多数孩子表示“听不懂,拖得太长,听了半天也不知道听些什么”,所以学生就不愿意去听。了解京剧背景,学生才会接受。譬如:传统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京剧的四大行当,不同行当中的角色。如在教《京调》一课时,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知识入门,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前让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他们自己总结出“生、…  相似文献   

6.
小朋友们,学过课文《梅兰芳 学艺》大家一定都知道,梅兰芳是 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大师,他演的 是“旦”角。看看图1照片是不是 很漂亮啊!可再看看图2,他为什 么要留胡须呢?这下子还怎么演 “旦”角啊?这里面有个小故事哦, 快跟我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7.
近来重读苏轼的《日喻》一文,有所新得。《日喻》记载了“眇者识日”的故事:一个生下来就是瞎子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太阳,他向眼睛好的人询问。一个人对他说:“日之状如铜盘。”盲人就敲铜盘听到了它的声音。后来他听到钟声,就认为是太阳。另一个人对他说:“日之光如烛。”盲人摸蜡烛知道了其形状。后来他摸到一支短笛,便以为是太  相似文献   

8.
阅读写人的文章,往往要与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会面“握手”。在“握手”之间,你能读懂人物的“手”,便会进而懂手知人。鲁迅小说《孔乙己》写了“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孔乙己农家磨罩般的手。参照孔乙己的处境,我们可读知他生怕孩子吃他茴香豆的紧张心情。孔乙己不是“武”人,此时他并没有像《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达揸  相似文献   

9.
看了第八期《教育革命通讯》中“燕山幼松——刘小华”一文后,我们回忆起和小华相处时的几件事。小华生前曾经两次来我们村劳动,参加教育革命的实践。一进村,他就一头扎在贫下中农之中,处处虚心地向贫下中农学习,刻苦地锻炼自己。去年六月,他和同学们来参加割麦战斗。一天晌午,刚收工回来,小华抱着好几把镰刀来找我,他说:“镰刀钝了,下午还得割麦子,教我磨一磨吧。”我知道他饭还没顾上吃,看他跑得呼呼直喘气,就说:“你把镰刀放下回去吃饭吧,我一会儿就给你磨好。”他非常认真地说:“不,我一定要自己学着磨,这不光是磨镰刀,也是磨思想呢。”就这样,我和他一起把镰刀磨得崭亮、锋快。小华回去交给他的同学们,个个都非常高兴,也很受感动。  相似文献   

10.
计划主要内容:通过实施对“机器复制人”编写读书程序,使其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实施步骤:一、心脏。把《论语》等儒家学说的精华输入“仿造人”的中央处理器中,使他懂得为人处世之  相似文献   

11.
在济钢谁都知道,所有高炉炉前工必学必懂必要掌握的是《炉前岗位标准化操作规程》、《炉前事故案例分析及考核办法》、《高炉大中修开、停炉炉前操作方案》等系列标准化操作规程。而这些系列标准化操作规程则是由仅初中文化的“文化人”编写的,他就是济钢集团总公司第一炼铁厂高炉炉前总技师、高级技师贾广顺。提起仅初中文化的“文化人”贾广顺,可不简单。他在风呼火啸的炼铁高炉炉前一干就是30多年,长年在1400多度铁水炙烤下,舞钢钎,抡大锤,出大力,流大汗,从不言悔。无论是节假日还是雨雪天,他多年如一日早出晚归,坚守在高炉前。每当遇到…  相似文献   

12.
《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说的是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刻苦练功的故事。于老师是怎样教学这篇课文的呢? 一、激发动机。上课伊始,于老师便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都很喜欢听音乐。今天我要让同学们听一段京戏,于是就播放了梅兰芳在《宇宙锋》中的几句唱词。优美动人的旋律,独具韵味的唱腔,激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老师问:“好听吗?”学生都说“好听”。“你们知道这是谁唱的吗?”“梅兰芳。”老师在屏幕上打出梅兰芳的大幅照片,说:“这就是梅兰芳。他是四大名旦之一,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戏唱得这么  相似文献   

13.
我在辅导学生独立阅读《鲁班学艺》这篇课文时,学生对文中“他挽起袖就在磨刀石上磨了起来。他白天磨,晚上磨,磨得膀子都酸了,磨得两手起了血泡,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象一道弯弯的月牙。一直磨了七天七夜,斧子磨快了,刨子磨光了,凿子也磨出刃来了,一件件都闪闪发亮。”这一段话中的“磨”字提出了看法,认为短短的三句话,“磨”字  相似文献   

14.
陈仓筛 《学语文》2014,(1):53-54
中国人知道黄永玉的不多,中国知识分子中知道黄永玉的也不见得很多!而年轻的中国人中知道黄永玉以及黄永玉人生经历及其辛酸苦辣的人又能有几个?所以,当我看到这本《比我老的老头》时,情不自禁为其封面简单而不失古朴的装帧吸引了:所以。当我翻看扉页看到扑面而来的先生自画像《狗不厌家贫女不嫌爷丑》时,内心也不由地溢满了喜感。在此之前,我对黄永玉老先生的了解,也仅限于“画家”、“湖南风凰人”、“沈从文表侄”等符号,而并不知道他的诗、他的杂文、他的小说,更不懂得他的文字背后那种娓娓道来的散淡和散淡背后深切的人生体验。  相似文献   

15.
“你知道卓别林吗?”“当然知道。”“那你看过他哪些电影?”“……”的确,在终日沉浸于港台警匪片枪林弹雨之中的中国观众眼里,卓别林给人的印象就只有他的名字和他那招牌似的“一字步”。而他百年不衰的绝世佳作《摩登时代》和《大独裁者》,对于现在的青少年来说,只剩下历史书上不足百字的寥寥说明了。于是乎,当我坐在诸多同龄人之间欣赏这几部名剧时,于嬉笑之中感到  相似文献   

16.
王丽  薛炳群 《山东教育》2012,(Z4):43-45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小礼物,想看看吗?请你静静地欣赏。(播放视频: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片段)师:你知道我们刚才欣赏的戏曲是什么吗?生:京剧。师:你真是个生活的有心人!对,这就是京剧,又叫京戏,是我们中国的国粹,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说到京剧,人们常常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生:梅兰芳。  相似文献   

17.
一、播放京剧,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一段梅兰芳的京剧。) 1.小朋友,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是什么戏吗?(出示卡片:京剧) 2.简介“京剧”(服饰、脸谱、丑角、旦角等),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样一个人——梅兰芳(出示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对我国史学和文学的贡献巨大,他从人本主义历史观出发,开创了我国纪传体纂史方法。他通过各种途径熟悉人,对所发掘“人群”分类排队,严加鉴别,进而确定写人原则。在写人上有雄视古今的手笔和创造性的表现手法。为有利于读者学习《史记》、研究《史记》,编写一本有特点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之夜     
马斯顿博士“你是谁?”我追问。“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告诉你们。”他说。“我们怎么知道该不该相信你?”卡拉说。这时,猎头人和埃及人追赶的脚步声传来了。我不知道该不该相信他,但有一点很清楚,就是他不比那些想割下我们脑袋的猎头人和想把我们变成木乃伊的埃及人更可怕。于是我们跟着他穿过几道门、几条狭窄的过道、几间房间,又爬上一段黑咕隆咚的楼梯,终于,他说:“这儿安全了。”“这是什么地《故事作文》2004.5方?”我问。“四楼图书馆。”他答道。“四楼!我们刚从四楼逃出来!”贾尼丝大惊失色。“我知道,所以他们才不会想到我们在这里…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最近指出:“《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为了便于同志们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和评论《水浒》,我们编写了这份《〈水浒〉一百零八人简历表》。这份《简历》表试图从座次、出身、活动等方面说明宋江投降,搞修正主义,决不是偶然的,不仅有其深刻的思想基础,而且还有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