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思想(1)孔子: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③“和为贵”。(2)孟子:①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②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虐民”、“暴民”。③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  相似文献   

2.
荀子固然反对“大天而思之”,反对“从天而颂之”,反对“望时而待之”,反对“因物而多之”,反对“思物而物之”,反对“错人而思天”,但他并不主张“勘天”,并不主张“征服自然”,并不主张“人定胜天”。荀子所主张的是“物畜而材之”、“应时而使之”、“骋能而化之”、“理物而勿失之”。荀子所谓“有物之所以成”,就是无望于天而有专于人;其所谓“制天命”,实质就是“人成天生”。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家的创始人。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的文化观独树一帜,在中国文化的出路问题上他既反对西方化又反对中西文化融合,而主张东方化,因此他被认为是一个文化保守主义者。他的文化主张中堙有提出“中体西用”论,甚至反对“中体西用”论,但是,他在方法论和具体的文化主张上却没有从根本上脱离“中体西用”文化模式,相反却使得“中体西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发展和继承。  相似文献   

4.
清中期“山左”名贤卢见曾诗歌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清初“山左”诗歌的承继者,卢见曾论诗反对门户之见,主张抒写自己的“性情遭际”,把传达人的性情作为诗歌创作的极致,在清中前期诗坛别具一格;其诗基本内容是写官宦生涯的迎来送往、和贺赠答,以及触物伤怀、故土之思、友朋之爱、风土人情和“康乾盛世”的良辰美景。情感真挚,诗风多样而有意境;其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所体现的特点,具有对清代中前期诗歌创作总结和鼎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春秋战国时期混乱的社会局面,孔子和墨子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仁爱”与“兼爱”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合理价值内核及最终的理想境界是没有分别的,他们真正的区别在于:“仁”的包容性大于“爱”;墨家主张爱无差等,儒家主张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爱”的思想有两个特征:一是博爱,二是有差等的爱。前者就其对象而言,后者就其程度而言。从其对象看:既是对人的爱又是对物的爱,其中对人类的爱涉及家庭、君臣、朋友之间。有差等的爱源于人类的爱自己和“同感”。孔子之“爱”与墨子之“爱”相比:前者强调爱有差等,后者强调爱无差等;前者比后者更符合人性,更具生活的艺术性;二者的精神实质是相同的。与基督教之“爱”相比:前者温和,后者极端;前者表面提倡爱有差等,实际主张博爱,后者表面主张博爱,实质却是爱有差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和影响下,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为反对国民党奉行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行径,于1943年3月,由抗敌后援会甘肃分会主任孙寿名发起,联络陕、甘、宁、青等省进步青年数十人,在平凉成立了“西北青年抗日民主促进会”(“西青会”),直属中国民主政团同盟领导。以“主张民主,反对独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为宗旨。会员分散在各自工作或居住地进行秘密活动,具体任务是联络吸收编余军人及进步青年,打入敌军或地方武装、地方政府中去,进行抗日反蒋民主宣传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反对采取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主张恢复把土地分封给子弟们的古代分封制。丞相李斯反对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建议焚烧惑乱人心的典籍。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言,下令焚书。第二年,许多方士和儒生奉命去寻  相似文献   

9.
反对封建教育,主张“立人”以“兴国”;反对迷信权威,主张独立思索;反对闭门读书,主张“留心世事”;反对一味灌输;主张革新教法,是鲁迅先生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石钟山记》是苏轼写的带有考察性质的游记,在这篇游记中,对于石钟山的命名,苏轼主张“风水如钟”说,而反对“石声如钟”说。  相似文献   

11.
严羽诗学对明清时期的“性灵”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严羽论诗主张“吟咏情性” ,直接影响了“性灵”派的诗歌表现真情的观点 ;另一方面严羽提倡“学古” ,这又与明代公安派的反对复古和清代袁枚的“学古”而在“著我”的诗学主张相悖 ,对明清的“性灵”派产生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杨春甫 《河南教育》2006,(5S):32-32
对于学生的“我爱你”,我主张要弄清实质,勇敢面对,妥善处理。  相似文献   

13.
对于作文方法 ,古代文论家们主张“以意运法” ,而反对“依法行文。”所谓“以意运法” ,是指写作文时只考虑把自己心头的意思恰当地表达出来 ,而不去想作文方法 ;随着意思的表达自然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到某些作文方法的 ,就像“意思”自己会寻找方法一样。所谓“依法行文” ,是指写作文时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 ,而是想到作文方法 ,为了运用某种方法 ,对内容不惜削足适履 ,生拉硬扯 ,甚至胡编乱造。古人主张“以意运法” ,反对“依法行文”是非常正确的。有位语言文字学家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过一个事实 ,说一位不识几个字的农村妇女 ,…  相似文献   

14.
“翼教”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史学界对“翼教”派的评论多持贬议,认为“翼教”派士绅顽固守旧,反对变革,与维新派之争完全是权利、利益之争。实际上,“翼教”派与维新派之争主要是学风、学理之争。“翼教”派士绅是不反对变革的,问题在于如何变,变到何种程度。对此,他们只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坚决反对学习西政、西教,不愿推进社会意识形态的重建,仍继续着洋务派的旧梦,这可以说是“翼教”派变革思想的致命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不!”     
“不!”小时候总会怀疑母亲对自己的爱,因为对于我的选择、请求、决定……她大都会反对。母亲送我最多的并不是娃娃、花裙和零用钱,而是令我麻木的一个字——“不!”五岁时——  相似文献   

16.
一、何谓当前中国教育界的“保守主义”传统? “保守主义”在中国教育界的兴起,有着深厚的教育思想史背景和强烈的教育问题意识。它反对剧烈的社会变革,却并不排斥教育中的自由与民主,而且积极主张不同派别和观点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更为重要的是“保守主义者”并不是无原则地“维持现状”,而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喜欢用生僻的、不加创造性转化的外来理论规约现实,反对用空洞的时髦名词、先验逻辑来宰制现实。  相似文献   

17.
在五四时期湖南的报刊话语中,反对来湘主政的外省军阀与主张“湘省自治”构成一条自始至终掀起惊涛骇浪的巨流.从文化动因分析,湖湘文化“政治本位”的精神特质在其中起着重要的规约作用.首先,“政治本位”者考虑的最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其次,“政治本位”者十分强调“天下”、“国家”、“社会”这样的关键词,敢于担当;再次,“政治本位”者有十分强烈的主政意识、执政意识和从政意识.但“爱省”而不“爱国”的这个“国”,是state,不是nation,是北洋军阀把持的政府,是黑暗腐朽的中国社会,而不是民族意义上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杨简主张废《毛诗序》,这和他心学思想的理念是紧密关联的.因为他主张“本心”“道心”“无邪”之心具有普遍的意义,故而反对《毛诗序》解诗的历史化;因为他主张人的“本心”直指,故而反对《毛诗序》“支离”的解说,提倡“通言”的解读;因为他主张“本心”先天性的存在,故而反对《毛诗序》的“美刺”说.  相似文献   

19.
王为超先生的《不能用“超阶级”观点批判“超阶级”观点》一文,提出了反对、驳斥敢峰《谁说教育战线无战事?》文中有关“母爱”问题的看法。王先生对“母爱”持如下观点:一、母爱决不仅仅是私爱,而是一种社会性的爱;二、各阶级都有母爱,所以母爱决不是“超阶级”的  相似文献   

20.
战国中期的庄子是老子学说的继承人,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庄子思想是继承老子“无为而治”的,他对老子的唯心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他发出“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的悲观论调。他主张“攘弃仁义,”(1)“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2)“圣人不死,大盗不止,”(3)“窃国者为诸侯,”(4)要“绝圣弃知,大盗乃止。”(5)他反对当时统治者制定的仁、义、礼、乐制度,认为仁义道德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