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针灸防治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诊断与恢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的核心问题之一,运动性疲劳的研究对指导运动训练、运动员改善运动能力以及提高运动成绩,都有实际应用价值.同时,正确地认识和诊断疲劳对于科学地指导全民健身,提高锻炼效果和健身水平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论述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表现,分析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从而提出散手运动疲劳消除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体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对运动性疲劳作深入研究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资料,从生理生化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定义、产生机制及其消除途径进行了综述,为全面系统地认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同时筛选出一些对消除运动性疲劳较为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以供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实验法,观察游泳训练后且实施不同穴位组合针灸治疗的5组SD大鼠心肌细胞的SOD、GSH-Px的活性高低和MDA的含量多少.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对各组大鼠心肌中的SOD、GSH-Px、MDA都有较大的影响,说明穴位针灸对大鼠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具有一定的效果,通过各组之间数据差异性的比较,针灸治疗(大椎+后三里)对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效果最明显,针灸治疗(三阴交+后三里)的效果次之,而针灸治疗(肾俞+后三里)的效果不明显.而对于某些心肌指标的趋势出现反向变化的情况,目前尚不明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在分析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对运动性软组织损伤治疗认识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运用针灸治疗运动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作了分析.研究认为,针灸治疗软组织损伤可以达到“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目的,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实用性、效显性、经济性,尤其适宜流动性较强的运动员群体.  相似文献   

8.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10种中药及其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国内运动医学界已开始重视并运用中药和元素等中药疗法来治疗运动性疲劳、缩短恢复时间、提高运动能力,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本文用ICP/AES法对10种抗运动性疲劳中药中的17种元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运动性疲劳与中医的“虚证”是十分相似的;中医的补虚类中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上治疗各种虚证的疽效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论述运动性疲劳的概念、表现,分析散手运动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从而提出散手运动疲劳消除的方法及手段.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天津体育学院高水平中国式摔跤运动员使用疲劳恢复的特定方法,得出采用人工按摩,营养补充,药物和心理学措施后的疲劳恢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奏.判断厦消除手段研究进行综述,在消除运动性疲劳途径的传统构架之下,对其手段和方法做了新的归类和注解,以更好服务于中国式摔跤运动性疲劳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亚健康概念的提出以及亚健康状态的身体症状,分析造成人体亚健康状态的原因。过度疲劳造成的精力,体力透支,人的自然衰老,现代身心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的前期,人体生物周期中的低潮时期,剧烈运动导致的亚健康状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独特功能对人体亚健康状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本文并提出了中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应掌握适宜的运动负荷以及如何控制运动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现代运动训练水平日益提高,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负荷越来越大,因此运动性疲劳及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基础理论角度了解运动训练后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有效地消除疲劳对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增进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德州学院体育系及两水平运动员共计100人,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及病因分析。结果显示:运动损伤主要为踝关节扭伤,股后肌群拉伤,膑骨劳损,腰背肌损伤等。发生的主要原因有:训练组织不合理,身体机能欠佳,训练水平不够,心理状态不良等。建议运动损伤应从运动训练、组织管理、心理教育等角度进行防治并举,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大肠癌术后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针灸在大肠癌术后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6.67%,显效率为90%;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0%,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在大肠癌术后具有很好的调节肠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运动训练实质上是一个循环过程,恢复是训练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负荷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在实际训练中往往忽视运动训练中技术不合理导致疲劳过早产生,轻视运动训练过程中恢复的重要性,以及缺乏对训练课结束部分恢复的重视。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降低运动过程中不合理疲劳的产生、重视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恢复、加强运动训练结束部分疲劳的恢复以及运动训练课后疲劳的恢复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探讨,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运动训练过程加强恢复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文刚  沈时明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0):145-146,158
为使学生篮球运动后疲劳尽快恢复,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利用学生篮球运动实践及观察方法、文献资料法及篮球运动理论进行研究发现,休息、睡眠、按摩、补充营养、物理疗法、心理恢复几种疲劳恢复方法可以使学生篮球运动疲劳得到很好的恢复,且多种恢复方法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现代隔网体育运动文化起源于西方国家,表现浓厚的西方色彩,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引进隔网体育运动文化已近一个世纪,但各种具体的体育项目如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基本上以一元的竞技化项目为主,对其结构、模式等研究不足,创新发展不够。面对世界隔网体育项目多元化、家族化发展的趋势,文章对隔网体育运动文化基本内涵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我国的隔网体育运动文化的培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运用是必然趋势,表现在运动员的选材、转基因营养品的合理开发运 用及基因治疗诸方面,如何正确、合理、恰当地引导和开发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个亟待 解决的问题.对基因技术在竞技体育中的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使竞技体育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9.
疲劳与恢复是运动实践中对立统一的整体 ,运动能力的提高是在恢复中得以体现。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动性疲劳诊断与恢复的研究成果 ,为普及运动训练科学化知识 ,提供重要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观察到,补肾益气中药可有效抑制力竭运动状态中大鼠血乳酸浓度的增加,且本中药对不同状态下大鼠肝糖元、肌糖原的含量都有提高作用,能有效延长大鼠游泳的力竭时间,为补肾益气中药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