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找一找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评析]课堂教学开门见山 ,一句导言概括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并让学生知道厘米的用途 ,渗透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尺 ,找出多长是1厘米?生 :自己在尺上找出一厘米长。还可以同座互相说 ,小组交流说。师 :谁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 ,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生 :拿尺子 ,指出1厘米的长度。生 :一厘米有这样长 ,(用拇指、食指比画着 ,留一道缝。)生…  相似文献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动物的森林运动会好吗? [多媒体屏幕显示:森林运动会画面,其中小兔、小鸡小狗在进行跳远比赛。] 师:小兔、小鸡、小狗谁跳得远呢?老牛大叔邀请小朋友当裁判,现在小朋友就学点裁判规则。 教师出示表示小兔和小鸡跳的距离的纸条,分别横着、竖着贴在小黑板上。 师:怎样才能知道究竟是谁跳得远呢?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要知道谁跳得远,可以用米尺去量一量。然后直观演示用米尺量纸条的过程。 师:哪根纸条长?谁跳得远?(生:横放的纸条长,即小兔跳得远。) 师:要想…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厘米和米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长度,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教材先说明尺的用处以后,让学生看着自己的小尺子,认识1厘米、2厘米……的长度。例1是用尺量图钉的长度,使学生初步感知1厘米的大致长度。例2还安排了让学生量一段线和量自己手指宽度的实际动手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以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例3是量纸条的长度,使学生知道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通过例题和综合应用练习,使学生初步学…  相似文献   

4.
“厘米和米的认识”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短,进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长度”的观念。 怎样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呢? 不少教师往往先拿出米尺介绍尺子的用途,再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生尺,帮助他们认识尺上的刻  相似文献   

5.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设计思路特级教师卢专文一、导入新课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和直尺。教师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学习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引导学生观察,初步认识厘米。让学生拿出直尺,教师揭示放大的米尺图,引导学生观...  相似文献   

6.
分组实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按一定的实验教学程序,在预定时间内,由学生完成的实验操作活动。它较教师演示实验,具有更强的可见度和清晰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搞好劳技课的分组实验,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a.要划分好实验小组。实验小组的划分要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适当搭配。每个小组内都要有骨干和小组长。小组人数的多少可以根据本班情况和仪器多少而定,一般以4~6人为宜。小组的划分既便于教师管理,又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应注意:小组长只是实验的组织者,不是实验的包办者。教师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相似文献   

7.
“比长短”是在学生了解了“同样多”和比“多少”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知道长短是比出来的。难点是学生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教材编写上充分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造了观察、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充分体验长、短的含义,并通过合作交流,体会互相学习的乐趣。教学时可安排以下三个环节:(1)感知物体有长、有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前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进行汇报。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从而引出长、短的概念。观察时,学生…  相似文献   

8.
有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内容,“自然”、“常识”、“科学”教材中都有,教学内容基本相同。鼓皮、尺子、皮筋三个观察实验也都有.尺子振动发声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拨动尺子使学生知道由于尺子振动而发出声音。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远程研修的学习中看到一位教师执教的"厘米的认识"一课(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下面是这位教师执教这节课前后两次不同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很快就由教师告诉学生什么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拿出尺子,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感受1厘米的实际长度。接着就是大量的测量练习。(用时6分钟)教学过程(二):让学生经历这样几个步骤:(1)用拇指和食指卡住小棒的两端拿起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横着看、竖着看;换只手再比比。  相似文献   

10.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尺度时用的单位 ,通过直观和操作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首先引导学生用尺量一下数学书长多少 ,宽多少 ?学生汇报时只知道比××厘米多 ,比××厘米少 ,从而引出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例 1是观察尺子 ,除了厘米外 ,还有什么 ?引出 1毫米后 ,让学生数一数每 1厘米中有多少 1毫米 ,得出 1厘米 =10毫米。 1毫米多长 ?让学生量一下一分硬币的厚度 ,他们能清楚地看到一分硬币厚度是 1毫米。然后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夹住一分硬币 ,把硬币抽出 ,看到两手指间的空隙 ,就是毫米长…  相似文献   

11.
钢笔的妙用     
钢笔,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有.用它可以做许多实验.下面介绍几例供参考.一、表现惯性的实验1.用手提住笔杆,使笔尖朝上,把笔套轻轻套在笔杆上端,在桌上方约30厘米处松手,让其直立下落.待笔杆与桌面撞击后会发现,笔套紧紧地套在笔杆上了.其原因是笔套有惯性.2.裁一条长约20厘米、宽2厘米的纸条,把纸条放于桌面,在它的上端放置直立的笔套(如图1),用手向下突然抽出纸条,会看到笔套仍立在原处.其原因也是笔套有惯性.二、表明滚动摩擦比滑动磨擦小的实验用物理课本和其它书籍搭一个斜面.先把笔杆顺放在外面上,调整斜…  相似文献   

12.
1.理解圆周率概念。(1)全体学生摸摸自己的学具圆,边摸边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2)电脑验证:蜗牛爬行围成圆周轨迹并闪烁这个圆的周长。2.探讨圆周长的测量方法。(1)四人小组利用学具一起研究怎样才能知道这些圆的周长。(2)请个别组的同学演示交流测量方法。①绳绕圆周测量;②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测量;③把圆环截断拉直测量;④布做的圆可以对折或再对折测量;……小结:上面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具体做法不同,但是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3)教师打开教室吊扇,扇叶旋转形成一个“虚圆”。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13.
赵红 《成才之路》2011,(28):67-67
"认识厘米"这节课,经过几次试教,在分享着学生的精彩与快乐时,自己也获得了很多启示。 情节一:"认识厘米"导课部分教学实践的对比分析 (第一次教学活动)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问学生哪条长?哪条短?师:要想知道哪条线段长,可以怎么办?生:用尺子量。  相似文献   

14.
师:请同学们拿出三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我们把每张长方形纸都看作单位“1”。 师:首先请同学们把三张纸条重合在一起,比较这三张纸条的长短如何? 生:三张纸条的长短完全一样。 师: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这三张纸的单位“1”相等。 师:再分别把三张纸条平均分成2、4、6份,并涂上颜色表示出 、 、 。 师:比一比,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长短怎样? 生:都涂了纸条的一半。 师:那么,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样? 生: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电脑出示: [评析]通过操作、观察、比较,使学生发现 、 和 这三个分数,虽然分子、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八”时,教师课前准备四件标价都是 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 15元、 13元、 11元、 16元 (均有一张整 10元币 ),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要求各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四个算式。教师再问:“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 ?找回多少元 ?”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 10元,找回 2元。最后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 15元,拿出一张 10元,用了 8元,找回 2元,还剩 7元,即 15- 8=…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次,听一位教师上“分数的基本性质”,感受颇深。首先,她让学生把32厘米长的纸条任意对折(即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彩色笔描出折痕,然后从一端开始,取其一半的份数画上阴影,并用分数表示出阴影部分占整个份数的多少。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谁写出的分数大?并在四人小组内  相似文献   

17.
盛赟 《四川教育》2001,(10):21-21
一、联系生活实例,复习有关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图,认识单位名称。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依次出现一把直尺、三只羊、两支铅笔、五朵花。 让学生边观察边表述,引导他们认识“把”、“只”、“支”、“朵”等都叫“单位名称”。然后让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物体的单位名称。 2复习表格式应用题。 多媒体演示:屏幕上出现“草地上有8只羊,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羊”的表格式应用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应用题?你能分析这道应用题的结构吗? 学生分成四人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计算机,依次闪烁屏幕上…  相似文献   

18.
可能所有的教师都有同感,在每次想了解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时,总会问:“哪些学生做完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好胜心理,都想让同学、老师知道自己做得快。因此,做完后便“洋洋自得”地告诉老师:“我做完了”,而不是去认真检查。这样在无形中就使学生养成只求速度,不求质量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上圆周率课的时候,教师会向孩子们提问:“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会不会有什么关系呢?”然后,老师会给每个学生一个杯子、一把尺子和一条绳子。让弦子们自己想办法去发现其中的奥秘。通过老师的启发。孩子们开始动手,用绳子和尺子量杯子的周长与半径。有孩子抢先发言:“老师.周长比直径长。”  相似文献   

20.
<正>一、投石问路,引发争议师:请拿出学具袋中的黄色长方形纸板,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学生沉思,讨论,举手。)生:我们想在这个长方形纸板上摆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看用多少块能摆满,它的面积就是多少平方厘米。生:老师,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长和宽是多少呢?生:我们刚才用尺子量出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生: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是(5+3)×2=16平方厘米。生:不对,那是长方形的周长。生:这个长方形纸板的面积是5×3=15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