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主持人语:现今,中国传媒市场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变。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业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传媒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无意识的竞争状态向有序的、有意识的状态发展,这是传媒市场发展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04,(10):39-39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的不断发展,传媒市场态势正发生着急遽的变化,卖方市场的消解,买方市场的形成,是我国传媒业当前面临的最大经济现实。按照结构一行为一绩效的产业竞争分析模型,结构的嬗变是传媒行为变化的强制性规定力量,传媒行为是否与产业环境相匹配直接决定着传媒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品牌经营是当代中国传媒产业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媒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受众接触传媒的习惯发生了变迁,另一方面,传媒市场的结构与规模也发生了演化。面对一个变革的时代,在竞争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传媒也面临着市场定位的不断调整。但是,如何恰当的进行传媒定位创新呢?一些传媒的老总常常抱怨,说他们为了跟上市场演变的步伐,不断给传媒重新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了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历史毫不犹豫地把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传媒带进了品牌时代。尽管这个时代才刚刚开始,但品牌意识已开始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到了中国传媒业变革的先行者之中。加入世贸组织是中国与世界的一次全面碰撞。近年来,国内传播学者把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分析和思考WTO背景下中国传媒的现状和趋势、机遇和挑战;二是探索如何进行传媒的产业化运作,做大做强中国传媒。尽管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媒体已具备了一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面对加入WTO,外资传媒对中国传媒业带来的新一轮冲击,中国媒体仍然处于相当的劣势状态。如何应对新的冲击,首要的就是对中国的传媒进行产业化改造,而要完成这一改造,首当其冲的就是应对当今的中国传媒进行品牌经营。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新闻媒介已逐步走入市场,特别是2012年在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下,中国传媒行业开启了以"传媒转型"与"社会化媒体"为特点的集团化发展之路,中国传媒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由于一些新闻媒介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对自己定位还不是很准确,给中国传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广泛树立传媒工作者的正确舆论导向意识和责任意识已迫在眉睫。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特约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李建伟  相似文献   

5.
自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的大众传媒就开始了向大众文化时代的转变,使得传媒的运作方式、运作重点和运作规则都发生了一系列根本性的改变,而且,传媒市场化的影响也在竞争层面上对大众传媒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传媒界有广泛影响的学者喻国明,最近推出的一部新著——《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第一现场的报告》,揭示了当今纷繁复杂的传媒变局的规律,分析了未来中国传媒发展的出路,很值得一读。 在理论创新上,喻国明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多产专家,他将学术前沿的理论与现实的传播实践密切接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必读(视、听)性”的概念;提出了报纸不但是“新闻纸”而且也应该成为“有用纸”的概念;提出了传播产业是一种“影响力经济”的概念等等。这些传播理论对指导中国新闻实践具有较大影响。尤其是这部书在传媒走向、传媒竞争、受众需求、资源整合、创新策略等方面都有着令人激动的崭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黄莹 《青年记者》2003,(9):9-10
享有“中国第一周报”美誉的《南方周末》日前正式进军杂志市场,这是当前传媒界的热点事件之一。实力媒体的一份报告曾指出:随着加入WTO后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  相似文献   

7.
朱春阳 《今传媒》2003,(6):80-82
随着传媒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媒市场定位”成了传媒人熟悉的词语。但是,如何恰当地为传媒定位呢?常常听到一些传媒的老总抱怨,说他们为了为传媒定位,花了大量的钱进行调查,找到了传媒受众最需要的信息类型与服务方式,但是,真正去做了,效果并不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有关传媒定位的基本问题没有被认识清楚,其中,首先是对市场定位的效用问题的认识。 一、传媒市场定位的效用 关注传媒市场定位,最基本的问题就是市场定位的效用,即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定位?传媒市场定位是传媒竞争的产物,它标志着传媒竞争由原始的、无意识状态(这种无意识是指对竞争的认识状态)开始向有意识的、有序的状态发展,应该说  相似文献   

8.
黄枫 《今传媒》2005,(9S):48-54
随着中国传媒的兴起,湖南传媒也异军突起,不断创造着中国传媒的神话。作为湖南省会城市的长沙,虽然不是中国传媒竞争最激烈的地方,但这里有全国惟一以晚报命名的报业集团;有全国最成功的体育报纸;有产业链极致延伸的新锐媒体。随着报业格局的基本确定,湖南传媒江湖结束了以往混乱的局面,呈现出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着严重“忧患意识”的湖南报人并没有停住脚步。一派浮华背后,正孕育着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媒科技”(其前身是“中国新闻科技”)以传媒技术界同仁为伴,与中国传媒信息化同行,走过了它的百期征程,历时十一年之久。  相似文献   

10.
随着WTO中相关条款的逐步生效和中央宣传体制改革的深化,传媒产业面临着越来越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在财经、娱乐等传媒领域,市场竞争更是尤其激烈。财经报纸方面,新的市场进入者层出不穷,先有《中国经营报》的一枝独秀,后有《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的后来居上,成为所谓财经周报领域国内第一军团。关于《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为什么能在市场上取得成功的原因,大家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其成功的一个重要的经验是:明确的经营战略和报纸的内容形式尤其是头版头条的内容形式与经营战略的密切配合。《21世纪经济报道》由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研讨会,传统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的共同盛会,汇聚传媒业界精英,共同探讨中国传媒科技发展宏伟蓝图。回顾传媒科技辉煌历程,展望传媒未来璀璨前景,承载中国传媒科技变幻发展之路,展示中国传媒科技发展道路中的点点滴滴,捕捉中国传媒科技发展过程中的精彩瞬间,探索中国传媒科技未来发展导向。让我们再次聚焦中国传媒科技研讨会,从综述篇、科技篇、企业篇等三个篇章走近它。  相似文献   

12.
传播理财智慧的"百姓财经报"--劳动报《财智》周刊刍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资本市场的日渐成熟以及 受众对经济类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日益旺盛,“2000年开始,财经媒体的崛起 从和迅速火爆成为中国传媒发展的新亮点。”(张海波,2002)财经类报纸继综合类日报、晚报、都市报之后成为了报业竞争的又一重头戏,这已是业内人士达成的共识。在这种竞争日益激烈、不断细化发展的财经报刊格局下,对于任何一家财经报纸而言,如何寻求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空间、巧妙而准确地把握自身的市场定位,如何组织更好的传播内容、采用更好的传播方式、达到更佳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次接触《中国传媒科技》以来,至今已有3年,《中国传媒科技》是我最喜欢的科技类杂志之一。《中国传媒科技》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专业的走在科技前沿的杂志。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外国传媒巨头纷纷登陆中国市场,而我国的传媒产业实力还相对较弱,尤其是盈利模式单一、收入来源结构失调、体制束缚等问题还制约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面对强大的国际竞争,中国传媒产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竞争与挑战,摆脱这一困境的最有效途径就是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建立中国的巨型立体化传媒集团。  相似文献   

15.
尹鸿 《报刊之友》2011,(3):18-26
回顾中国传媒业近几年的发展,产业内部各行业的产值规模、增涨幅度以及组成结构都发生着迅速变化,新媒体成为了近年来传媒领域的热词,同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与杂志相比,新媒体的迅速成长为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变化。无论任何一种媒体都是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传统媒体面临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移动技术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可能,媒体必须抓住这样的历史机遇,把传统媒体的人力资源、人力同技术等优势相融合,使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越来越好。本期选取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尹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副院长王雪野副教授和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副主编诸平三位专家特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整体经济的稳定高速发展,人们对财经类信息关注度的不断上升,财经类媒体受到了广告市场的热烈追捧,由于一批成功的财经媒体带来的"羊群效应",不断有资金注入财经类媒体。在部分失败的财经类媒体悄然退出同时,许多新的财经类媒体也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财经类媒体成了中国传媒行业的焦点。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在中国传媒市场上,财经类媒体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余家。财经类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已悄然进入品牌竞争阶段。  相似文献   

17.
成长型传媒经济是伴随中国传媒业迅猛发展出现的新经济现象,具有时代前瞻性、产业独特性、市场多样性、发展可持续性等特点,体现着未来中国传媒发展的前进方向.本文以代表性省级广电媒体事业产业发展为目标对象,探究中国成长型传媒经济的产生背景、经济学特征和未来传媒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一、成长型传媒经济产生的背景和显著特征成长型传媒经济是指影响力传媒经过努力不断成长壮大形成的一种区别于其他产业独具特征的经济现象.近年来,省级广电传媒凭借优越的空间环境和灵活的市场策略,适应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舞相随,创造出各具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定势和接受方式,改变着广电媒体的生产运行结构,也孕育了与中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传媒市场,从而在传播理念、运行策略与经营方式上发生深刻变化,以市场化、集团化、全球化彰显出独特的经济样态.  相似文献   

18.
李近 《新闻界》2004,(4):82-83
目前,媒体竞争日趋白热化。要市场,也要品质;要效益,还要维护品牌可持续性发展。在双重标准面前,中国传媒并非都经受住了考验。办好一份报纸,总体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不仪要考验办报人的办报良心,还需要办报人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体坛周报》与《南方体育》的办报地点,既不在全国  相似文献   

19.
入世一年的中国传媒市场新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兵 《新闻记者》2003,(1):16-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届一年,总数逾万的中国传媒面临的市场格局发生了和继续发生着重大的变动。中资传媒整合紧锣密鼓,外资传媒进入得陇望蜀,建章改制呼声与日俱增,新闻竞争浪潮风起云涌。中国传媒正经历着一场深刻变化。一、内变外进的媒介市场新格局一年来,整合事件接连不断,集约强度不断提升,传媒规模迅速扩张。在首都北京,继1998年新办《北京晨报》,取得当年投入当年收回的良好效益之后,2001年年底,又利用停办一张亏损报纸改办《北京现代商报》,停办一家杂志改为《文明》杂志,还创办了英文报纸《今日北京》和《…  相似文献   

20.
<正>第8届传媒发展论坛暨"2017传媒蓝皮书"发布会近日在京举行,《传媒蓝皮书: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7)》发布。发布会上,"2017传媒蓝皮书"主编、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说,亚太地区是全球媒体及娱乐产业最大的市场。在中国,传媒产业正处于第二个"黄金十年",2016年中国传媒产业总规模达1607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1%,并有望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