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碎片化”趋势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片化”是描述当前我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出自英文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碎为诸多零块状。“碎片化”是一个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传播领域,一方面传统媒体市场份额收缩,话语权威和传播效能不断降低;另一方面新兴媒体的崛起,使人们表达意见更多元,生活和思考方式不冉单一,价值观念和消费方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眼球为王”的传媒时代,“碎片化”趋势正在生成和发展。地铁电视伴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而兴起,是典型的碎片化新型媒体。如何提高地铁电视的传播力,在媒体林立中脱颖而出?本文从地铁电视的碎片化生存环境、生存特点及生存方式入手,探求地铁电视的传播规律,以期在碎片化传媒时代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欧漫 《新闻前哨》2014,(6):55-55,62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通过新闻网站、手机报、微博等随时随地获取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发布信息、发表意见.这些信息快速更新、篇幅短小,汇集成大量的资讯让人目不暇接.不少传统媒体纷纷顺应这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在新闻写作和编辑方面采取“碎片化”的方式.所谓“碎片化”,出自英文的“fragmentation”,意即完整的东西被分成许多零碎的小块.根据人民日报2012年针对8万多名受众所做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新媒体环境中,受众“碎片化”消费趋势初显.近四成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人不到5%.  相似文献   

4.
王奕繁  杨丽英 《今传媒》2023,(5):144-147
在互联网急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碎片化传播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内容碎片化、信息传播主体碎片化以及信息传播媒介碎片化三个方面。为有效适应信息碎片化传播,本文结合“微观叙事”与“宏观指导”,提出了要强调个性化“分众”施教,以“感”“理”思维提升学生媒介素养,旨在为信息碎片化传播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碎片化:品牌传播与大众传媒新趋势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碎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常见于“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本文所要研究的正是社会学领域中的“碎片化”。在阶层“碎片化”的基础上,消费、品牌、媒介、生活方式也正朝着“碎片化”方向发生着相应变化。本文的结论是:“产品功效”重新成为品牌定义的精髓;“大众媒体”地位衰落,“小众媒体”和“个性化媒体”地位提升;个性化意识在消费中的作用提升。总之分散的理性主义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6.
“碎片化”意指一个完整的东西破碎成诸多零块.在新闻传播领域,“碎片化”一般用来指颠覆完整、系统观念的一种另类的叙事、呈现、阅读、思维方式,也用作对新闻媒体在受众、经营等发展模式方面呈现出的小众化、细分化、个性化趋势的描述.①在新媒体时代,新闻碎片化报道越发多见,特别是在时效性强、动态信息丰富的突发事件报道中,碎片化写作更是运用广泛.本文着眼于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碎片化写作,对其外在特征与内在机理进行探究,并针对碎片化报道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7.
舒咏平 《现代传播》2007,(2):104-107
社会阶层、消费需求、媒体接触的碎片化,构成了现代社会“碎片化”的显性表现;体现到广告传播中,“碎片化”的指向则必然呼唤一个能满足狭窄传播的媒体碎片来进行微观承接,这就是具有不可再分性、具体指向性、自由选择性等特性的“广告载具”;“广告载具”提出的主要意义,即使整合传播具有了基本元素、使广告传播更具消费者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魏艳君  彭熙  朱德东 《编辑学报》2016,28(4):378-380
在全民“碎片化”阅读时代,学术期刊必须及时更新观念进行碎片化传播.学术期刊的碎片化传播应具有话题新颖、内容实用、特色鲜明、互动性强等特点,传播内容不是纸质期刊内容的拓展和延伸,而是自身内容的再创造和范武革新.学术期刊需根据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确定传播类型、选择合适传播平台以进行碎片化传播.  相似文献   

9.
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兰 《今传媒》2011,(10):9-11
微博的普及,使网络传播的碎片化特征显得愈加明显。碎片化,常常是网络等新媒体备受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碎片化传播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而深究其意义,我们会发现它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传播模式的一次变革,因此,我们需要对其传播特征做更多的  相似文献   

10.
王静 《今传媒》2011,(10):8
主持人语:"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百度百科中这样定义"碎片化":所谓"碎片化",英文为Fragmentation,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曾经有研究表明,当一个社会的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时,这个  相似文献   

11.
其一,微博“碎片化”的“症候学”与正面价值之争。彭兰在《碎片化社会背景下的碎片化传播及其价值实现》中提出,建立在碎片化社会基础上的微博信息碎片化代表着传播模式的变革,其正面价值的发挥通过‘全民投票”的信息碎片筛选机制、“自组织”内的信息碎片优化机制、专业媒体的碎片整合机制三种途径得以实现。这为客观、全面看待微博的碎片化特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江鲤 《新闻世界》2014,(2):48-49
社会传播的碎片化影响了人们交流的方式,网络媒介的发展更是加速了碎片化的进程,网络写作作为网络文体的制作方式,碎片化特点明显。本文以微小说为例,对网络写作碎片化这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政序 《今传媒》2013,(4):39-40
“碎片化”是当前社会信息传播语境的形象性描述,近年来成为了社会学和传播学的研究重点.传统媒介的话语权威和信息传播效果逐渐降低,传播实力逐渐失势于新兴媒介,网民的多元意见散布于互联网环境中,引起广泛的信息互动和交流,这是“碎片化”语境最直接的体现.“碎片化”信息传播,既有效地催化了广泛的信息互动,也造成了舆论引导方面的困难.本文即旨在探究在碎片化的语境下如何有效引导网络舆论,以避免网络信息传播的紊乱,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碎片化传播如何作用于短视频谣言。研究发现,碎片化传播深入到短视频谣言的产生、扩散、生存及监管等诸多环节并产生重要影响:碎片化内容的任意拼接致使信息变异;受众的碎片化参与进一步引发“众声喧哗”;碎片化消费为短视频谣言提供了新的市场生存环境;碎片化传播加大了短视频谣言的鉴别难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出现和发展历时并不长,但它的即时性、互动性、传播网络的巨大性,使之迅速成为大众传播、意见表达的重要工具。时至今日,整个社会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而网络时代的到来也使碎片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因此,研究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成为洪流的原因,分析碎片化背景下网络影视传播现状,提出加强网络影视碎片化传播力的有效途径也就成为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前互联网信息交互具有“轻悦化”及碎片化等特征,本文就传统期刊母刊对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并进行数字化传播是否涉及侵犯版权,其版权性质如何,碎片化内容数字传播是否适用于合理使用的范畴,以及碎片化传播是否侵犯作者的修改权和作品完整权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徐锋 《传媒》2015,(15):65-67
从趋势上看,当前全社会碎片化阅读的倾向确实令人担忧、值得警惕,但也要看到,新闻评论有着自身的某种生命力特质,从而抵御着碎片化的进程.而且有趣的是,在长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一些新兴的、以“碎片化阅读”为特征的传播载体上,宏大叙事与碎片化阅读呈现某种悖论式的共存.必须意识到,评论的天然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深阅读,一定条件下的浅阅读只能作为前者的辅助手段.评论如果一味强调浅阅读,只能让这一文体更快贬值.因此,未来的出路在于,为评论的宏大叙事插上“轻便之翅”,从而实现“深”“浅”有度、“深”“浅”结合、“深” “浅”分工,让天性“重思考”的评论在“轻媒体”时代能够继续焕发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黄卉 《视听界》2013,(3):119-119
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对广播节目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从节目编排看,越来越多的类型台推出碎片化节目,“明星报时”(天气),3—5分钟新闻资讯,各类小插件节目分布在各个频率的类型表盘中。从接收方式看,人们用移动智能终端在碎片时间内玩游戏、看新闻、听广播。从互动方式看,受众一边收听广播一边用微博、微信参与互动。节目碎片化的基本特征是将内容做成一个个短小单元,再组合插入大时段节目中去。这种俗称“小插件”的节目短小精悍,品种丰富,可以重复播出,  相似文献   

19.
快节奏发展的社会压缩了系统化阅读时间,大众为了满足自身汲取知识的需求,不得不利用通勤、等候等碎片化时间来获取各类信息,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常见状态。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通过手机浏览各类资讯,这也正适合了如今人们的阅读现状。而“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客户端的崛起,更催生了竖屏影像的碎片式浏览。竖屏与短视频的结合,满足了人们单手操作的简单需求,同时以其独特的审美效果,更强的交互性,更生活化的叙事,在碎片化阅读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受众的喜爱。如今,竖屏影像借助短视频与碎片化阅读的发展风口,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未来,竖屏影像或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化时代应警惕大学生阅读的“碎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化时代,人们获取资讯更加迅捷,从而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日益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表现为阅读时间的碎片化、阅读内容的碎片化和阅读注意力的碎片化.这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弱化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应该加以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