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媒体的传播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壮壮 《今传媒》2011,(4):99-100
在这个媒介社会里,手机媒体已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交织,无论学者们将这一草根媒体定义为第五媒体,亦或媒体之王,都彰显了它巨大的传播威力。依据5W模式,我们描绘出手机媒体这一新媒体的传播模式,这一新兴媒体传播模式的转变带动了整个社会关系模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数字传播技术诞生以来,不仅催生了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推动了媒介的融合,也在推动着传播主体、传播模式与传播格局的变化,并由此推动着社会的变革。  相似文献   

3.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大众传播手段日益多样化,大众的手机摄影对新闻信息传播发挥重要作用。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媒介特性,在图片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背景下,手机新闻摄影改变传统新闻摄影传播模式,在社会媒体平台发布手机新闻摄影图片具有深远的传播力,使得信息发布者与受众社交网络扩散。手机新闻摄影在新闻摄影生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手机新闻摄影影响力与参与性增强,但同时面临不少问题。本文对社会化媒体下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探讨,分析手机摄影新闻传播的负效应,提出手机摄影应用建议,为手机摄影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媒体传播模式正悄然变化,计算机互联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等新的媒体传播方式开始出现,不仅丰富了我国媒体传播的方式,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媒体的发展。广告作为以媒体为传播载体的产业,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也随着媒体传播模式的改变而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基于此,主要就新媒体传播模式对广告传播模式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黄薇 《新闻爱好者》2011,(12):60-61
手机媒体开辟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快速地吸引受众的参与。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地迎合了受众快速阅读的心理,同时具备移动性、便携性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手机媒体的移动阅读模式受到了大家的追捧,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更适用于零碎时间的浅阅读,因其贴身性、便捷性、互动性、移动性、私密性的特性受到高度认可。本文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传播特点,根据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体现了手机移动模式的优势及其面对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7.
康凌 《新闻爱好者》2011,(24):60-61
手机媒体开辟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新领域,减少了媒介传播的障碍,快速地吸引受众的参与。手机作为"装在口袋里的媒体"极大地迎合了受众快速阅读的心理,同时具备移动性、便携性等优势,迅速成为现代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媒介之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使手机媒体的移动阅读模式受到了大家的追捧,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更适用于零碎时间的浅阅读,因其贴身性、便捷性、互动性、移动性、私密性的特性受到高度认可。本文阐述了手机媒体及其传播特点,根据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体现了手机移动模式的优势及其面对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以便更好地为广大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熊国太 《新闻界》2007,(2):120-121
如果从媒体传播的发展逻辑来推断,手机媒体正在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当前手机传播已成了人际传播的主流和大众传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充分研究手机媒体的传播原理,认识其蕴含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非典之后,学界开始从危机管理、媒介功能等角度探讨如何有效利用媒介进行危机传播。而随着手机技术的日臻完善,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其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在分析手机短信在危机事件中的表现及传播方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手机危机传播系统模式,并从微观系统和宏观社会系统对如何发挥手机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功能在逐渐强化,到了现今阶段,手机逐渐进入到了智能化时期,出现了很多手机媒体,对传统的媒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减缓了传统媒体的发展速度。为了更好地了解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本文就以体育新闻为例,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阐述了手机媒体与体育新闻传播之间的联系,然后重点对手机媒体对体育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为新闻行业更好地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作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出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那么,手机媒体具体有哪些传播特点,它在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呢?本文简单介绍手机媒体的传播现状,继而又对手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类型进行简述,然后论述手机媒体的传播特点,最后探讨手机媒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手机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信息传播中被誉为"第五媒体"。手机以其便携性、便捷性、便利性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我国体育新闻爱好者数量逐年攀升,手机这一移动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为体育新闻报道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渠道。手机与体育的友好合作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我国传统媒体传播形式的创新。根据手机体育报道实践调查发现,尽管手机普及率很高,但是大量  相似文献   

14.
冯琳 《新闻世界》2011,(12):96-97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的提高和重大突发性卫生事件的频繁出现,健康传播已经越来越被当代社会所重视;而手机以其特有的传播优势参与大众传播,作为传播媒介在当代大众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传播学重要分支的健康传播也需要借助手机媒体扩大传播效果。本文对手机媒介和健康传播进行了界定,分析手机媒体在当代健康传播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浒 《报刊之友》2013,(3):107-108
手机新闻摄影依托于自身的媒介特性,近年来在图片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化媒体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手机新闻摄影正改变着传统新闻摄影的传播模式,在社会化媒体平台上发布的手机新闻摄影图片有了更深远的传播力,不仅拓宽了图片传播的路径,同时使得信息发布者、受众的社交网络得以扩散,更大范围提升了影像传播的影响力。本文以Instagram为例,就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手机新闻摄影传播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06年4月底,《常州日报》与常州移动合作,推出了“常州手机报”,正式参与了自2005年发展起来的手机媒体这一新兴传媒的竞争。手机报、手机电视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是2005年中国传媒发展的一大亮点。就在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机用户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手机媒体的出现似乎成为一种必然。但是,在欣喜与兴奋之余,笔者以为,对手机媒体这样一个新鲜事物更多的需要的是冷思考。毕竟,手机报、手机电视等手机媒体的出现,仅仅是个开头,并不意味着真正的成功。要让这种新兴传播渠道下的传播行为,得到受众的认可并良性运转起来,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手机市场的迅猛发展,传统的思维方式和传播途径受到冲击,而手机传播也使得手机广告,特别是正面广告宣传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手机媒体更好地加强和改进传播工作,扩大广告正面的传播效果和手机媒体的权威性?本文就这个问题,结合国外成功运营案例,运用传播学中的6R模式探究手机媒体广告正面宣传的合理策略.  相似文献   

19.
当前,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被公众所广泛认知的"第五媒体",即手机媒体。手机媒体内容作为无可置疑的著作权法涵盖客体是手机媒体传播的主要对象,其信息网络传播权因手机媒体传播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巨大威胁。手机媒体内容信息网络传播权研究是著作权法学理论应用于手机媒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文章以手机媒体内容的作品性为研究基点,探讨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内涵与特征,进而界定了常见的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20.
手机媒介传播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是个信息社会,媒体传播信息能力的强弱决定着对信息利用能力的强弱。而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第五媒体——手机,正以其广泛的用户和信息传播优势深刻地影响着现代社会生活。朱海松认为,手机媒体是第五媒体的通俗称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