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余秋雨先生的《信客》一文中,老信客认为自己失信无法再做信客后,这样对接替他的年轻人说:“信客信客就在一个信字,千万别学我。”后一个“信”字即“诚实守信”之意,两代信客也基本上恪守了这个准则,许多读者也认为此文是褒扬信客之“信”,让人恪守诚信的道德准则的。真的如此吗?我们试按以下思路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列,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谢客也,为君之言失失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趣市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  相似文献   

3.
赏析此诗作于1962年1月24日,在同月12日的于右任日记中说:如死在台湾,“愿葬在五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又说:“远乡是何乡?是我之故乡。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祖国统一,是诗人一生所失志追求的。阅读此诗,给人一种悲怆深沉、爱国情挚的感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于右任先生久居台湾,不得回归桑粹,但是海峡波涛却隔不断他望大陆、念故乡、思亲人的深情。于右任先生在临终前两年,写下了这首感天地、泣鬼神想望大陆的诗篇。该诗前两节来用重章复沓的手法,进行反复咏唱,达到了抒发真情之目的。鲁迅先生曾说…  相似文献   

4.
张平华先生与刘耀东先生合著之《继承法原理》一书,2009年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该书不失为在继承法领域颇具学术价值之力作。较之其他大陆学者业已出版之继承法著作,笔者认为,本书有七大亮点颇值关注,兹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也论客家源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808年,执教惠州丰湖书院的徐旭曾先生鉴于博罗东莞土客械斗而著《丰湖杂记》,提出“今日之客人,其先乃宋之中原衣冠旧族”,开了客家源流研究的先河。十九世纪下半期,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发生以及客家人在这次运动中的重大作用,加上广东发生更大规模的土客械斗所...  相似文献   

6.
萧东 《学习之友》2012,(1):38-39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每逢见到大陆来客到美国,总要问故乡的情形,也要问问对方对美国的观感。近年来一介显著的变化是,大陆来客对羡国的感觉,从早年的惊艳、羡慕,到今天的不稀罕,甚至不屑。  相似文献   

7.
一碟辣酱     
有一年,在香港教书. 港人非常尊师,开学第一天,周校长在自己的家里请了一桌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内.这种席,每周一次,务必使校长在学期中能和每位教员谈谈.我因为是客,所以列在首批客人名单里.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因此,我们不能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做"听客"和"看客",要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动口、动手、动脑,亲身参与课堂和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日前,台湾流行歌坛素有“大师”之誉的音乐制作人李宗盛先生亲率台湾“滚石”唱片公司当代红歌星陈淑桦、周华健等一行47人到大陆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大陆歌迷对于这些来自海峡彼岸歌手们的熟悉、认同和喜爱程度,使得李宗盛等人自觉“颇有受宠若惊”之感。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吾友张胜先生亡故,转瞬十二年,古人所谓一纪矣。《白虎通义》有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诸侯五月而葬,同会必至。所以慎终重丧也。"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言天,则其意不在天而在人;言古,则其意不在古而在今;言慎终追远,则其意不在以往,而在于当世之风俗。"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远者,人之所易忘也",终者远者尚能慎之追之,则民风势必归于淳厚,朱子称之为"厚之道"。余兹悼亡,亦以"厚道"期之。犹忆2003年冬,余时初至湘南,经衡阳往淮北,祭墓毕,海云女士引余至张胜书室,见其生前旧物一切安堵如故。及开书箧,忽见张胜先生墨迹一纸云:"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其诗乃是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然而何故便言南国、何故便言潇湘?所云"衡阳客",适当余之往返乎?所云"意渺茫",乃谓余与张胜先生之生死悠隔乎?旦暮之间,有知其解者乎?张胜先生生前,余作《游淮散记》,张胜先生物故,余作悼词、祭联,作《在厄八讲上网说明》、作《怀念张胜先生》,张胜先生安葬之次年,余作《祭谿野先生文并诗》。诸文均由任文利先生confucius2000网站刊布。兹因触起哀思,遂收拾旧文,以为一纪之伤怀。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吾友张胜先生亡故,转瞬十二年,古人所谓一纪矣。《白虎通义》有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诸侯五月而葬,同会必至。所以慎终重丧也。"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言天,则其意不在天而在人;言古,则其意不在古而在今;言慎终追远,则其意不在以往,而在于当世之风俗。"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远者,人之所易忘也",终者远者尚能慎之追之,则民风势必归于淳厚,朱子称之为"厚之道"。余兹悼亡,亦以"厚道"期之。犹忆2003年冬,余时初至湘南,经衡阳往淮北,祭墓毕,海云女士引余至张胜书室,见其生前旧物一切安堵如故。及开书箧,忽见张胜先生墨迹一纸云:"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其诗乃是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然而何故便言南国、何故便言潇湘?所云"衡阳客",适当余之往返乎?所云"意渺茫",乃谓余与张胜先生之生死悠隔乎?旦暮之间,有知其解者乎?张胜先生生前,余作《游淮散记》,张胜先生物故,余作悼词、祭联,作《在厄八讲上网说明》、作《怀念张胜先生》,张胜先生安葬之次年,余作《祭谿野先生文并诗》。诸文均由任文利先生confucius2000网站刊布。兹因触起哀思,遂收拾旧文,以为一纪之伤怀。  相似文献   

12.
于佑任(1879-1974),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1906年追随孙中山先生加入同盟会,为国民党元老,后随国民党政府去了台湾,结发妻子和儿女都被迫留在大陆。《望大陆》作于1962年1月24日先生病重期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面对记者关于台湾问题的提问,饱含深情地朗诵了这首诗。于佑任先生的这首《望大陆》诗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却把台湾同胞对于大陆家乡的无比眷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种发自灵魂深处的呼唤与感伤,会引起海峡两岸所有炎黄子孙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日前,台湾巨贾邱永汉先生来合肥考察投资,发表了他对大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看法,颇耐人寻味。 邱先生说,我到过大陆数十个城市,所到之处都受到最高礼遇。我知道,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我来投资。其殷殷之心可鉴。 有人说,大陆的“优惠政策”对外商最有吸引力。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来大陆投资,决不是因为优惠政策。大陆有优惠政策,但台湾、日  相似文献   

14.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一篇散文《信客》(收集在《秋雨散文》中)被收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信客曾经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历史舞台。当时邮政事业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联系就靠信客。信客成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余秋雨先生借信客这个狭小的舞台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缤纷的色彩。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多把陶渊明看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淳朴天真的“羲皇上”(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鲁迅先生对陶渊明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潜先生,在后人心目中,实在飘逸得太久了。……”  相似文献   

16.
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先生曾写过的一篇散文《信客》(收集在《秋雨散文》中)被收入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中。信客曾经活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历史舞台。当时邮政事业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的通讯联系就靠信客。信客成了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和乡村联系的纽带。余秋雨先生借信客这个狭小的舞台为我们展现了人性缤纷的色彩。一、人性的美好信客终年跋涉,非常劳苦,积劳成疾,却始终任劳任怨。每到一地,既要散发信、物,还要接受下次带出的信、物。还有许多额外的工作,经常帮助写信、读信。有时还要充当代理人,某个外出谋生者…  相似文献   

17.
高中阶段是提升创新素养、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时期,高中情境下的创客教育对教育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基于多源流理论,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三个层面分析创客教育1.0的现实困境,发现创客教育初创无力、尚未搭建创客教育新桥、引导创客信息有限是阻碍创客教育2.0政策之窗的三源困境.将心理健康教育主动嵌入创客教育,探究其转动创客教育2.0的可能性,需要高中学校加强心理健康和创客教育的融合,政府促进心理健康融入创客精神的制度供给,家校提出心理健康推动创客教育的完善之策,多源并举以推动创客教育2.0政策之窗.  相似文献   

18.
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女侠传奇中最有光彩的是“历史宏大叙事”,代表作为《虬髯客》、《红线》、《聂隐娘》等,女侠成为作品的第一主人公,女侠形象具有明显的叙事主体性。21世纪大陆新武侠出现了“女性武侠”的新潮流,其庞大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使之已经成为大陆新武侠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人女侠传奇到21世纪女性武侠,其女性的主体性一脉相承,21世纪女性武侠完全可以从唐人女侠传奇中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9.
吴义勤先生是中国大陆徐訏研究的开拓者,上世纪90年代初,他的硕士论文《漂泊的都市之魂—徐訏论》对徐訏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系统的学理分析,让这位在现代文学史上曾名噪一肘,但其后久被大陆学界淡忘遮蔽的人物浮出话语地表,很有拨云见日之功,论文出版后获得了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近日,为纪念徐訏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多把陶渊明看成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一位田舍之翁,闲适之祖(陈沆《诗比兴笺》),一位淳朴天真的羲皇上(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鲁迅先生对陶渊明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说被论客赞赏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