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佟福贵 《中国档案》2007,(10):64-65
我有两张照片是20多年前在辽宁省档案馆工作时拍摄的,并珍藏至今。题图为档案馆技术室的同志1984年夏在沈阳北陵游园时的合影(左二为本人)。另外一张是我与时任中共辽宁省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同志的合影。这两张照片,引起我对往事无尽的回味。睹物思情,这里面,刻着我青春脚步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少时难忘     
凡没落的封建大家庭有一个通病--老家儿死后,子孙都要变着法儿地闹着分财产.我家虽已是山穷水尽了,但也不能免此一难.发难的是我的六叔祖,他的为人实在不敢恭维,我曾祖活着的时候常骂他"没来由".他找上门来,兴师问罪,对我祖父说:"父亲死后,母亲(续弦的)把家中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钱都归了你们大房,这不行."我祖父气坏了,向他连解释、带保证,说:"母亲什么东西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也从来不问她财产的事,更不用说私下给我们钱了."我六叔祖还不依不饶,指着祖父屋里墙上挂的一张画说:"这张画不就是值钱的古玩字画吗?"这可真应了我曾祖的那句话:"没来由".这张画挂在那儿不止一两年了,又不是现在才分来的.  相似文献   

3.
德清县档案馆保存有一张陈云同志和德清县新市镇的党员吴志表的照片.这张合影摄于1925年的上海商务印书馆,共两张,一张存于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张存于德清县档案馆,它见证了老一辈革命家与普通百姓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档案馆刚刚征集到一张珍贵的照片.这张照片原珍藏于省人民检察院离休干部刘恩珍同志处,是周恩来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于1960年4月19日-26日出访印度时与大使馆同志们的合影.  相似文献   

5.
每当我走进浙江省档案馆的陈列大厅,就不由自主地被一张照片深深吸引,而几乎每位参观者在经过这张老照片时也都会默默驻足。这是1930年8月摄于浙江陆军监狱的一张难友合影照片。前排5位虽都戴着脚镣,但他们的  相似文献   

6.
翻开我的相册,我与我的父亲李伯韩,有过多次合影。但我印象最深刻、最珍重的是这一张,我们父女在省档案馆技术部的一张留影(见本页左上)。1985年的一天,我父亲到省档案局馆检查工作。当时,我是省档案馆技术部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从事珍贵档案  相似文献   

7.
我的相册中保留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它摄于60年前的9月2日.乍看这张照片很平常:在一个杂乱的小院中,居于照片中心位置的是一位坐在椅子上30多岁脸容消瘦的妇女,她怀中抱着一个1岁多的婴儿,左右两边还站着两个女孩,一个不满10岁,另一个5岁多点.这是一张十分普通的母子合影.可对于我来说,这张照片却是十分珍贵的.  相似文献   

8.
一张诗照 郑位三曾赠给我的父亲程朗如一张附有诗歌的照片,照片正面题字是:"朗如兄留作纪念,弟郑位三敬赠",照片的背面是他题的一首诗:"忆我流亡日,招待赖吾兄,廿年成隐惠,今是表扬时."40多年来,诗照经过两代人的珍藏,至今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9.
在朝阳市档案馆的馆藏照片中,有一张微微发黄的老照片。这是著名战斗英雄张立春与他的妻子刘月英在1954年的一张合影。照片上的张立春胸前挂满军功章,英武中透着帅气。……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份,常州市档案馆收获一批230余张家庭照片,其中有十余张是青果巷普选工作人员合影.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查考,弄清楚这些是常州市文化局原副局长王润元家庭照片.炎夏6月的一个周末,我和王润元老人相约在常州市档案馆,通过照片一起追忆青果巷那段普选历史.青果巷作为江南第一巷,拥有近千年历史,是整个常州乃至江南水乡文化的代表,完整保留了常州水乡文化整体的历史风貌和精华所在.1953年,百业待兴,常州青果巷迎来人民普选.  相似文献   

11.
吴松 《档案时空》2014,(8):41-43
正今年春晚,一曲《时间去哪了》,触动了亿万大众的心弦,女主人公大萌子与父亲的一张张合影照片,不免让人感慨时光如逝、岁月匆匆。实际上,那一张张照片,就是一份家庭档案。时光流淌、档案犹存,她记录着岁月,诉说着故事。作为一名档案工作者,我感触颇深。算起来,在张家界市人民银行从事档案管理已有20多年了。每天,当我走进档案室,仿佛都在与过去的时光对接,打开一本本档案,透过一行行字迹,透过一张张有些泛黄的页面,那些摸上去硬梆梆、冷冰冰的档案,仿佛都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2.
身患白血病的13岁女孩周越离开人世后,报社派我和另一名记者前往她家中采访。刚接到采访任务,我有些茫然:人已经死了,如何用镜头表现这一新闻事件?来到周越家中,听周越父亲介绍完情况,我发现卧室有一小床,床上放着一些衣物和一个布娃娃,我问这是不是周越的床,他母亲说,这就是小周越生前睡的床,那个布娃娃是他最喜欢的玩具,于是我让他母亲简单整理了一下小床,按动快门,拍卜了“小周越带着对人生的眷恋走了”这张照片,随后我又给周越父亲要找了一张周越生前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在整理老照片时发现一张1949年6月27日拍摄的"中国共产党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全体职工暨来宾合影"。又想起著名红色收藏家金铁华先生曾和我说过他珍藏有一张《新民报》和一张北平第四修械所支部公开大会13人的合影照片,都记录了这次公开大会,并且他还找到照片中的一名党员。为此,我专程拜访了金铁华先生。金先生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专心致力于中国共产党党史文献的整理收藏。他非常热情地接待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城市记忆一匕海近现代历史发展档案陈列》主题展中,有一张《20世纪30年代工部局董事合影》(以下简称《董事合影照》),说明词是:“五卅运动后,中国籍董事进入董事会。这是工部局中外董事合影”,没有标明确切的年份。《档案春秋》杂志上也刊登过这张照片,同样没有标明年份,让人无法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董事会。  相似文献   

15.
终于,1962年8月5日,一个星期天的清晨,玛丽莲做了又一次尝试. 她在电话中对他说:"别离开我."她恳求着. "已经结束了,"他答道,"我永远不会离开我的妻子,也不会再见你." 他挂断了电话,而她则竭力想把自己扔到睡梦中去.床边就是一瓶50片装的安眠药.这药是她的老朋友了,总是给她带来一片安宁.  相似文献   

16.
母亲离世后,在整理她的遗物时,发现父母留下的照片非常少,1949年以前的几乎没有. 记得小时候,曾看到过父亲穿着长衫、戴着圆形眼镜的一张照片.之所以印象深,是因为1967年底"造反派"来抄家,照片被当作罪证搜走了,而且一定是搞丢了,因为我再也没有见到过那张照片.那是个寒冷的黑夜,"造反派"抄完家,就把父亲押走了.他被押出了家门,再也没有回来,那年我十四岁.  相似文献   

17.
<正>(上接第10期第38页)说到蔡锷与筱凤仙的关系,董坤维先生特意给笔者讲了蔡淑莲给他们兄妹讲过的一段往事:"一次,我父亲蔡锷带我母亲潘蕙英去京城戏楼看戏,父亲指着一个观众席上衣着朴素,面容佼好的女子给我母亲看说:‘你看那个女子就是筱凤仙。’母亲仔细打量了那个女子,只见她衣着佩饰都很朴素,人也安安静静的,毫无奢华张扬之感,我母亲就觉得筱凤仙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蔡锷后来能"顺利"离开北京几经辗转来到云南与唐继尧共襄护国盛举,前期是得到了筱凤仙的帮  相似文献   

18.
<正>《档案春秋》2014年第12期刊载的《徐中玉:一生为人忠且厚》一文中,有一幅四人合影。图片说明没有标明拍摄时间,仅写"徐中玉(左二)与许杰(左三)、钱谷融(左四)等人合影"。这张合影中,"左四"并非钱谷融(钱先生是左一),而被"等"掉的是诗人、学者吴奔星教授(笔者的父亲)。  相似文献   

19.
在1997年7月下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三门峡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市委副书记张兰印同志参加卢氏县代表团讨论时,同代表们亲切交谈.当他得知女代表胡秀云是县档案局长时,张书记非常高兴地说:"你是全市档案战线唯一的一名党代表,也算是一名"档"代表了,这不仅是革命老区卢氏县的光荣,也是全市档案工作者的光荣."张书记又详细询问了该县档案工作情况,当听到县档案馆去年达到省二级标兵档案馆时兴奋地说:"档案工作很重要,你们的工作做得不错,要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我还要抽时间去看看你们的档案馆."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雅安市档案馆接收捐赠档案,我小心翼翼地拿出了父亲留下的珍贵"档案",一张1951年6月父亲回老家探亲的过路条和一份1952年9月的土地证,捐赠给了雅安市档案馆。看着这两件"档案",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时光飞逝,我敬爱的老父亲已离开我们快五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还时时呈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