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位作家,是盛唐到中唐的过渡人物。他对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定型"起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很大。文章重点讨论刘长卿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方式及意义,并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从中看到刘长卿在情景交融上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诗歌的情景组合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认为 ,情与景是诗歌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以此为基础 ,他们对情与景以怎样的比例、方式组合提出了不同看法 ,认为情景交融与情景各半是最好的组合方式与比例。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不仅是一种诗歌理论 ,而且也是一种诗歌批评标准。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在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这主要表现在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上。同时 ,中国古代的诗歌情景组合理论有时也失之呆板。  相似文献   

3.
在古代印度文学中,梵语诗歌占有突出的地位,它发达的艳情诗以及对爱情大胆浓艳和细腻缠绵的描写,表现了古代印度诗人对生活的赞美和肯定;同时,人情化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使梵语诗歌的自然景色、自然美和人情美兼而有之,情景交融中自然流露出诗人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的主要特征.从现实景象、虚拟与创构意境、虚实结合之境等角度,理解与体悟以景写情、景中蕴情、以情串景、以景衬情等艺术表达技巧,是探求诗歌情景交融艺术魅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情景交融作为中国古代诗学中的重要命题,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且对诗歌的创作与欣赏等诸方面皆有深远的影响。今天,"情景交融"这一命题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与欣赏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学习中,情景交融亦是在学习诗词、散文等文体时被经常用到的重要命题。因笔者的专业原因,故在此不揣浅陋,将情景交融的相关方面予以梳理,为澄清、纠正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相关知识的模糊、误区提供些许参考。一、"情景交融"命题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独具的艺术特色。在创作实践中对情景交融的追求 ,贯穿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情景交融的创作实践进行了系统总结 ,其要点是 :情与景二者应兼备 ,情与景须交融为一 ,情与景两者以情为主。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意识。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又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它以人与自然之间的审美感兴为心理基础 ,是一种理想的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7.
意境就是通过形象化的情景交融的艺术描写,能够把读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间的艺术境界.情与景的统一,意与境的融合是意境形成的基础.要欣赏诗歌的意境,就要从意境的构成和其特点入手,  相似文献   

8.
唐代以前,我国诗歌的抒情手法经历了由直诉情怀、情景拼合、情景契合到情景交融的演进过程。由于近体诗体裁的制约,唐人创造了融情入景的抒情手法,使抒情诗创作达到前无古人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表达,是诗人灵魂的宣泄。但是东方人细腻的情感表达习惯于借助各种景色来表达,不会直接喷薄而出,这也是与西方诗歌最大的不同之处。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诗词中的"写景抒情",使感情附着于景物,景物浸染上感情,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无隔。  相似文献   

10.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谢榛)。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到融和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是诗歌意境创造的  相似文献   

11.
汉乐府歌诗向叙事之演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一是缘事而发。歌诗缘事抒情,抒情不离事由,在乐府演唱方式和听众娱乐趣味作用下,开始了向叙事的演进。二是即事而进。歌诗由抒情转为叙事,而形为叙事实为语调抒情,形成场面集中、对话演事、人影粗疏的特点。三是铺事而成。歌诗完成由抒情向叙事的质变,具有场面转接、铺陈夸饰、人物鲜明的特点,显示了汉乐府叙事诗的成熟。四是叙事而极。《焦仲卿妻》标志着汉乐府叙事诗跃升顶峰,这是文人模拟乐府叙事进而创造的结果。其结构严整、叙事出新、写人入心,取得重要艺术成就。而受到乐府演唱的制约,《焦仲卿妻》成为孤篇绝响,后继为难。  相似文献   

12.
音乐与诗歌都是人类生活体验的自然流露和内心情感的自我表达;音乐是流动的诗歌意象链。英语诗歌《潮起潮落》的听觉艺术特征诉说了它本身自在的音乐逻辑:模音、节拍、旋律与曲式等方面,这种音乐逻辑助成了其生动的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3.
诗歌大多借助"意象"表达情思.小学课内以"儿童"为人物意象抒情言志的古诗词大致有工笔描"象",直抒生命意趣;借"象"抒情,寄托思想情怀;以"象"言志,表明志向抱负.基于意象去品赏古诗词,以象解意,以象教诗,唤醒学生对诗词的思考,对诗词文化的探究,小学古诗词教学才会真正触摸到诗词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王僧孺是南朝宫体诗人,他的诗歌特色,古人谓其"丽逸"。据王氏诗作考察,其诗"丽逸"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在内容上,多用清新亮丽的景致来抒写忧愁的情感;二、在结构上,重视诗末抒情言志。此二者都能造成一种阅读受挫的诗歌张力。  相似文献   

15.
诗言志、诗缘情和诗达义三个理论命题构成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体系框架。古代既有言志之诗,又有缘情之诗,而言志诗和缘情诗又都包蕴着思想意义,志、情、义是构成古代诗歌本体的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命题显示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多元化特点,共同诠释了古代诗歌的本质属性,建构了古代诗歌本体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王夫之的诗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抒情诗,情景关系在其诗论中占据了中心的位置。王夫之从中国古典诗学只强调“触物以起情”的单向联系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强调了情与景之间互相触发和互相依存关系,从而将“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作为诗歌意境美的最高要求。他对情景关系的论述大大超越了前人的理论,从而将中国古典抒情诗创作规律的美学研究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17.
夏玲 《培训与研究》2008,25(10):4-6
艾青诗歌善于运用意象艺术来展示抒情形象,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是成功地运用意象艺术来构造诗歌的戏剧场景,以达到抒情目标的范例,诗中构建了四个戏剧情节场景:即思念保姆、爱之保姆、死之保姆、歌之保姆。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中出现了大量的言愁词,主要表现为几种形式:表现男女恋情的相思词;倦旅思归的思乡词;表现壮志难酬、抒发身世感慨的词;伤春悲秋、叹老惜时的闲愁词。言愁词的产生与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肯定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钱起在佛寺诗和行旅诗中的自然书写显现他的人生境遇,情景关系在古代文论上是重要解诗的方法之一。笔者先综述历代情景关系后,再分析他诗中之情和景的关系,并联系其生平遭遇。据此可发现二个成果:第一,他所到过的佛寺所描绘的自然之景皆反映钱起的不安心境,但最后的情都因接触佛寺而获得平静;第二,他行旅诗中的自然书写乃借由灰暗之景兴起了怀乡之情,这种漂泊不安之乡愁,本质上是悲怅的,尚有一种在基调上是欢悦,是一种浑然之情,表现出忘归而融入自然之心,本质是闲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