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表弟很可爱,他小小的年纪,却很会出鬼点子,撒娇、欺骗和戏弄别人呢!譬如他吃了一根冰棍,还想吃第二根的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讲,他都要想方设法再吃到第二根。又譬如他去逛街的时候,高兴起来就走几步,不高兴了,就一步也不走,赖着要别人抱,还会想出鬼点子来,戏弄别人,非达到目的不可呢![求美片断]看出,小作者所选的材料很吻合,是能表现“表弟”性格特点的。但就是小作者没有让“表弟”出场,以他自己的行为、动作“表演”性格特点,而是作者用自己的话把“表弟”的性格特点给简单、概括地介绍了,“表弟”没有给人留下可爱、撒娇、调皮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6岁了,在上学前班,各方面发展都不错。在家能说会道,做智力题、玩玩具反应快,想像力丰富,来了客人会热情招呼,大人小孩都挺喜欢他。可是最近我发现他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如果哪个小朋友提出什么新玩法、新动作,而他不会的话,他不是积极地去学,或者参与,反而显得很不自然,用“我会什么什么,你却不会”这样的话来掩饰自己的弱点。他好像很担心被别人笑话。后来我还了解到,他在幼儿园里碰到老师提问时会害怕得躲到桌子下面,事实上,这个问题他是能回答的,他就是不敢在老师和同学面前表达。另外,他很喜欢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和他们相处得不错,但是不愿意让我带他去别人家里,好像害怕别人会伤害他似的。这些现象是否说明我的孩子缺乏自信呢?我该如何让他勇敢地面对别人,大胆地表现自己,自如地做他自己想做的事呢? 甘肃礼县尤雅  相似文献   

3.
吃午饭时,洋洋总是吃得特别慢,我通常会催促他:"洋洋快点吃呀,你看其他小朋友都吃好出去玩了。"洋洋听了通常会舀上一勺放入嘴里,然后慢悠悠地似嚼非嚼。几分钟后,我见他还没吃完,就会提高几个分贝:"洋洋怎么还没吃好呀?快点吃,快点吃,别的  相似文献   

4.
题目他是一位性格的人(江苏教育版)提示:这是一个半命题的题目。首先,你要选择一个能体现人物性格的词语填在横线上。这个词语可以是褒义的,如“乐观”“豁达”等,也可以是稍带贬义的,如“孤僻”“乖张”等。一般来说,我们都是选择褒义的词语,写作时思路简明而清晰一些,比较容易上手。如果你选择贬义词语的话,构思就相对会复杂些,因为你不仅要写出他的那种不为人们所欣赏的个性,而且还要把文章的主题引到积极的方面来。但是这种写作思路会更具挑战性,写得好的话会更吸引人。幽,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性格怪僻的人。她的想法、做事总是和别人不…  相似文献   

5.
记得小时候,每次妈妈领着我去别人家串门,都会再三叮嘱我说:“小红,到了别人家,一定要老实,不能动别人家的东西,别人给你吃的东西不能要,小孩子不能嘴馋,如果你不听话,妈妈就再也不领你去串门了.”我听后连连点头,不敢不听妈妈的话.别人给吃的东西,哪怕心里再想吃,我也从来不要. 上小学的时候,我同桌男生的妈妈单位印刷拼音生字本和方格本子,这些本子就成了员工的福利.于是,他就拿出一些本子送给同桌和前后桌.我本来不要的,但是经不住同桌的执意相送,而且前后桌的同学都喜滋滋地收下了,我也就不再拒绝了,接过了同桌送的两个本子.  相似文献   

6.
“吃货”这个词,乍一看不太雅观,却准确地概括了一类人--爱吃的人。吃货也是有级别的,“青铜吃货”爱吃、会吃,对美食有追求、有向往;“黄金吃货”不但会吃,而且会做,在满足自己味蕾的同时,还能让别人也共享美味;最高级的“王者吃货”在前两者基础上,还知道美食背后的故事、文化,能通过语言、文字、镜头等不同的方式将美食介绍给人们。  相似文献   

7.
就是不答话     
正有些孩子特别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甚至别人问起来也不回答,这让家长觉得特别没面子,也让别人觉得孩子没礼貌。遇到这种情况,爸妈该怎么办呢?洋洋今年两岁多,长的得可爱,就是有一个让人头疼的毛病—每次带他出去的时候,尽管妈妈会嘱咐他见到人要打招呼,别人问什么要礼貌回答,洋洋也会点头答应,可是到了真的出门碰到人时,洋洋经常既不打  相似文献   

8.
芹菜会唱歌     
又到了开饭时间,小朋友们都喜滋滋地品尝着美味的饭菜。洋洋却愁眉苦脸地看着碗里的芹菜,像是要数清芹菜的数量似的,在碗里拨来拨去。洋洋不爱吃芹菜,我怎么让这挑食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吃下这些菜,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完成任务”呢?我想了想,就对洋洋说:“洋洋,你知道吗,我们班上的芹菜会唱歌!”“会唱歌?芹菜怎么会唱歌?”洋洋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我趁兴夹了几根芹菜放到嘴里,一边嚼一边说:“咦?奇怪真奇怪,嘴里的芹菜会唱歌,有时唱沙、沙、沙,有时唱叽、叽、叽,真是好听。”瞧我脸上得意而陶醉的样子,洋洋按捺不住了,兴奋地叫着:“我来…  相似文献   

9.
汽车大王福特说过一句话:假如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就是设身处地替别人想想,了解别人的态度和观点。成千上万的推销员,他们总是只想到自己的愿望,而没有想到别人需要的是什么,否则,他们不叫我们买,我们也会主动买的。这个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照样适用。有个小孩子不肯吃饭,长得很瘦弱。孩子的父母总是嘀咕:“为妈妈吃一点呀!为爸爸吃下这个,赶快长成大人。”这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反而吃得更少了。最后,这个父亲终于明白了,他对自己说:“这孩子要什么?我怎么把他所要的和我所要的结合起来?”他的孩子有一辆小童车,他很爱在门前骑车。离他家不远…  相似文献   

10.
<正>小顺是一名初三年级的男同学,他学习成绩优异,与班上同学相处得都不错,老师们也很喜欢他。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能让别人开心,他都一味地“委屈”自己,是较为典型的“讨好”行为。他常常不懂得拒绝别人,凡事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放在首位,从而忽略了自己。  相似文献   

11.
案例王某,男,14岁,父母都是普M工人,初二时被送往寄读学校据他说,上幼儿园时阿姨说他笨,妈妈也认为他比其他孩子反应慢,小朋友和同学都喊他“傻子”、他说:自己很难过,很自卑,识字少,不敢读书,作业也不会做。个子小,常受欺负。幻想“要是我有一米七的个儿,量他们也不敢欺负我!”但我发现王某很会聊天,观察别人,体贴别人,这在独生子女中是很难得的。初步分析王某的问题已初见端倪:他处在别人的不良暗示中不能自拔。他潜意识里感到别人对他的评价不公平,“要是我有一米七的个,量他们也不敢欺负我!”说明他想改变自己的…  相似文献   

12.
惠康 《河北教育》2002,(11):18-18
现在学校里流行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少数教师太“听话”了,对校长的话不论对错,从来不说一个“不”字,一概听而从之。古往今来,即便是圣人也难保一点错话不说,一点错误不犯。封建帝王说自己的话是“金口玉言”,那是愚弄黎民百姓的。高明的领导说错话做错事的少一些,反之说错话做错事的多一点,绝对不说错话、不做错事的领导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要求别人处处都听自己的话,或自己处处都听别人的话,都是不对的,迟早会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太“听话”既有其自身因素,也有领导因素,还有体制等因素。就教师自身而言,一是缺…  相似文献   

13.
管倚 《幼儿教育》2008,(4):44-44
<正>按照洋洋妈妈的说法,不管洋洋吃什么,哪怕是青菜萝卜,肚子不饿的人看他吃饭的模样都会流口水。如果宝宝这样,那吃饭是一件多么省心的事情,饭桌气氛也不会围着"吃还是不吃"转了。那么洋洋妈妈使了什么秘密招数呢?分餐制一个盘子,两个碗,就是分餐制后宝宝的"全部家当"了。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对宝宝大有好处:卫生;宝宝怕烫,用盘子把菜晾开,有利于散热;让宝宝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食物,明白自  相似文献   

14.
(一)身体越来越胖,心胸越来越小。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现在人们最不缺的就是吃了。生猛海鲜、鸡鸭鱼肉已是过去时了,现在流行吃“野生品”,最好是“国家级的”。带上“稀有的”尤受欢迎,像什么猴脑、熊掌都吃腻了,现在都吃果子狸、藏羚羊……保不准哪天该吃大熊猫了,宝贵的动物都成了他们餐桌上一道道美味。他们个个体肥腰阔,啤酒肚可以与孕妇相媲美。体格大了,而心胸却越来越小了。人们可以成千上万地挥霍,却不肯为慈善事业或希望工程捐上一分钱,更有甚者,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就算计别人,陷害别人,良心被金钱所吞没。(二)脚跟儿越踮越高…  相似文献   

15.
这是位于广西的一个边远小村庄.弥留的夏季风将夕阳的余晖均匀地铺洒在农田里,也吹来两位农妇的家常话:“听说了吗,卓家的后生仔这次走运,被城府高中特招了。真没想到.现在画画也能当饭吃了。”“那孩子从小跟别人两样.他家人倒什么都依他……”  相似文献   

16.
我的儿子很晚才会说话,直到过两生日的前一天才清清楚楚地叫了我一声“妈妈”,用别人的话来说这是“金口难开”。他话虽然说得很少,但事情懂得倒不少。每每我叫他做什么,他都能心领神会,这倒给我带来许多的安慰。  相似文献   

17.
信念无敌     
杰克是一个普通邮差,但是,他始终坚信自己的使命并不只是传递信件,他还要向人们传递快乐。因此,聪明的杰克口袋里总是装着许多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话。诸如“享受生命每一天”、“何不笑口常开”、“别再烦恼”、“有你,别人是幸福的”……他将信件和电报送到人们手中的同时,也把这些留给他们。所以,他走到哪里,就把快乐的种子撒播到哪里。因此,大家都喜欢杰克的造访。  相似文献   

18.
陈洪 《宁夏教育》2006,(9):69-69
为孩子乱“撑腰”的现象在不少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别人打你,你也打他”、“咱们宁可赔钱,也不能吃亏”、“他若打你,我明天就揍他”,等等煽动性的话语,成为很多家长教育孩子时经常说的话。家长疼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如果孩子在被“欺负”,受“委屈”之后,家长总是对孩子灌输“报复”的思想,大讲“社会如何尔虞我诈”、“人与人之间如何勾心斗角”,或者亲自找老师和同学的家长理论,甚至直接上阵进行报复,那就不对了。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偏颇、过激甚至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引导下,孩子心中善良的成分会越来越少。  相似文献   

19.
事例——下午,新新妈妈来接新新回家,新新一脸不高兴地告诉妈妈,下午做值日生分苹果时,他把小苹果分给了别人,把大苹果留给了自己,小朋友们都说他不是个好孩子,有好东西只会想到自己。新新委屈地问:“为什么我不能吃最大的苹果呢?”父母不当的话——“这有什么,新新是妈妈的宝贝,当然要吃最大的。走,你要吃什么,妈妈给你买去!”《纲要》链接——新《纲要》指出:培养幼儿大方好客、与人友好相处的品格是幼儿社会教育的重要目标。目前,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独居独食较多,加之父母的宠爱,易养成孩子惟我独尊的自私心理,因此,培养孩子大方不…  相似文献   

20.
huiyuanwan@yahoo.com.cn问:我的孩子1岁9个月大,除了会叫“爸爸”、“妈妈”之外,只会说“起”、“开”“、不要”“、再见”等简单的话。我们教他他不学,他说的话我们也听不懂。请问,他的语言发展正常吗?答:语言是人们开展思维活动、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人出生后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适时地接受训练,应该可以很自然地掌握母语。但是,儿童的语言发展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的,也就是说,在一个年龄段内若能达到某种程度都可视为正常。在8岁之前,孩子有三个重要的语言发展关键期:出生后7 ̄10个月是婴儿开始理解语意的关键期,此时他们会无意识地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