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目前正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社会的文化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在现代表现出极为明显的变迁趋势,而文化的变迁必然呼唤着新的价值体系的建立。就教育而言,为促进社会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教育的价值体系应如何建构呢?在现代文化变迁的背景下,教育的价值观应如何确立呢?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在当前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潮流中,对文化变迁背景下教育价值观的理性追寻与选择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社会文化变迁的表征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创世纪。……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变迁的历…  相似文献   

2.
域外强奸犯罪的立法变革源于其人权的张扬、女性运动和对同性恋的宽容等社会现实引起的性文化观念的革新,我国大陆地区由于传统文化观念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女性的主体意识,特别是性主体意识和相应的文化观念尚未普遍形成,女性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影响男女平等观念的确立。因此,在现有的制度和文化背景下,不宜立即变革强奸罪立法,而应当积极采取以司法个案推进体现正义和平等的性文化观念,最终实现强奸罪的立法变革是目前大陆地区比较稳妥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文化价值所蕴含的基本观念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追求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和社会公正”等。这一价值体系一旦在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会对前现代文化价值体系和后现代文化价值体系做出合理的借鉴和扬弃。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期价值失落的两面性与教育的引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社会文化转型步入了以现代化为标志的世界文明的主潮流,引发了文化观念的重大变革,整个社会文化心态向崇实、竞争、自主、开放,多元等趋向转换.然而,在社会转型时期里,由于道德观念、价值系统的失落和错位,拜金主义严重,社会道德衰退,价值危机明显,等等.这有待于在进一步的改革开放中加以克服,其中教育应确立相当的社会责任感和紧迫感,责无旁贷地发挥其引导健康文化价值发展和构建新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视新闻传播与现代化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化文化价值所蕴含的基本观念是"尊重科学、尊重规律,追求真理、自由、平等、民主和社会公正"等.这一价值体系一旦在电视新闻传播主体心目中确立起来,就会对前现代文化价值体系和后现代文化价值体系做出合理的借鉴和扬弃.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为家庭观念和家族制度的渐微变革提供了历史条件。西方文化的东渐、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辛亥革命的冲击、民初政权的渗透、阶级的分化,对以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的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如火如荼的各种运动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家族制度的走向不断发生着变化,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但是,这些变革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速度和广度又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它是一种渐微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反思与期待:教学理论的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教学理论在理性主义的规约下,羁绊于教学科学世界,追求教学的普遍性和“科学化”,从而导致对教学生活世界的遗忘、实践导引功能的式微以及教学理论人文性的失落。当代文化转型和实践变革强烈呼唤重构教学理论,并为这种重构提供了较丰富的资源。新型教学理论的建构必须以打开课堂“潘多拉盒”为基点,并重新确立教学理论的标的和功能、写作样式和话语特征,变革教学研究范式和教学专业研究者的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哲学中,关系性思维主要体现为在实践根基上的关系化个人和关系化社会的统一。马克思以感性的社会现实生活为实践根基,以揭示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现代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演变为具体分析载体,运用内在关系的辩证法揭示:资本作为一种体现了多重规定的、综合的复杂关系范畴,是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关系性存在的集中表达。从马克思的关系性思维看,扬弃资本的出路在于确立自由人联合体、重塑矛盾关系体;扬弃异化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实现关系为我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性关系,合理管控资本。  相似文献   

9.
文化间性是比较文论的前沿性研究热点,指的是一个文化系统同其他文化系统的联系,以及随之而来对本土文化的发展、生成造成的后果。有些学者认为文化间性就是文化的相对主义,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会产生自己的价值体系,人们的信仰和行为准则都来自一定的社会情境,任何一种行为包括信仰、风俗等,都只能用它本身所从属的价值体系来评价,而不能用其他的标准。还有些学者认为,各个文化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关系,可以互不相干,各自走各自的路,这就是“并行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研究人类社会的本质、结构、功能及其运动发展的进程和规律的历史本体理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并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两性战争"是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也是一个被女性主义者所夸大了的命题.这一命题发源并植根于西方文化话语,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两性关系建基于独特的家庭关系之上,总体态势是平等、和谐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女性处于被动和妥协,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地位的低下,现代形态中两性之间的争战不是根源于人性,而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建构现代形态的两性美学对于最终消除两性战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哲学的开启是在王学复兴的声浪中拉开了序幕,并构成现代新有的理论先导,而形成了一个绵延几个人的心学运动。一方面,现代新儒家力图隆升儒家心性之学与西学抗衡,另一方面重建儒家哲学现代体秒的需要,迫使他们走上形而上的道德本体论之路,这一广泛意义上的心学运动经历了“五四”前的先导,确立、体系化的努力和逻辑归结与解构等一系列过程。  相似文献   

13.
袁世凯的教育理念及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社会由封建向民主转型的过渡时期,袁世凯推行兼有现代与复古双重特点的教育理念及政策。一方面,重视现代教育,以适应现代竞争的需要;另一方面,实行复古尊孔以整合失范的意识形态;契合了民初中国民智未开、实业落后、价值失范严重的现实国情,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进步性,同时又不能否认复古尊孔有为袁世凯专制独裁复辟帝制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对设计行为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即传统的思想意识对现代创新意识有阻碍作用,而传统文化艺术又是进行图形创意的物质和精神基础。我们在进行现代创意思维训练的同时,就是要勇于冲破传统的思想观念对创意活动的束缚,使得我们的头脑不断涌现出新的创意因子。  相似文献   

15.
从整个人类文化的角度,知识分子文化始终是处在国家主义文化和无政府主义文化之间的夹缝中,并受到从两个方面来的排挤和压制的文化.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文化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其自身也有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两种思想倾向,但它们从根本上不等同于中国古代的国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而是两种知识分子文化形态,这给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文化选择带来了复杂性和艰难性.加强文化选择的自觉性,并且自觉承担自己所选择的文化道路上的风险和困难,尽量克服自我文化选择的盲目性,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应当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在马一浮的理论体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马一浮文化哲学的建构方法和思维手段,其判教的实质是从文化现象中提取出一种文化观念,即他所谓的六艺,其目的在于肯定和论证这一核心观念;另一方面,据六艺判教展示了马一浮的文化史观,表明了他对以往文化成果的宏观考察和价值抉择。马一浮通过对隋唐佛学判教风规的创造性转换,依据六艺之道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未来走向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考察了以往的文化成果,在判儒家文化、判儒释道三教、判中西文化的过程中,以文化哲学意义上的判教重新对中西文化作了梳理和总结,从总体上构成了马一浮的文化判教活动。在现代新儒家中,马一浮的判教立足儒家,旁涉佛道,考察古今,规模宏大,对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对《洪堡的礼物》中的女性形象关注不足,小说中的性别政治隐而不现。贝娄塑造凯丝琳、丹妮丝和莱娜达三位女性形象,折射出男性作家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作者性别政治无意识立场。尽管贝娄对当代社会有深刻的考量,尤其是对种族问题、犹太人的身份认同问题和知识分子的角色问题的研究独辟蹊径,但是作为男权文化的代表,他却不能摆脱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18.
物欲、性欲、权欲是构成《子夜》的三个潜在要素。对金钱的追求是《子夜》中人物生活行为的杠杆和原动力,在现代文学史上描写人对物欲的追求还没有谁能出于茅盾之上;《子夜》对性欲的描写使作家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进而对人性进行了深层次开掘;《子夜》还描写了两个工头利用工人运动而展开的权力斗争,把人们对权力的欲望刻画得淋漓尽致。《子夜》的欲望化描写反映了作品与作者主观思想的矛盾。《子夜》的中心是写人,而不是写某种抽象的社会。  相似文献   

19.
文学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当社会文化发生变革时,文学与文化总表现为双向运动:一方面,文化变革对文学产生重大影响,文学出现相应变化;另一方面,文学又担任着重要精神职责,成为文化变革的重要力量。正是这种关系,造就了 20世纪40年代中外、古今、雅俗文化的综合,80年代精英文化和90年代大众文化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健康人格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中西融合的变革时代,这一方面使大学生感到迷茫,无所适从,从而给健康人格模式的构建带来价值认同和目标导向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的人格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广阔而富有生命力的天地,大学生将在比较和选择中广泛地汲取中西文化、传统人格模式和现代人格模式的长处,从而形成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独特新型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