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2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处于变革世界中的博物馆:新挑战、新启示”(Museumsina Changing World:New Challenges,New Inspirations)。本文紧紧围绕这个主题,立足文化人类学关于社会文化变迁的理论阐述,对世界变革带给博物馆的种种新挑战和新启示,进行比较系统的阐述。博物馆是变迁社会中的一部分,也是记录世界变化的收藏所。变迁已经成为全球博物馆的主题,世界的急剧变化带给博物馆的不仅仅是挑战,还有种种新机遇和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形势下博物馆事业与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国际博物馆目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Museum and Tourism)”,这是自1992年国际博协开始为博物馆日赋予主题之后的第18个主题。主题的内容,体现着博物馆人对博物馆发展现状的思考和对博物馆发展远景的把握。纵观历年的博物馆日主题,从“博物馆与环境”到“博物馆——沟通文化的桥梁”再到“博物馆:促进社会变化的力量”,所关注的内容和侧重点都在变化,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2011年的工作,推动下一步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主办、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承办的中国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5月17日至19日在深圳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近80人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钱币(银行)博物馆与文化传承”的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并举办了专题研讨会和成果展示。会议增补王纪洁和杨君为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中国博物馆》2013,(3):1-1
今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形式上是个方程式,等号两边的关系发人深思。其实,之于社会变迁,博物馆不管是被动的适应者,还是积极的引领者,我们都可以看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不断提高,而博物馆自身的自觉性也在不断提高,博物馆作为一种公共性的精神与文化空间的重要性正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6日-28日,由中国文化部和美国博物馆暨图书馆服务署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组织的“图书馆行业组织专题交流”代表团(共10人)赴美国访问。黑龙江省图书馆学会秘书长闻德锋参加了此次访美活动,与近百名美国图书馆专业人士围绕图书馆学、协会主题开展了交流和研讨。  相似文献   

6.
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自1992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之后呈现出从“功能视角”到“价值视角”,或者说从“方法论导向”向“目标导向”的发展趋势。梳理近三十年来的主题,阐释博物馆多元与包容的基本特质,结合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可以看出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博物馆除了收藏历史、还原历史、昭示未来,还要见证现在、参与现在,准确把握自身认知的主观性与博物馆职能的客观性,发挥自身功能、体现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广播》2005,(4):78-79
据新华社报道由中宣部组织的“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型系列主题采访活动2月25日启动。12家中央新闻单位的近百名记者紧扣“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主题,围绕“东部新跨越”、“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四个专题,深入全国各地采访调研,进行集中连续报道。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是2013g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这个主题是在总结,也是一种预见。这样的主题让我在接触了博物馆十余年后重新回到了一个焦点上,那就是:博物馆事业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旅游”。为此,吉林省博物院、东北师大自然博物馆、东北师大民族民俗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吉林大学博物馆系、伪满皇宫博物院在18日联合举办了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专题博物馆类科普基地的科普工作新路径。基于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实践案例,对综合科普资源与目标进行剖析,形成融合馆藏资源、行业学科发展以及网络传播为一体的科普教育路径;博物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围绕核心资源探索建立自有特色的科普教育体系框架,能够提升新形势下专题博物馆的科学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11.
值此“5·18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 ,我谨代表国际博协 (ICOM )中国委员会和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会 ,向全国博物馆所有专家、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亲切的慰问 ,并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博物馆同行朋友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 (MUSEUMSANDFRIENDS)”。这是继 2 0 0 1年开展的“博物馆与社区”和 2 0 0 2年开展的“博物馆与全球化”活动之后 ,又一个国际性的重要宣传活动。这三个主题活动都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 ,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融日…  相似文献   

12.
文化解读与历史陈列的个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间,中国博物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起来,这不仅表现在大中型城市博物馆数量的大幅增长,也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县市级博物馆的异军突起。在一些基础较好的大中型城市,博物馆开始向专题化方向发展。这种专题性博物馆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富有特色的藏品系列形成自己的个性,并构成吸引观众注意力的独特魅力。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新建的县市博物馆都属于无主题博物馆,或曰地名主题博物馆,它们不是以某个主题或专题组织陈列,而是以本地区的历史作为陈列主体,展示自新石器时代至今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3.
2013年的国际博物馆日热热闹闹地来了,很多博物馆都会在这一天亮出家底,推出各式各样的“精品展”,一些博物馆还要组织各类主题的教育活动,或剪贴,或捏塑,或表演。但是,这个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被多少人理解了?被多少人记住了?又被多少人在日后的博物馆实践中贯彻体现呢?面对这一主题,人们有太多的疑问,有太多的解读。其实,这看起来很新奇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博物馆特点,发挥博物馆优势,为公众提供更切实的学习发展机会,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相似文献   

14.
结合许昌市博物馆新馆的建成,依托本地文物资源和区域历史文化特点,精心策划推出“许之昌——许昌历史文化陈列”。展览采用“大通史、小专题”的构思,以“反映远古文明,突出汉魏文化”为主题,从而揭示出许昌从远古文明一步步走向繁盛的历史发展脉胳。该展获得了全国博物馆2012-,?-度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博物馆日主题英文的表述是“Museums(memory+creativity)=Social Change”,中国博物馆协会的翻译是“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香港博物馆界则译为“博物馆(回忆+创意)=社会变迁”。但碓堇是馆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是收藏、展示、传播国家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历史遗产的“投影机”,也是当代文化的“发生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与文化多样化的趋势,曾经作为静态展示场所的博物馆日益成为文化传承和文化交流的能动性主体。中国的博物馆实践在吸收了西方博物馆模式的同时孕育了以地方民族特色为主题的博物馆范式。对博物馆视域下的民族文化展示进行思考,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正>11月23—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举行。作为中国博物馆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聚焦“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着重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坚持服务大众,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数年前,美国加里弗尼亚大学(Berkeley)的Randolph Starn教授在一篇文章中曾讲到,1989年,第一部美国博物馆史著作的编辑们就抱怨围绕着博物馆史这一主题的“批判沉寂的流行”。同时,他还提到,1992年英国博物馆学家Eilean Hooper—Greenhill也曾指出,作为历史性机构的博物馆并没有接受“任何形式的严格意义上的批判性分析”。而这一观点得到同一时期其他学者和评论家认同。  相似文献   

19.
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首座园林专题博物馆。本文详细解读了2007年12月4日落成开放的园林博物馆新馆,从“园林之城”苏州的文化环境中阐明园林博物馆新馆的建馆背景,回顾新馆设计、构思、建设过程中的难题与突破、详析新馆布展陈列的特色与内涵,探讨了园林博物馆在立足园林、服务社会上的成效和启迪。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国际博物馆协会确定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朋友”。5月16日中国文物报登载了一组博物馆与朋友的文章。撰文者都是国内外博物馆界的泰斗和权威。他们分别从博物馆的历史和博物馆的理论等角度,阐述了现代博物馆与公众建立朋友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