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以美国教育智库"教育政策中心"为例,探讨智库对美国教育政策影响的方式:(1)通过在国会听证会上作证,扩大在政策决策圈的影响;(2)借助媒体影响公众舆论与大众的认知,左右政策议程;(3)通过"旋转门"机制,实现智库研究与政府决策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大学智库虽然在数量上占美国智库总量的一半,然而,在实践中能够对美国教育政策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大学智库却非常有限.本文以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为例,基于胡佛研究所的特点及其教育研究和影响,分析了胡佛研究所不同于绝大多数美国大学智库,能够影响美国教育政策并取得成功的三个原因:构筑并借助同盟网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依据身在大学的特点,把观念倡导作为自己进入并主导政策议程的主要方式;用最简单、最简练的词语来标签化地表达自己的政策理念、政策主张.当然,胡佛研究所的成功也离不开"旋转门"机制与媒体的宣传等智库都采用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3.
智库是一种独立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现代意义上的智库发轫并繁荣于美国。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是全球顶尖教育类智库,其对政府部门、公共和媒体产生影响的基本做法是:提交研究报告,进行国会作证,组织研讨会,编制各类政策简报、出版刊物,发表评论等。由于智库不直接参与政策制定,其对政策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等途径实现的。成立二十多年来,布朗教育政策中心始终坚持独立性和专业性,其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影响联邦政府的教育决策;传播教育思想,引领大众舆论;形成人才群体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人才交换通道。  相似文献   

4.
教育智库系统内部结构的分化主要取决于不同教育智库主体所提出的政策建议或主张在政策决策共同体内部达成的"政治共识"程度,"政治共识"程度又取决于教育智库将政治过程、理性分析与大众关切紧密结合的程度,是教育智库政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与社会影响力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此,我国教育智库应精准定位政府的教育政策需求,积极开展对策性研究,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决策影响力;立足实证研究,积极推进教育政策研究范式的转换,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学术影响力;进行有效的知识建构,为公众参与教育政策讨论提供交流平台,以提升教育智库的公众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教育智库作为教育政策研究的智囊团,为教育决策者建言献策,有效解决了教育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难题,对教育改革影响深刻,因此引发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热情,研究成果丰硕。通过对美国智库研究的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发现教育智库从普通智库中分化而来,又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使命,当前研究大致集中于五个方面,由教育智库的研究现状可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适当预测,从而为我国教育智库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布朗教育政策中心是布鲁金斯学会专门用来为美国教育提供政策建议的部门。布朗教育政策中心在美国长期参与教育政策研究,并在教育政策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力。从美国布朗教育政策中心的实践来看,该智库以提供高质量的研究为使命,以合理的人才管理、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及畅通的沟通渠道为运行机制;就研究重点而言,主要在数据分析与评估、学生学习成就、教育政策评价三个方面为政府教育政策制定提供专业化的研究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育政策研究中心(The Center for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简称CEPR)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研究中心之一。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布的《2014年全球智库报告》、《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关于教育政策领域的顶级智库排名中,教育政策研究中心连续两年排名第六。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不仅建立了强大的关系网络,而且拥有人才资源和国家支持两大优势。通过开展众多项目,分析有关学校、教师和学生水平的数据,以解决教育政策中的难题,促进美国教育改革。本刊特约记者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等多种途径,从该智库的运行概况、研究重点等几个方面进行呈现,以期对我国教育智库建设和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8.
智库在帮助政府提高决策有效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满足政府决策需求在智库影响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愈发紧迫.本研究从政策结构和过程的角度出发构建分析框架,选取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布朗教育政策中心为案例,探究世界一流智库研究成果满足政府教育决策需求的运行过程.研究发现,该智库积极参与政府教育政策制定的各个阶段,其不同阶段研究成果的知识属性分别表现为识别政策问题、设计政策方案以及监督政策实施和反馈政策意见.同时,该智库与不同的政策参与者建立互动关系并采取相应的行动策略,推进问题确认与议程设置、政策形成与采纳、政策实施与评估各个阶段研究成果获得政府决策者的认可和支持.鉴于此,为提升我国智库研究成果服务政府教育决策的能力,我国可以完善教育研究成果的供需对接机制,形成以需求牵引供给、以供给服务需求的良性对接;加强智库与多方的互动,鼓励智库采取恰当的行动策略提高教育研究成果的有效性;建立健全智库优秀教育研究成果传播机制,提升其政策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2002-2017年间美国教育和政策研究领域中12种有代表性的学术期刊的研究论文类型和发表要求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基于美国教育政策领域中循证研究兴起的背景、证据类型和证据链检验标准,提出我国教育政策制定和研究过程中应重视循证研究理念,提高教育决策质量;加强教育政策智库建设,保证高质量的政策证据;政策类学术期刊重视循证研究,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相似文献   

10.
美国社区学院协会(AACC)作为美国社区学院的行业自治组织,在美国社区教育政策决策、舆论引导及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具备了教育类智库的基本特征。AACC作为美国社区教育智库,其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规划美国社区学院的发展,还为全美社区学院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以及为全美社区学院提供人才供给。作为智库,AACC在运作方式上是通过政策研究专业化、影响多元化、经费来源多样化、机构运作独立化及辐射国际化等方面来实现的。由此,在我国社区教育智库建设中,应该充分借鉴AACC的经验,注重中国社区教育智库研究成果的前瞻性,提升其社会影响力以及保持其运作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1.
知识论课程现把课程等同于知识,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体性缺失;“经验”论课程观又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个体经验,并表现为纯粹的学生主体的课程,从而造成教师主体与文本主体的缺失。主体间性课程就是基于知识论课程现和“经验”论课程现的困惑而提出的。主体问性课程是主体同性交往的经验。交往是主体间性课程的核心,理解是主体间性课程的基础,对话是主体间性课程实施的主要方式,培养完整、自由的人是主体间性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列东中学初一年级两个平行班的学生为被试,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同伴交往辅导,试途探讨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受集体排拆、不受欢迎的学生严重影响学习,其学习成绩较差;而主动交往意愿差、不合群、孤僻的学生,没有发现其对学习成绩有直接的影响。另外初中阶段的学生,不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导意见,警示我们要让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必须从小进行培养和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利用V函数、Lyapunov泛函、Beuman-Bihari不等式等方法探讨了一类二阶非线性时滞系统的相关性态,诸如振动性、稳定性、周期性及二次可积性等,得到了该类系统相应的充分性存在性条件的有关定量化结论.最后,将所得结论应用到电力系统中三相非同期合闸的过电压模型中,结果表明所得结论与实际背景的物理意义相吻合,同时结论的所有条件较容易验证,因此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并便于在实际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立法在立法形式和立法内容方面反映出诸多质量问题:从纵向结构看,上位法与下位法之间的衔接不足,下位法不到位甚至缺位,影响法制的协调有序;从横向结构看,高等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主体身份不平等,客体立法不全面,有损法制的完整统一;从实体性内容看,权责的关系仍不一致,与宪法、行政法和民法的基本原则有不符之处;而程序性内容不仅在数量大少于实体性内容,程序性法律规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产生上述质量缺陷的主观因素:一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把握不到位;二是法制观念的偏差导致高等教育立法的价值取向的偏差。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blematize the ways class and gender are played out in adult students’ narratives about their occupational choice and future. Drawing on Beverly Skeggs, we analyse how students think about future occupations, what motivates them towards these and how they are able to form their future in relation to them. Taking on Sweden as a case, our results show that students’ narratives on their future occupations are classed as well as gendered. In their vision of future occupations, working-class students tend to focus on occupations helping and caring for others, while middle-class students tend to focus on work more as a means of fulfilling themselves as individuals. These differences are also gendered. Female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han their male counterparts to picture their future occupations in relation to having children and a family. This tells us that in the female students’ narratives, there tends to be a strong focus on caring – for their families as well as in future occupations.  相似文献   

16.
Children’s adaptive preference and capabilities are considered in relation to literature on children’s voice, agency and adult adaptation. Data collected for projects on gender and schooling in South Africa, Kenya, Tanzania and Nigeria are analysed to show how adaptation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absolute and relative poverty are helpful in interpreting why children in some locations identify particular obstacles and solutions while others are silent on these. Children comment on constraints on capabilities differently in areas of relative and absolute inequality. School conditions, earning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legal frameworks on early marriage and pregnancy highlight form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coercion that constrain capabilities. The findings suggest a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inequality and children’s capability to aspire and consider change. This points to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learning materials, opportunities for travel and exchange, and teacher confidence and support in schools that serve the poorest children.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role of diverse institutions in framing adult learning systems. The focus is on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figuration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their potential impact on the extent of adult learning, as well as on inequalities in access to adult learning. Typologies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s as well as labour market and welfare systems are introduced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particularities relevant to adult learning. An emphasis is placed on how institutions that are interwoven into several systems are relevant to adult learning. This is then considered and elaborated in the context of post-Socialist countries in order to highlight important nuances that are relevant to adult learning and skill formation systems.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的看法、观念和态度的总和。纪录片《幼儿园》反映出在幼儿园教育中,"听话的儿童"才是好儿童、儿童是知识的容器、儿童是幼稚无知的等不科学的儿童观还普遍存在,可见尊重儿童天性的儿童观需要回归。而拯救与回归的起点就是充分了解儿童,蹲下身子耐心倾听儿童,而不是想当然的以自身固有的观念去看待儿童。  相似文献   

19.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currently a vogue concept. In this paper some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the term are described and an analysis made of recent Government publications on the topic. Two current attempts to use performance indicators in TVEI are discussed and a methodology for linking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o school development is described.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in order to contribute to quality in education, performance indicators need to be linked to school development plans and to focus on student outcomes and the internal conditions of schools.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全部的法律问题,实质上都是权利和义务的问题。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其中权利是本位的,义务是权利的派生,而在诸多权利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权。本文对我国宪法人权来源和人权主体与国际人权两公约的异同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宪法在人权来源上表述不明确,而在人权的主体上与公约是一致的;二者价值观念上的差距,有赖于经济的巨大进步和立法上的前瞻性加以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