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清 《今传媒》2007,(4):48-48
日前,针对有人提出新闻媒体对各类案件的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国华回应说,案件上升,跟记者没有关系.他们每天都会接到各个地方各个部门打来的电话,要求这个不报那个不报.这个不报那个不报并不是好的管理办法.张德江书记曾说过,要学会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善管媒体.  相似文献   

2.
新闻报道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大胆的构思、独特的创意、周密的筹划,是新闻报道的灵魂。但是,对新闻报道时机的把握也非常重要,如果不能把握住报道的时机,那就会造成很多的遗憾,甚至导致策划的失败。最后的恰是最新的———辩证统一法则的运用新闻姓“新”,这是都明白的道理。但是新和旧是相对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新闻是历史长河中某一瞬间的产物,新闻的社会效果也是在历史进程中某一阶段的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新闻稿件的采用与否,我们却能够加以把握。这里面也有个策划时机的问题。显然此类策划可能…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们的新闻界,新闻官司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也令新闻媒体感到越来越棘手,尤其是民事纠纷,搅得一些新闻单位和记者精疲力竭,疲以应对。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民法通则》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受理了大量与新闻活动有关的名誉权案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新闻舆论监督的触角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法制化建设步伐在加大。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方面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我们新闻采访实践中,和新闻报道反映出来的问题看,记者、编辑的法律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对法规法律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漏洞。新闻媒介应怎样报道案件?这是很多新闻单位都感到敏感的一个问题,而且所持态度也不一样。有的新闻单位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迎合受众的胃口,热衷于对案件进行大肆报道,有的新闻单位则对报道案件十分慎重,等到法院做出判决之后才进行报道,以避免不当介入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新闻单位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介入为好?怎样把握报道的内容、范围和相关程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社会和受众对法制新闻一般都比较关注,也比较感兴趣。我们新闻单位报道法制新闻的目的和作用一方面是作为社会新闻告诉受...  相似文献   

4.
军委江主席在视察《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时都反复强调,党报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党性原则和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讲政治,反映在报纸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体现在中心工作报道上,显得特别直接和突出。然而,新闻宣传又有其自身独特的规律。讲究一定的宣传艺术。那么,强化讲政治,与讲新闻规律是否冲突和矛盾呢?我认为,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搞好中心工作报道,既要讲新闻规律,更要讲政治,只有把这两者很好地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我们在中心工作报道上才会有所突破。对这个问题,目前我们有些多同志并没有在…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方党报,其职责主要是为地方党委政府工作服务,为全党工作大局服务。一个时期内,地方党委、政府出台重大工作部署和活动,地方党报围绕这些重大工作部暑和活动展开舆论宣传,就形成党报这个时期的“主流新闻”。笔者观察过一些党报的“主流新闻”,有些做得很好,也有些存在内容肤浅、开发不够、引导力差等问题。我从实践中体会到,做好主流新闻有很多学问,其中搞好深度开发是提升主流新闻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朱学文 《新闻实践》2011,(11):60-61
社会转型期,也是社会各种矛盾的凸显期。社会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与问题,要求大众传媒成为时代的守望者,全方位地进行舆论监督。新闻工作者要强化舆论监督意识,一方面,要像抓正面报道一样重视采写舆论监督报道;另一方面,对暂时不宜作公开报道的内容,则应运用内参这一有效形式,进行舆论监督。近5年来,我前后编发内参近500篇,其中有90多篇受到市主要领导批示,5篇被评为浙江新闻奖二等奖,60多篇被评为宁波新闻奖一、二、三等奖。  相似文献   

7.
王玉婷 《青年记者》2007,(12):86-86
在具体的新闻报道实践中,往往会涉及新闻事件的“正面”和“负面”问题。通常认为见义勇为、除暴安良、爱幼扶老、邻里相帮以及人们生活的新观念、新风尚等题材的社会新闻是“正面”报道,是社会新闻的主格调;各种批评报道和跳楼寻短、抢劫嫖娼、事故伤亡等题材的社会新闻,一般被认为是“负面”新闻,作为党报要尽量少报或不报,以减少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民生问题受到媒体和受众的普遍关注,媒体必须不断拓宽民生新闻的报道视野、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审视生活,真正地关注民生,才能在平面媒体这个平台上充分地扬长避短,积极创新。民生新闻的特点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  相似文献   

9.
武俊山 《中国广播》2012,(10):23-25
转型期的中国给当前的新闻从业者提供了无数鲜活生动的素材和案例,根深蒂固的制度矛盾和突发性事件每天大量地进入新闻世界的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若干新闻学的课题:如何看待转型期的社会矛盾和种种问题,如何稳妥把握调查报道中的新闻立场和态度,如何才算是冷静的观察和专业的手段?本文以大型跨地域报道《中国湿地报告》为例,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案例分析和宏观审视。  相似文献   

10.
王文勇 《新闻实践》2005,(11):53-53
社会新闻虽然不是党报报道的主要内容,但如今不少党报也在积极探索社会新闻的报道路子。通过实践,我们体会到,增强社会新闻的亲和力,是提高党报社会新闻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一、聚焦百姓生活,在报道内容上体现亲和力 党报社会新闻的报道对象应该定位在哪里?我们的实践是:深入百姓生活,倾听百姓呼声,反映百姓困难,关注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 就关注百姓生活这点来说,党报社会新闻和都市类报纸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所不同的是,都  相似文献   

11.
发挥党报社会新闻报道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新闻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动态、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报道。其特点是报道范围广、题材内容丰富、与公众生活有密切的联系。近些年来,社会新闻呈现出日益繁荣的景象。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普遍重视社会新闻,报道量大、可读性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各级党报也比以往更加重视社会新闻,把加强社会新闻作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有效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社会新闻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些报纸对社会新闻的选择过多地偏重于社会偶发事件,特别是灾祸、事故、犯罪、丑闻等负面消息,在报道中不是引导读者…  相似文献   

12.
社会新闻主要反映社会道德、社会风尚、社会心态,以扶正祛邪、抑恶扬善为己任,这就不免会涉及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作为采编社会新闻的记者、编辑,不仅要写好、编好每一篇社会新闻,还应对一张报纸、一个时期所发的社会新闻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和思考,使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发挥积极作用。 (一) 八十年代初,有些报道(主要是农村报道),常自觉不自觉地宣传这样的观点:生产上去了,生活改善了,道德水平也自然提高了。比如某地在推行家庭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变革的加快、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出现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在整个社会这一阵痛时期,人们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也由过去单纯的信息获取转向获得更理性、更有启发性的观点。深度报道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闯进了人们的视野。深度报道的吸引力,不仅在于它敢于触及矛盾,而且还在于它对事实的全方位把握,报道中闪烁的理性火花、丰富内涵和思辩力度,在众多媒体的众多栏目中,深度报道已成为新闻体裁中的一发“重型炮弹”。那么写好深度报道应该具有怎样的创新思维呢?  相似文献   

14.
和办报的同行谈起会议新闻,几乎没有一个不叫苦的。多年来,我们报社的同志也一直为充斥版面的会议新闻而苦恼。会议新闻减不下来,一个原因是外部的。很多部门,包括有些领导机关,把报纸是否刊登他们召开的会议的报道以及篇幅大小、位置高低当作一种政治待遇,互相攀比。于是,经常出现领导机关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工作报道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矛盾,报道对象特别是对报纸发行能起到制约作用的地方党委政府,总是希望我们报道的内容全一点,文章长一点,占得版面大一点,而报社则要遵循新闻规律,要求我们写得面窄一点,内容集中一点,文章短一点。解决这个矛盾,需要不断创新,让外行的人看了说很内行,让内行的人看说不外行。我认为,这就是工作报道创新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工作报道创新,必须正确处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准确地把握全局,凸现亮点,解剖亮点反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与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是百姓愿意关注,喜欢关注的一种新闻报道。但是多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由于把握不好报道方式,很多好的新闻线索并没有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也造成了地方民生新闻只报道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报道的现状。民生新闻容易触及到矛盾一方利益,所以把握不好就会出岔子,致使一些媒体对民生新闻报道的量不足,群众对这些媒体失去信心。一、要注重民生新闻的挖掘地方电视台应该以民生新闻报道为主,因为地方电视  相似文献   

17.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度报道离不开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深度报道的基础。也可以说,调查研究的深入与否是决定能否写出、写好深度报道的关键。在深入调查研究中挖出深度问题什么是深度报道?《新闻学大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深度报道不满足于向受众提供简单的新闻事实,而是使新闻要素进一步深化,要求一方面剖析新闻事实的内部,另一方面展示新闻事实的宏观背景,从总体联系上把握其真实性。深度报道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模式,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时空的,由里…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新闻前哨》2000,(9):43-44
新闻摄影报道是有标题好,还是没有标题好?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然而,想写篇文章来谈谈自己的认识,那是同家人一次对话中萌发的。 我父亲在大学里从事新闻理论教学工作,但他对这新闻摄影报道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在我干上摄影记者这个工作以后,《湖北日报》他天天看,我发表在报纸上的图片报道成了他日常话题和评论对象,少不了要与我谈些想法与意见。一次他边翻阅《湖北日报》边问我:“你们报上的图片有的有标题,有的没有标题,你说那个好?”我肯定地回答:“当然有标题好!”“那为什么有些摄影报道没有标上标题呢?”我说:“这…  相似文献   

19.
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条新闻的基本原则,几乎是任何新闻教科书开宗明义首先必讲的一项内容,也是任何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起码知识。然而,这个似乎是很陈旧的题目,看来却是从未过时。因为弄虚作假的现象一直没有根绝,假新闻假报道,依然不时地出现在报刊上和电视屏幕上。一向标榜“客观公正”的某些西方新闻媒体,原来也正是在这个致命的问题上,丧失了读者对他们的信任。据美国普林斯顿调查与研究协会进行的一项民意测验表明,一半以上的公众认为,美国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充满了错误和捏造。三分之二的人说,记者…  相似文献   

20.
充满挑战和机遇的21世纪,对于党报的记者来说,责任更重,要求更高。面对新的形势,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甚至有些在新闻部门干了好多年的编辑、记者也常常用固有的眼光来审视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缺少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所应具备的新闻敏感性和悟性。我们依据在党报工作了十几年的采编经历,深切地感受到,要发现、挖掘有价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三只眼”,细心观察问题,善于抓准问题,准确把握问题,有价值的新闻自然就会被发现,写出的报道就会出“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