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京师北大门之称。明朝政府从巩固边防的政治考虑出发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后世地方经济构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章着重探讨了明朝政府对宣府镇在互市、屯田和交通等方面的政策、影响及在现在和今后经济发展中应该借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宣府镇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素有“九边冲要数宣府”的美誉.从战略地位、军事防御力量、镇军的战斗力、督抚级别及受到的优待、驻军数量、军费开支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宣府镇在明朝中前期北部边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农为本一直是封建王朝的执政理念.明朝嘉靖以前中央政府对宣府镇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和措施,如减免租税、屯田垦荒、救灾复业等成为宣府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4.
明朝宣府镇时期是中央政府对张家口地区空前重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凝聚成型的边镇文化具有鲜明的爱国精神、英雄品质和文化品格。这些传统文化基因对张家口地区政风、民风和士风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张家口地区在明朝以后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明朝是产生节妇烈女的高峰朝代。《宣府镇志》记载的列女群体受边镇豪侠尚武风气及文化教育不够发达等因素影响,呈现出军烈属多、寿考不一等特点,映射出明朝中前期边镇列女的群体生存状态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李家庄朵颜别部是明朝宣府镇下北路边外的人群,其族群构成颇为复杂。随着16世纪明蒙关系的形势变化,处于地理和政治夹缝中的朵颜别部命途多舛。司律义神父的《十六世纪末"中国"北方的蒙古人聚居社群》最早对这个人群在1561年以后的历史进行了研究。曹永年先生的论文钩稽了这个人群在1561年以前的史迹。他们的研究都是有关朵颜别部研究的重要专题论文。  相似文献   

7.
宣府镇作为“九边”之一,是明代边防重镇,明代在此布置重兵。为支持国防,宣府镇军屯也一度兴盛。本文梳理了宣府镇军屯的兴衰,厘清了几个相关问题,并与整个明代军屯的兴废线索相印证。以求得局部与全局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明朝货币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朝的货币政策主要体现在纸币“大明宝钞”和铸币铜钱的发行上,但政府对通货不能有效管理,最终以纸币的贬值与铸币的混乱而告终。这一结果有利于白银在中国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中主币地位的确立;但同时也给明朝的政府财政、金融体系和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宣府镇(今宣化)是明朝长城九边之一。宣府镇长城初建于洪武、宣德年间,加强于正统至正德年间,嘉靖至隆庆年间完善,万历年以后因蒙汉民族和解而衰落。宣府长城由边墙、墩台、城堡等构成完整的防御体系,城堡是屯兵与防守的中心。各堡城最多时屯军15万多,是名副其实的“神京屏翰”。  相似文献   

10.
九边重镇与明之国运──兼析明末大起义首发于陕的原因肖立军九边是指明朝在长城沿线设置的九大军事重镇,它们是:辽东镇、蓟州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又称三关镇)、延缓镇(又称榆林镇)、宁夏镇、甘肃镇、固原镇(又称陕西镇)。这九镇虽设于沿边,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11.
扬州毛绒玩具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但存在品牌意识不强、产品层次不高、物流成本较高、违反电商平台规定问题。政府要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技术服务平台,大力发展文创产业,完善电商生态圈,企业要熟悉电商平台规则和技术规定,强化专利意识,培养电商人才,推进扬州毛绒玩具出口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十六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诞生,江南市镇普遍兴起。朱泾镇从一般乡村聚落发展为唐代的集市,明代之市镇,特别是在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空前繁荣,确立了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此中除了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外,其健全而有效的社会运行机制适应了当时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江南商品社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朱泾镇依靠国家的力量和地方势力的积极参与,建立了良好的社会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唐朝政府在西域实行了屯田戍边一系列措施,这是古代西域农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举措,对西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砫宣抚司为明代川东南地区的一个重要土司。明朝征调石砫土兵援辽的时间万历四十七年十一月,时任石砫土司宣抚使的秦良玉与其兄秦邦屏、其子马祥麟于翌年四月率第一批援辽军队抵达通州,并在通州与赴辽的江浙兵发生了恶性斗殴事件。其后秦邦屏与马祥麟率兵赶赴辽东并参与了浑河之战,而秦良玉则在通州等第二批援辽军队到达之后,曾率兵到山海关驻防。  相似文献   

15.
由于明代卫指挥以下军职世袭,所以每座卫城及其周围都聚居着众多的世家大族. 在250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通过相互通婚,形成了一个关系紧密的军功集团. 本文通过海城西四镇出土的数块明代墓志,对徐氏家族的形成和变迁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青海省大通县文物管理所馆藏的一方明代"西宁卫千户所管军印"所携带的历史文化信息入手,运用有关史料对这方明代的官印进行了考释,认为铜印应该是明代早期千户所中官居正五品的千户长掌握的官印。这方铜印不仅印证了史料中关于明代的西宁卫洪武"六年正月置卫"的史实,同时也弥补了史籍中对"千户所管军"的记载空白,为研究明代职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江南市镇诞生,中国社会步入经济社会转型期。朱泾镇依托其传统资源,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纳入到以苏州为中心的传统商品经济体系之下,融入到江南乃至全国的市场网络中,逐渐成长为金山区域中心市镇。朱泾镇的发展代表了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一种成长模式,探讨其成长道路,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江南市镇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明代的改土归流对各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较大的积极影响,但也伴随着武力征服,具有不彻底性,带来了新的民族压迫,增加了行政经费。  相似文献   

19.
西汉八校尉是武帝时设置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在内镇守京师,出外对敌作战,对整个西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由于史书记载不详,涉及八校尉的史料也十分匮乏。众多学者对八校尉的设置目的及其归属问题,各家诠释各不相同。细考史料,八校尉设置的目的是用于对外作战。它是一支独立的作战部队,不隶属于任何部队,直接听命于皇帝。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嘉兴是江南地区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其商业和市场异常活跃。徽商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帮之一,在嘉兴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徽商的活动,对当地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促进了其市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沟通了商品流通渠道、推进海外贸易事业的发展和推动了当地封建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此同时,徽商在嘉兴经营活动,为徽商的资本积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