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上了一堂三年级作文指导课。我努力做到把“实”字贯穿全过程;把“活”字落实在点子上。所谓“实”,是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训练重点;所谓“活”,是在某个环节上指导发散思维,丰富表达。这次作文训练是:记一次活动,要求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写清楚,重点写好活动经过。我分两步进行训练指导。第一步,指导学生把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内容写清楚。在同学们讨论的基础上,板书以下内容: 时间: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后。地点:学校后面的松树山。人物:班主任和全班同学。内容:爬山比赛。接着,按记叙要素进行表达训练。我要求学生用  相似文献   

2.
习作要求本次作文是运用“我们与周围环境”调查活动中收集到的材料写一篇记人或记事的文章,也可以写表扬稿、建议书、书信或调查报告等,文体不限。具体要求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五。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3.
《同学》2002,(12)
××老师: 前些时候,我们班级组织了一次“一日游”的秋游活动。回来后,语文老师要求我们以这次秋游活动中所见的一处景物写一篇文章。写的时候我就觉得不大顺手,待到作文发下来,只见文后老师批曰:“帅小伙怎么如此‘无情’?”再读自已写的作文,确实像一盆枯死的盆景,没有一点儿生机灵性。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情”带入“景”中,写好这类文章有没有什么诀窍(或者说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写事与写活动的习作题经常遇到,占有很大的分量。但不少小学生对写事和写活动区别不开,常常把“记一次活动”和“记一件事”混同起来,结果写成了两不像的“混血儿”。事与活动,有共同点;两者都是在一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记一次野炊活动”是小学语文第10册“基础训练7”的作文训练。我设计这作文训练的指导思想是“分步要求,综合训练,组织活动,贴近生活”。 第一步:我把要开展一次野炊活动的消息告诉学生,正值学生急于开展活动之时,我提出要求:根据大家确定的活动时间、内容,每人按通知的格式、要求拟写一个通知,通知全校各中队。谁写得简明扼  相似文献   

6.
一、题目要求及难点分析本次作文的题目“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要求一是写自己经历过的一次活动;二是所写的活动必须是“有意义”的。这是一篇记事的文章,把活动的过程记叙清楚是本次作文的重点。其难点是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把活动的重点内容写具体。  相似文献   

7.
六年制小语第五册基础训练4第六题是:“写一段话,记你参加的一次活动,着重写主要的部分。”指导好这次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组织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在活动中做到认真观察,把活动情况搞清楚。比如,活动场面怎样?开始怎样?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正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如果作文命题的范围过大、过笼统,缺乏趣味感、朴实感,必会造成学生作文的心理负担。这样不仅效果不佳,还会使学生对作文失去信心和兴趣。缩小作文的命题范围、肢解题目、化繁为简、循序渐进,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致的有效途径。比如要写一篇“记一次活动”的文章,我们不妨把某些具体活动肢解为几个片断,按分解活动的过程、分解不同的场面、不同人物的行为、同一人物的连续动作等方面命题。如“这次活动真热闹”、“××同学真带劲”、“这会儿真紧张”、“同学们多高兴啊!”由肢解到汇集,串断成篇,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体会到作文有径可寻,排除提笔成文难的心理负担,以增强写好作文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
小学中高年级经常见到的作文题是“记一次活动”,今天,咱们结合《吹鸡毛比赛》、《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野炊》两篇作文说说如何写好这类文章。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季,我校开展了“三跳”比赛活动。第二天上作文课,我让学生写这次活动。不到半课时,大多数同学都写好了,原来他们都是仿照习作例文《课间十分钟》掉头换尾誊写在作文本上的。有的还无中生有地写了“爬竿”(我们学校没有爬竿设备)。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利用习作例文,一步一步启发学生写好这篇作文.首先我写出题目“记一次活动”让大家讨论。问:从题目上能看出记什么活动吗?生:看不出来。问:应加上什么才明确呢?生:应加上活动的名称。板书:记一次三跳活动。问:什么叫“三跳”活动?生:跳长绳、跳橡筋绳、踢毽子。问:把这三项活动缩  相似文献   

11.
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讲评既是一次写作活动的总结,为下次作文练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又是一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评比鼓励的好机会,对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具有很大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作文讲评往往表现得大同小异,单调僵化,有时不但达不到讲评的目标,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增加了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恐惧与疏离。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验,逐步构建起“引·诊·辩·结”四步作文讲评模式。引。即“引趣”,指教师在作文讲评之前,通过“诵读”、“故事”、“范文”、“访谈”、“板画”等各…  相似文献   

12.
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育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阶段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又是教学的目的。”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中师生的学习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也最容易被兴趣所左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注意激发、培养中师生的作文兴趣。目前,有部分中师生对作文的兴趣不高,甚至认为作文是一种苦“差使”,讨厌、畏惧作文。为此,我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中师生的作文兴趣的: 一、作文命题讲点艺术。我国著名画家郑板桥曾经说过:“作诗非难,难为题。”这就是说,好的题目常常给人以未饮先醉的感觉。中师生的作文命题亦然。《我的家乡》、《难忘的一件事》、《我的老师》、《记一次春游活动》、《×××参观记》……这些题目成了传统题,中师生从小学写  相似文献   

13.
上周的作文内容是“记一次活动”,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作文简直是易如反掌。可是当我批阅完了学生的习作,真是感慨万分。在选材上,除了写爬山、拔河、春游等老掉牙的内容,没有一点新鲜事。静下来想一想,又不能全怪学生,老师只顾加大阅读量写作量,不舍得拿出时间组织学生活动。父母从孩子的安全出发,也不愿意让学生自发地组织活动。俗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我决心组织一次有新意的活动。我认为学生只有亲自参加活动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生动形象。组织什么活动呢?我想了好几天。正在这时,我看了《读者》上有一个“国际…  相似文献   

14.
习作要求本次作文是写“难忘的……”。具体要求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这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我们可以写难忘的事也可以写难忘的人。写好这次作文的关键,在于我们能抓住“难忘”写具体,写生动,让读者明白我  相似文献   

15.
习作要求这次作文是写“第一次……”,习作要求详见人教社小学《语文》第八册积累·运用七。习作指导万事开头难,凡事都有第一次。第一次带给我们的冲击力是巨大的,深刻的。要想把“第一次”写好写精彩,老师建议你从以下这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另”类作文是近两年高考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1999年高考作文首次出现“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于是就产生了一些“另”类作文,如山东省一考生的《堂·吉诃德新传》(《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1999年12期),江苏省一考生的《移植记忆》(同上,1999年9期),以文学人物新传和新闻集锦的形式来写,都别  相似文献   

17.
第八册《基础训练3》包括“字·词·句”、“听话·说话”、“阅读”和“作文”四个部分。在“字·词·句”的训练中 ,第一题要求学生熟练拼读音节 ,理解成语意思 ,掌握成语 ,不写错别字 ;第二题要求学生先弄懂词语的意思 ,再找出与各词意思相近的词 ;第三题是认识、掌握多义词的练习 ;第四题是修改病句的练习。“听话·说话”的训练内容是说一次实验的过程 ,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自己动手进行某项实验的基础上 ,把实验过程说清楚。“阅读”部分安排的是一篇介绍手绢的说明文 ,要求学生读懂短文 ,给第一自然段分层。“作文”有两个题目 ,都是要…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十二月中旬 ,我去新余参加江西省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论坛活动。在大会上 ,我聆听了各代表队畅谈有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新思维、新观念 ,深受感动 ,也受益匪浅。特别是江苏省特级教师高林生老师多次提出的“注重情趣教学 ,强调赏识激励” ,我更是深受启发。听一听 ,很冲动 ;学一学 ,很激动 ;想一想 ,很感动 ;回来以后要行动 !不能白学 !这是归来后的一堂作文指导课 ,本次作文要求写“我学会了××”。为了使学生能紧扣题眼“学会”一词 ,我板书了三个字 :不会→会。我正在告诉学生们要注意把学的过程写清楚时 ,范雷同学举手发言了 :“老师…  相似文献   

19.
“注·提”作文教学初探张玉玲“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学的中心是发展语言、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作文教学则是贯穿其整个过程的主线。提前起步是“注·提”作文教学最基本的特点,它一改小学作文建立在一定识字量基础上的教学模式,比普通班学生的作文提前1-2年。在...  相似文献   

20.
一、课题:写清楚一件事[这是学生初一上第二次作文的讲评.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在写自己熟悉的事情的基础上,学习围绕中心、合理地交代记叙要素,自拟题记一次集体活动、一次主题班会或一堂课。学生在启示入题、启示选材后,当堂成文,收阅后进行本次讲评课.]二、教学目的:1、进一步启发学生领会写清楚一件事要注意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交代记叙要素.2、解剖一篇作文,让学生领会自改的要领.三、教学安排:1、提问:上堂作文课上,我们提出的本次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