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城》是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 ,描绘了气势雄伟、高大坚固的万里长城 ,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 ,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文章结构严谨 ,条理清楚 ,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 ,是全文的总结段。一、新旧联系 ,理解总结段 ,设计教学思路在学习《长城》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颐和园》和《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 ,三篇文章写法上有共同点。教学伊始 ,通过一道思考题导入《长城》一文的学习。“找出文章中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 ,在文章哪儿?起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中的关键性句子,一般是指体现了全文题旨的句子。如吴晗《爱国学者顾炎武》开头所说的“顾炎武首先是有气节的有骨头的坚强的爱国主义者,其次才是有伟大成就的学者”;巴金《灯》结尾所说的“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等。它们对全文的思想内容有总启或概括的作用。也有些文章,它们中的某一个句子,虽并未体现全文题旨,但与全文题旨直接有关,即所谓“文眼”,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当然也是文中的关键性句子。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进而理解和把握了文章的题旨,这样的关键性句子一般是不难找出和抓住的。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语段组成的,一个个连缀着的语段反映着作者思维的条理性,理解全文的基础在于对语段的理解。每个语段都有一个中心意思,  相似文献   

3.
《颐和园》是一篇散文 ,全文通过对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这几处景点的细致描绘 ,体现了颐和园的壮美 ,赞美了祖国园林艺术的辉煌成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如何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达到训练重点的要求呢?导读引路 ,简介挂图。“导读” ,简要说明了该组教材的组成、课文的特点、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点以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因此 ,在全面理解课文内容之前 ,若引导学生对导读进行学习 ,学生对整体教材就有一个大致了解 ,读才有方向 ,学方有所得。《颐和园》是七册第七组的第一篇讲读课文 ,引导学生对“导读”的学习 ,学…  相似文献   

4.
教学一篇课文,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寻找中心句。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时也能找到,但却不知道是如何找出来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教给学生寻找中心句的方法,不但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所谓中心句,就是指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中心的句子。它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对中心思想起画龙点晴之作用。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寻找课文的中心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总起句文章开头的总起句,有些是提示全文内容,点明课文中心的。这些总起句往往就是课文的中心句。如《詹天佑》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5.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不同的句子组成的,特殊句子在文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一、放在文章开头的句子这类句子往往具有开篇点题目、交代文章的叙事线索、奠定文章感情基础的作用。如萧乾的《枣核》:“动身访美之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习作教学中,以“写景状物”或“游历”为题材的习作内容占据了一定比重,也一直是习作教学中的难点。和传统的“写人、叙事”习作相比,其观察点多变,描述对象繁多,在文字表达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那么,在习作中,如何引导学习根据观察点的转移,合理布局文章结构,突出重点描述对象呢?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第一及第五组习作虽然侧重点稍有不同,但都是以“写景状物”为主题的,在教学中可以有效整合。两组课文中,《观潮》《长城》《颐和园》等都是经典的写景作品。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第7期的“问题争鸣”栏目中,刊登了陶明国老师撰写的《找准〈赵州桥〉的中心词语》(以下简称《找》)一文。文中,陶老师首先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否定了“雄伟”是《赵州桥》一文第二段的中心词语这一普遍看法:随后,抓住重点句加以分析,得出了“设计”一词才是第二段当之无愧的中心词语,也是全文的中心词语这一观点。否定“雄伟”是中心词,这一点,我也认同;但对“设计”一词是第二段乃至全文的中心词这一说法,笔者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不同的句子组成的,特殊句子在文中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一、放在文章开头的句子 这类句子往往具有开篇点题目、交代文章的叙事线索、奠定文章感情基础的作用。如萧乾的《枣核》:“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二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相似文献   

9.
一、中心句展示主旨。中心句是能概括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全文中心论点的体现,文章其余的句子都要围绕中心句,对中心句进行阐发或论述。如《恰到好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恰到好处。”这就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全文的中心论点。中心句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以开宗明义的方法点明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和作者的主张。如《改造我们的学习》:“我主张将我们全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改造一下。”这开头一句,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明确提出全文的论题,后边四个部分所有的语句,都是对这句话的意思进行分析论述。中心句有时出现在文章  相似文献   

10.
本课第四节是过渡段 ,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并概括了全文主要内容。教学时 ,可抓住这一段 ,带动全篇教学。一、审题 ,找出过渡段。提问 :《伟大的友谊》主要写什么 ?你从课文中能找出一段话来概括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主要内容吗 ?然后通读全文 ,划出过渡段。二、分段 ,依靠过渡段。让学生根据过渡段所含的两个内容分成前后两个分句。讨论 :前一分句“在生活上 ,恩格斯热忱地帮助马克思” ,课文哪几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在共产主义事业上 ,他们互相关怀 ,互相帮助 ,亲密地合作” ,又在哪几小节作了这方面的叙述 ?首尾两小节在文中…  相似文献   

11.
《考试大纲》规定:文言文要能“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它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能读通、读懂,能概括其主要内容和含义;二是能够理解分句之间、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三是能够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或在文中所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则是要求直接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这两种变化提醒我们:要重视文言文翻译的指导和训练。  相似文献   

12.
《赵州桥》一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坚固与美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全文层次清晰,重点突出,语句优美,描写生动。其中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赵州桥的设计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一、资料交流,初步了解桥的设计特点课前布置学生交流有关赵州桥的资料图片或播放纪录片《赵州桥》,初步了解赵州桥的建筑设计特点。以此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为突破教学重、难点作铺垫。二、渗透学法,明确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课文的第二、三段分别介绍了桥的坚固、美观,是课文的重点段。紧扣这两段内容,采用“举…  相似文献   

13.
《赵州桥》这篇课文介绍了世界闻名的赵州桥。它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根据《六年制小学语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教学“序”》的要求,本课教学考虑在继续加强段的训练的基础上,适当进行篇章知识的讲解,为连段成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作些过渡准备,为此作如下的教学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4.
一篇文章,总有一些词语或句子与课文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起着提示全文的作用。这些词语或句子,我们就称为“重点词句”。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那么,如何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呢?同学们不妨(fánɡ)从以下五种方法着手。⒈在文章开头中寻找。有些文章开头一句起着总起的作用,提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课文《嘱咐(zhǔfù)》开头一段话:“母亲给了人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这句话就点出了课文的重点:母亲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⒉在结尾中寻找。有些课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第六册后几篇课文,担负了由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任务。《美丽的小兴安岭》属于这部分课文中的讲读课文。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根据课文特点,加强以下几方面思维能力的训练,使它起到应起的过渡作用。一、抓关键句子,理清文章脉络,加强逻辑思维训练。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只有一句话:小兴安岭的树海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句话既概括了全文内容,又预示了全文的结构,是一个关键句子。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作者观察的对象是“树海”,观察  相似文献   

16.
[能力提升指导]“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几乎每年必考。更重要的是,筛选文中的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把握文章的思路,都离不开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一、什么是文中的重要句子所谓“重要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考生没有理解这些重要的句子,那就无法准确地把握文意。(一)从文章的内容看,不同层次的中心句是重要的句子。在社会科学类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在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7.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内容,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息。因此,明确作者…  相似文献   

18.
《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涉及多项内容 ,其中一项就是“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所谓“重要的句子” ,是指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如果不把握住这些语句 ,就影响理解文章的内容 ,难以把握文章的主旨。可见 ,要想快速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内容 ,把握住文章的主旨 ,就必须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辨别、筛选重要的语句 ,从而达到训练学生快速准确地把握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那么 ,什么样的语句才是重要的呢 ?  一、能够体现作者的用意或主旨的句子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信…  相似文献   

19.
释题小议     
有些课文标题寥寥数字,或者概括全文,或者起着画龙点睛、统摄全文的作用.我们在语文讲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文章标题.文言文标题中的关键字尤其要讲清楚.如《曹刿论战》的“论”,《隆中对》的“对”,《订鬼》的“订”,《察今》的“察”,《原君》的“原”等类关键字,是打开全篇课文的一把钥匙,弄清这些字的含义,对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20.
教学《高粱情》这篇课文时 ,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前面学到的“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及“从内容中体会思维”的阅读基本功 ,通过语言文字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进而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并在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过程中 ,渗透思想教育 ,学习高粱坚韧不拔的品格 ,体会作者对高粱的深厚感情。一、围绕“情”字 ,回归全文 ,铺设阶梯。1 课文的题目是《高粱情》 ,那这个“情”是什么意思?(深厚的感情)2 作者对高粱有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敬佩之情)3 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情?(根据板书、回归全文)4 这样一种感情对作者会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