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近代体育清华大学孙葆洁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进入了近代社会。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和西方近代殖民运动及其势力扩张,奥林匹克运动传人了中国,在经历了初期与中国社会文化及其传统体育的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深刻变化和1915年后发生的新文化运动与五四爱国运动使得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也相应地出现了巨大变革。与此同时,随着一些知识分子对西方思想和先进文化的研究与倡导,作为西方文化重要形式之一的现代体育活动也开始逐渐地传入中国。这些西方现代体育活动的传入与发展,一方面对新兴的奥林匹克运动的传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也对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双方的碰撞和交锋促使更多的人冷静地思考中西体育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从而为中国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初步融合提供了思想基础。它不仅使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现代竞技体育能更好地走进中国社会,而且也为中国传统体育走向世界创造了条件。而由此出现的以竞技体育为特点的奥运模式对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使得传统体育逐步走上了借助奥林匹克文化模式而进行自我改造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新式体育是近代中国文化长河中的一支奇葩,有其独特的文化品质,又彰显出迷人的文化魅力。它为中国接触奥林匹克运动,促使中国体育文化的转型和发展,使中国传统文化和体育文化走向世界作出了奠基性贡献,为今日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作出了准备和铺垫,也为中国体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传统体育是客观存在的 什么叫运动?中国的传统概念和西方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西方体育一般认为运动要有外在的“动”的表现形式。一般认为运动是在超正常呼吸状态下进行的。其最大特点是身体的局部或整体有较大的位移或形变。即有大于常态的“动”。在形式上是严格而明显地区别于睡,坐和站这类一般较  相似文献   

5.
略论“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的瑰宝,对中国、对东方甚至对世界的体育运动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其发展历程中,中国武术不仅汲取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养料,而且汲取过外来文化的养料,特别是在近代,因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影响,才逐渐形成了近代体育的形式,具备了近代体育的特征,从而得以走向世界。因此,进行“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武术的影响这一历史现象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中国武术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相似文献   

6.
在对武术与体育的最新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本质、行为规范、修炼或锻炼的侧重点、运动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即使武术中有体育成分的影子,但最终还是回归于武术范畴。  相似文献   

7.
从比较体育的角度研究西方体育和中国传统体育的异同,对我国体育“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发展和努力吸收、汲取西方体育的精华与优良的体育精神,实现体育文化的发展均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比较法,从体育的本质和起点出发,从社会学的角度阐释了中华体育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趋势的相关信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体育的关系以及与西方文明和传统文化做了综合比较和分析,简单探讨了中华体育文化与现代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为中国体育实体走向新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好理论准备,让中国文化为主的东方文明进一步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近代校园体育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近代校园体育的兴起,与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和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新旧思想的不断冲突、融合,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校园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文化问题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体育理论的发展在近年来的文化研究中出现新的走向,从文化学的视角关照体育这种近代社会文化现象。本文首先初步分析了体育文化(Physical Culture)与运动文化(Sport Culture)、竞技运动文化(Sports Culture)在概念上的异同,然后着重探讨了体育文化的结构和内容,以及体育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超文化性和从属性四大特征。最后阐说了体育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方法,对体育文化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吴蕴瑞作为我国现代体育理论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体育思想的碰撞与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吴蕴瑞的诸多富有开创性的思想观点,为推动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吴蕴瑞基于"身心一元论"的全面发展观,扩大了中国现代体育的教育意义,提升了学校体育的地位与价值;主张体育学术化及其研究成果,开创了中国现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之先河;坚持洋土体育的融合互用,指明了中国现代体育健康发展的方向;倡导体育普及化及其亲力推动,实现了中国现代体育普及化由学者思想到国家体育政策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中日社区体育现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日社区体育的社会地位、管理体制、运动经费、场地设施以及锻炼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社区体育尤其是经费来源和场地设施的发展相对较落后,与日本社区体育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期,也是西方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时期.传教士对于清末民初西方体育文化在近代中国的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促进了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特别是奥林匹克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还引发了中国人体育价值观念的变化,催生了西方体育文化的中国化.清末民初,来华传教士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的路径主要有:大众传播,通过书籍、报刊等印刷媒介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组织传播,通过教会学校、基督教青年会等社会组织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人际传播,通过体育竞赛这种特有形式来传播西方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代女子体育创始人之一、中国体育运动解剖学的创建人之一、中国体育界的第一位女博士张汇兰是能够从"象牙塔"走向"泥巴墙"的体育思想家.运用文献资料法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锦标、体育与舞蹈、体育与教育实践四个方面对张汇兰的体育思想内容及其发展过程进行了梳理.她认为体育属于教育,体育重在普及.普及始于学校,始于优良师资.普及的方法她提倡和缓运动.她的反思意识、担当勇气、奉献精神、实践魄力值得我们当代体育人学习.  相似文献   

15.
堂堂十亿之众,能走向世界独占鳌头的体育项目,体育尖子有多少?真的是中国人天生来就比别人差吗?或者是各界体育工作者努力不够吗?不是,而是我国体育智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体育智力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竞技体育在健身方向的作用进行多方比较 ,并提出 :中国传统体育可以弥补西方体育不足 ,以及激发竞技潜能、消除运动疲劳、开发智力资源等都有独到之处 ,是现代大众身心自我完善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思想的土壤,因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思想,面对社会的发展、现代体育文化和竞技体育的迅速发展,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要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才能使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能够更好地与世界体育文化接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铭 《体育科学》2006,26(10):38-42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就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认为,第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留学生运动,在加快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同时,亦对近代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第二,近代中国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早期时西方体育的引进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引导上;第三,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中,对近代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正> 学校体育过程结构的变革是当今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从对近代的、现代的学校体育过程结构的反思入手,会有助于构建一个新的、更趋于科学的学校体育过程结构。一、近现代学校体育过程结构十八世纪后叶以来,西欧的学校体育一直未能完全摆脱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束缚。“洋”体育传入我国,西方自然主义体育的运动“铸型化”、“要素化”便随之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实用理性相融合。构成了中国近代的重形艺轻体质、重实用轻过程的功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与近代西方体育在哲学基础和价值观念上,虽然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体育文化,但在追求和平、公正,塑造理想人格,促进人的完善和全面发展方面存在着契合点,两种体育文化都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理想。通过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进行了多方面的比较,得出两种体育文化具有互补性,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