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今年是我们国家恢复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30周年。回顾3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3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不断激励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不仅是纪念恢复高考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纪念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等各方面的思想,纪念恢复高考制度在重建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我们国家恢复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三十周年。回顾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三十年前,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恢复高考制度对中国社会带来的深刻影响,并不断激励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高考制度改革,为促进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这个意义上,纪念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周年,不仅是纪念恢复高考制度本身,更重要的是要纪念邓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等各方面的思想,纪念恢复高考制度在重建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尤为重要的是为我国在新时期及其后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意义重大,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一方面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因此,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不仅具有很深远的历史意义,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恢复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30周年,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考试中心在广东东莞召开座谈会,邀请部分长期从事高考工作的老同志回顾邓小平同志领导恢复高考的历史功绩。畅谈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高考改革取得的伟大成就。我们根据老同志们在座谈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出部分同志的发言摘要,供读者阅读。  相似文献   

5.
姜刚 《中国考试》2007,(8):8-11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不仅有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纪念恢复高考制度30周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一方面回顾小平同志在教育界拨乱反正的伟大创举,回顾高考30年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重要的是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纪念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题材的影片<高考1977>,3月12日在北大百年讲堂举行了隆重的献映活动.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袁贵仁出席献映仪式,中组部、中央文明办、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团中央,国家广电总局的有关领导出席了活动.  相似文献   

8.
刘海峰 《教育》2012,(17):58
今年是恢复高考35周年。在2007年恢复高考30周年的时候,曾引起全国媒体的"集体性怀旧"。但很少人知道或意识到,今年又是高考制度建立60周年,更是一个重要的纪念年。其实,1952年中国建立高考制度,在世界各国中最早主要采用统一考试成绩来录取高校新生,是世界高校招生考  相似文献   

9.
杨学为 《中国考试》2007,(12):37-41
2007年,邓小平逝世十周年,恢复高考三十周年。三十年前,在邓小平领导下,高瞻远瞩,大刀阔斧,废除推荐,恢复高考,吹响了中国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号角。本文仅以大事记的形式,记述邓小平领导恢复高考的历程,重温邓小平的有关论述,以纪念这一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件,表达我们对邓小平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10.
胡洋  张航 《考试周刊》2007,(50):1-2
高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人才选拔制度,更是一个通过选拔社会精英来规范整个社会发展取向的社会制度,所以当年的恢复高考对于中国最大的意义在于它引领中国回归理性:恢复高考成为全国思想解放的先声;恢复高考在全社会重新树立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恢复高考恢复了社会的公平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考改革已取得很大成绩,但远未达到理想状态。改革不能止步于此,需要从四个方面继续深化;即如何更科学、准确地选拔人才;如何引导中学推进素质教育;如何引导和促进学生科学地学习;如何保障和促进高考公平。  相似文献   

12.
高考制度是在我国特殊国情、读书至上的社会心理、重知识的教育传统和重文凭的用人机制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这种招生考试制度表现出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凸显出不少弊端,应从考试理念、监督机制、考试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加大力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至今已三十年了。三十年来,中国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从建制以来,一直在改革和争议中前进,在为高等教育选拔了大量可造之材的同时,也经受着历史与时间的严峻考验。历史与现实证明,恢复高考功不可没,高考制度不可废除,但应深入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使之成为人民满意的高考制度  相似文献   

14.
从广东高考科目设置改革的实践看高考与基础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密不可分,应充分发挥高考对基础教育的积极导向作用。本文从广东省高考改革的实践,论述了高考改革与基础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面,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一致;在基础教育尚未建立完善的自身评价的制度前提下,高考不能是单纯的选拔性考试;基础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与统一的高考须在保证公平性的前提下实现;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的改革受制于高中课程改革但不等同于高中课程改革;高考自身的局限性对基础教育改革的制约。最后提出高考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并行。  相似文献   

15.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历史不一定会记得77级具体个人的功名与成就,但一定会记得77级整个群体的命运与作为;历史不一定记得每一年的高考,但永远不会忘记1977年恢复高考。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视野下的高考制度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考改革要把握正确方向,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高考改革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二是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的关系;三是认知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关系。这是高考改革的权力观、公平观与素质观,也是高考制度改革的趋向。  相似文献   

17.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引发不公的根源,在于政府行政主导体制下的教育资源垄断分配,因而在现行体制下推出的任何改革措施都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我们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讨论如何治标,理论上可行的办法是“分配名额,各省自定分数线”。虽然分配名额有一定标准可依,但实际操作难度甚大。  相似文献   

18.
目前的人才选拔和培养体制过于片面和功利,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面试录取形式,是我国高考录取体制和方式的重大改革,如能坚持和不断改进,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多元化是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多元化的实质是价值多元,是对"统一笔试招生"和"唯分数标准"的超越,应该在认同和协调多元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高校招生主体、形式、内容、标准的多元化,以适应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高校办学特色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