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研究以南京市T中学高中生QQ闲聊行为调查为基础,运用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索高中生在QQ闲聊中的情感体验。借助现象学理论将高中生的情感体验总结为指向自我的情感体验和指向交互主体间的情感体验两个维度,每个维度又分为三个层次。指向自我的情感体验分为即时的快感、自我的释放、对现实的逃避;指向交互主体间的情感体验分为情感共有、情感参与、情感认同。本研究以现象学视角探讨QQ闲聊对于中学生的意义,分别为自我空间的意义生成和主体间性交往空间的意义生成。  相似文献   

2.
创作过程是由动力情感、主体情感、体验情感、对象情感共同作用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动力情感具有偶发性、持续性、变化性、自控性的特征;主体情感具有稳定性、倾向性、理智性的特征;体验情感具有实践性、本真性、多样性、深刻性的特征;对象情感具有审美性、自主性、感染性的特征。动力情感推动主体情感和体验情感的活动,主体情感一方面融化在对象情感之中,一方面又跳出来,从理性角度对对象情感进行价值判断。在判断过程中,相互冲突,相互搏斗,相互突进。体验情感是主体情感和对象情感的中介。对象情感一方面接受主体情感的渗透,一方面反向刺激主体情感。  相似文献   

3.
职业体验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以学校、企业紧密对接为前提和基础,以社会实际企业文化、.Y-作岗位任务为背景,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共同完成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情感陶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注重情感体验。”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教师要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情感的体验.道德教育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情感体验实现道德内化.所以,道德教育应以情感体验为起点,引导学生在生活世界中和主体间的理解中提升德性,从而达到德育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现在孩子的课余生活很单一,他们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而新课程越来越关注和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的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而乡土文化中寓美于情、以情育美的方式能很好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能更好的关注生活中的美!将临海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以教师积极的情感为载体,激发学生情感;从学生主体的生活入手,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肯定,培植自信心理;让学生放飞想像和联想,释放情感;观察文中插图,组织生本对话,展示独特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情操四个方面,叙述了加强学生主体的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情感体验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体味文本内容的同时提高语言能力,增强文化意识,提升思维品质,发展学习能力。笔者结合绘本教学实践,从研究绘本、层次解码、多维挖掘三个方面深入探讨情感体验在小学英语绘本中的运用实践,带领学生在深层阅读中体会故事情感、丰富情感体验、引领情感升华,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获得积极正向的情感体验,成为情感价值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学习的知识建构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因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的诸种差异性所造成的文学接受过程中的隔阻现象,其中视听感觉经验的不同,生命体验情感体验的差异,分属于不同的文化时空造成的不同的审美价值判断及接受主体的审美心理定势等等,是造成文学接受隔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环境艺术是以“人”为主体的艺术;环境艺术是一种体验艺术;环境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人的欲望、情感、文化、观念等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亮 《广西教育》2014,(21):33-34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将美育定义为情感教育,并认为美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审美情感体验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体验是主体对自我存在方式的高度自觉,或者说是主体对自我心理活动的瞬间体悟。审美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体验活动,包含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知、想象、理解等,并伴随复杂的情感状态。  相似文献   

12.
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欣赏主体要准确细致地体验作品的情感内涵,与欣赏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及情感密切结合,不同的人会对同一首作品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是情感体验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教学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教学并充分发挥体验的学习功能和优势的一种教学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从内涵的界定来说.体验式教学,是体验主体(也即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对自身行为或周围的事物特征进行感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而情感又促进体验主体对自身行为和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理解和产生丰富联想,进而产生领悟。生成意义,形成经验,融合修养,最终生成知能修养。达到提升主体相关素养的学习目的。语文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助于生命质量提升、主体自身成长的学习方式。在主体生命体验中,主体的情感和理智得以和谐发展,人的自我也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所谓体验,应当是指主体通过亲历获得相应的情感和认识。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加强情感体验,而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笔者试图结合自己的教学实录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体验的方法,努力让体验充盈阅读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情感的主体性特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人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是不可取代的。凡真实的情感都具有唯我性亦即主体性。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双向对象化的活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不管是教学还是活动,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16.
体验阅读在倡导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大背景下.继承中国文化传统教育中重体验、重感悟的特质.又借鉴现代语文阅读心理学对个体自我阅读活动的研究成果。它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通过唤醒、调动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来与文本碰撞、交流,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灵自由性和主体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7.
德育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往往决定德育教育的成败,要调动接受主体积极性主动性,情感体验是保证,而情感体验的实现,依赖于情境教学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要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要有情感激荡于课堂,要有美感震撼于课堂”,必须建构充满诗意的语文课堂。“鉴赏文学作品是一种积极的审美活动,主体精神的投入、情感的活跃,不能只有理性的分析而没有审美的体验,而审美活动的目的,是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家赋予其作品以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精神领域,滋润他们的心灵世界,在情感的熏陶中体验并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9.
课程标准将“体验”纳入了过程性目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体验”既是一种活动,也是活动的结果。作为一种活动.即主体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作为活动的结果.即主体从其亲历中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参与,获得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消极的情感体验.虚妄的泡沫体验.  相似文献   

20.
文学欣赏是一个对原有文学作品及文学活动进行解读、剖析、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是一种以文学形象为审美对象所进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审美活动。文学欣赏的效果如何,与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情感体验、知识储备、文化素养等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培养审美趣味,提高文化素养是欣赏者进行文学欣赏活动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