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立面的同一与斗争是对立统一规律的中心内容,是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弄清矛盾的同一性以及它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理解矛盾的斗争性以及整个对立统一规律至关重要。一所谓矛盾,就是对立面的同一。矛盾双方的基本关系,就是又对立又同一。矛盾的斗争  相似文献   

2.
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一分为二”,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扫除林彪、“四人帮”制造的混乱,坚持辩证法观点是十分必要的。毛泽东同志说:“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什么是“一分为二”?“一”就是矛盾着的统一体,对立面的统一性;“二”就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因素、两种趋势;“分”就是对立面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以及分化、分解和转化。简言之,即统一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具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倾向,正是由于这种矛盾才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可见,“一分为二”首先是表示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的绝对性。按照辩证法的观点,任何一个统一物都是由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对立双方互相联结、互  相似文献   

3.
矛盾的同一性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吗?我们认为不是。以下,从几个角度加以说明。第一,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统一物中的地位和作用看。同一性的两种情形,是统一物中两个对立面固有的特性。没有这两个特性,就不能形成统一物。同一性的意义,正在于它是统一物存在的条件。同一性表现的是统一物稳定、平静的方面,是肯定、维护统一物的方面。在对立双方互相依存之时和在互相转化之前的量变状态中,统一物的质的规定性并不改变。换句话说,一个事物,一个客体所以处于暂时稳定状态,主要是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因此,我们认识一个事物、客体或现象,就是从对立面  相似文献   

4.
哲学上派别繁多,按其对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看法,划分为相对立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作为一对矛盾来说,它们之间又是互相依存的,彼此在斗争中得到发展。没有唯心主义也就无所谓唯物主义,同时,它们又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毛泽东同志指  相似文献   

5.
<正> 本人曾撰文对哲学“矛盾”概念的含义作了新的探讨和阐释,认为,“矛盾”概念有两个含义:一是作为性质范畴—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两极对立(或自身背反)的性质;二是作为关系范畴—指事物内部两个对立面之间或两个相关事物之间所具有的不平衡、不一致、不协调或互相排斥、互相否定的关系.基于对“矛盾”概念含义的这一新的理解,对于矛盾的普遍性、绝对性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原因等问题亦应相应地作新的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同一性的相对性与斗争性的绝对性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唯物辩证法的一个科学原理,也是我们在哲学教学中公认的一个理论难点。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联系过去讨论中的有关看法谈些粗浅认识,不妥之处希望得到批评指正。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之间的两种属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结,表现为: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表现为对立面之间的相互否定的趋向。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同时存在紧密结合的。我们所说的同一,乃是相互区别着、斗争着的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没有相互区别和相互斗争着的对立面,当然就无所谓同一,同一只是表示着有差别的东西之间的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同样,我们所说的斗争,乃是互相依赖着、  相似文献   

7.
<正>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就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而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严”与“爱”是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一对矛盾。二者既互相依存又互相排斥。“严”是“爱”的表现,“爱”是“严”的前提、基础,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动力。爱之深、求之严,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爱相济。  相似文献   

8.
一、关于矛盾的含义1.辨析: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互相排斥又互相斗争的关系。此观点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只看到了矛盾的斗争性,而忽视了矛盾的同一性,因为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二是把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性的关系仅仅理解为在事物内部存在是不妥当的,它也存在于事物之间。例如,学校里的教和学是学校内部的矛盾,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而学校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各有哪些表现?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对矛盾双方之间所有“对立”和“统一”的具体表现形式的抽象与概括。…  相似文献   

9.
联系与矛盾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对于发展和完善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是很有意义的。故不揣冒昧,略抒已见,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一在辩证法中,联系是指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之间及其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矛盾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的关系。就整个世  相似文献   

10.
辩证的法则,是艺术的根本法则.在诗歌创作中,情与景、动与静、多与少、大与小、虚与实、正与反、形与神、曲与直、巧与拙……都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对立和相互转化.诗人应该用艺术的辩证法正确处理好这一对矛盾,使之和谐地统一在诗的艺术体中.新时期的诗人们,要自觉地学习唯物辩证法,用马列主义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借鉴前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吟颂出我们时代的新诗来.  相似文献   

11.
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在解决矛盾的运动变化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也要借助于在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思维的发散与聚合的矛盾关系,而这,正是课堂教学中“放”与“收”的问题! 思维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创新思维则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的思维.在创新思维中存在着一对主要矛盾,那就是思维的发散与聚合。思维的发散与聚合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彼此互相排斥;他们又是统一的.彼此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12.
党政分开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环节。为了促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党政关系有一个科学的理解。党和政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二者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彼此依存。所谓互相对立,就是说党和政各有不同的职能、不同的使命、不同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  相似文献   

13.
<正> 进攻与防守是篮球运动的一对矛盾。由于对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对抗和互相促进,推动着篮球运动向前发展。因此,运用辩证的观点揭示和处理这对矛盾,对指导篮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对攻守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之间存在着统一与对立的矛盾关系。现在单就字音来谈它们的对立面。现代汉语标准音已经推广50多年了,成效颇为显著。但同时也存有这样的事实:在古  相似文献   

15.
姜秀芳 《考试周刊》2007,(40):89-91
传统意义上语言学家们认为对立反义词属于反义词,是其分支之一,对立反义词包括亲属关系、时空关系、方向关系等等诸多关系,这些成对词之间互相依存,形成对立统一体。但亲属关系词中,有一部分成对词不属于对立反义词,本文用句子换位来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中,一直存在关于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对立的或者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极端思想。文章认为宗教和法律实际上都是在理性这一更大范畴下的两个不同概念,分别对应着理性在精神领域的升华和理性作为规则的实践。因此,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两个在理性之下和谐共存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既不必然对立,也不是互相依赖,而是各有其自己的领域和作用。认为宗教和法律之间关系天然对立或者是密不可分的说法都是对两者地位的错置,继而引起的对其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7.
<正>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恩格斯专门论述过事物的同一性问题。他认为,事物在每一时刻既是它自身,又不是他自身。a=a,但同时a≠a。这就是说,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正是由于存在这种矛盾,事物才能变化和发展。列宁研究了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他认为,辩证法就是“研究对立面怎样才能同一,是怎样(怎样成为)同一的”学说。列宁把同一看成是矛盾对立双方所处的一种状态,他还没有明确把同一看成是矛盾的一种基本属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中,一直存在关于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对立的或者是密不可分的两种极端思想。文章认为宗教和法律实际上都是在理性这一更大范畴下的两个不同概念,分别对应着理性在精神领域的升华和理性作为规则的实践。因此,宗教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两个在理性之下和谐共存的概念之间的关系,它们既不必然对立,也不是互相依赖,而是各有其自己的领域和作用。认为宗教和法律之间关系天然对立或者是密不可分的说法都是对两者地位的错置,继而引起的对其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 ,矛盾总是普遍存在的。物质与精神之间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 ,世俗世界与宗教世界之间 ,自由与法制之间 ,民主与集中之间 ,统一与独立之间 ,战争与和平之间 ,成功与失败之间 ,爱情与婚姻之间 ,爱与恨、悲与欢、离与合、远与近、快与慢、美与丑、大与小、多与少之间等等都既存在着相互对立的属性 ,又存在着相互统一的属性 ,构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在现实生活中 ,面对矛盾着的事物 ,有时我们能把它们统一起来 ,把矛盾解决了 ;有时我们很难找到解决矛盾的办法 ,或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或互相走向对立。所以 ,在矛盾中寻求统一…  相似文献   

20.
联喻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互相依存的比喻连接成为整体的比喻群。联喻有两个特征:一是相关性,本体之间、喻体之间都有某种关系;二是呼应性,前后比喻之间往往互为条件,孤立地看其中一个比喻似乎十分平常,但将几个比喻联系起来着眼于它们的呼应关系,会感到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