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1 毫秒
1.
我们知道,作业布置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把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初步实践,更是教师了解和检查教学效果的一个窗口。但是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机械的、重复的作业练习,仍在压抑着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课程标准》为小学数学教学指明了新的航向,也引领我们提升了作业设计理念,促使我们对数学作业有了新的定位。新课程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应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相似文献   

2.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落实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过程中,对作业与练习应如何的设计,真正还学生一个丰富多彩的作业与练习世界,使学生的作业成为学生在知识海洋里扬起风帆的桨和船呢?我们积极进行了相关探索、反思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自今年江苏省委颁布“五严”后,如何合理有效的布置作业已成为我们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英语作业的问卷调查分析当前作业中存在的弊端,着重论述如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英语作业的设计与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突出英语作业设计的趣味性、探究性、层次性和实践性,以及作业批改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4.
杨琼艳 《现代教学》2005,(10):44-44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注重学生的重复和模仿,冷落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二期课改的核心精神出发,对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重新的审视,以赋予它新的价值: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进行技能训练的重要手段,更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黄金刚 《广西教育》2013,(45):52-52
预习作业作为数学课堂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认同。量的积累当然就无形中引发了我们对预习作业质的思考——预习作业有用吗?这个看似不是问题的问题却常常让我们这些亲身实验者回答得似是而非,“好像有用,又好像效果不大”;“有的课还行,有的课不能预习”。面对这些来自一线教师的声音,我们不禁要问:究竟是预习作业这种形式有问题,还是我们对这种形式的理解有偏差?基于这个问题,笔者想通过一些教学实例来谈谈自己对预习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6.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学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在落实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理念过程中,对作业的设计与布置,积极进行反思、探讨、实践,不断拓展作业练习的空间,努力使学生自主自愿地接受作业,尽情尽兴地享受作业,下面以语为例谈谈作业设计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作业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必要途径,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方法。作业评价在小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新课改进行得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某些教师对作业评价却仍然走在一条“传统化”的老路上。单一的等级制评价,看到的只是“冰冷”的等级和“无情”的勾叉,仅仅反映学生作业具有的水平,忽视了对学生作业行为过程的引导,久而久之,一些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8.
安静 《中学文科》2007,(11):87-88
作业批改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了解和检查学生学习的重要窗口,是教师教学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作业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然而,我们很多英语教师平常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打分、测验考试等,却很少花时间和精力在学生的作业批语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刘定一 《上海教育》2007,(9A):61-62
教学要改革,作业当然也是要改革的。首先我们要澄清一下作业的作用。作业是完成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采用Anderson和Krathwohl等人(2001)对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1956)进行修正的话语体系,他们把教育目标分为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级。以往的作业一般都是针对低级教育目标的,如背诵范文、操练四则演算、做代数应用题之类,其训练的能力都在前三级上。怎样针对后三级目标设计作业,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创造能力,就是作业改革的重点。作业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接口就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合理布置,认真批改作业,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减负”大潮的冲击下,不少教师歪曲了“减负”的本意和实质,作业及批改这个较为薄弱的教学环节,更趋淡化以致有些名存实亡了。随意布置,马虎批改作业的现象,在我们的常规教学过程督查中时有发现,真让人忧心忡忡。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作业及批改对教学质量的贡献率,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作业的意义、设计和批改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并愿以此抛砖引玉,引起各位同仁的再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语文教师在学生作业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依据课程改革的要求,重新全面认识作业的意义,赋于它新的价值,让课后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学习、培养能力的园地。  相似文献   

12.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我们的语作业一般是让学生抄写生字词、背诵课、完成思考与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比较单调枯燥,缺乏弹性,离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较远,难以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布置作业时,学生也只是机械地完成,评讲作业更是毫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对语课外作业的设计进行了改革,在巩固一些必备知识的基础上,增加趣味性作业,以弥补课堂作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业是我们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主要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这些均是我们检测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及合理性,对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及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充分发挥作业对语文教学的实际价值,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作业,我们应当积极优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4.
刘晓明 《农村教育》2005,(12):32-33
谁也很难说清楚,作业是从哪朝哪代伊始的。但是,谁也清楚只要入学读书,教师必须要布置作业。在人们的头脑中。老师为学生布置作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作业种类也是多种多样,课堂作业、课后作业、小组作业、家庭作业……数不胜数。作业已成为老师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和把握程度的抓手。或者是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提高的武器。或者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工具。作业已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形式不可替代的。几年来,我校在作业评改上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下面就谈谈我们的做法,与大家共鉴。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作业设计中,要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近年来,我们在作业改革研究中,将语文学习的重要形式与内容──作文,引入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之中,展开了数学“作文”的实践与探索。   一、小学高年级数学“作文”的思考   据我们对小学数学作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小学阶段数学作业基本上是以巩固数学知识为指导,以课本习题为重点,教师布置为中心,追求考分为目标。因此,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教师精心设置作业,能够更有效的反馈教学信息,检查教学效果。而学生也能够更好的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因此对作业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使作业的效率更高,我们需要突破传统作业的瓶颈,寻找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评价和检验教师的教学效果,检测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从而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高中4Jc~-教学实践,介绍了层次性作业、情境性作业、开放性作业、探究性作业、动手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供同行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8.
晚上女儿对我说:“今天我们的作业多了,因为我们组一个同学说话了,所以老师就惩罚我们这一组的学生多做一遍作业。就怪那个同学,要不是他,我们就不会做这么多的作业了!”女儿愤愤不平地说着。  相似文献   

19.
共同的作业     
游睿 《教师博览》2004,(8):33-33
在这所拥有近两百人的村校里.我陈进、坝军是仅有的三个老师.每天我们不仅明显地感触着白天热闹和夜晚孤寂的对比,更重要的是.要认真面对堆积如山的教学任务。备课,改作业.尤其是作业,份数多得够呛。作业再多,我们都不能不去改的。  相似文献   

20.
化学作业作为连接教与学的重要纽带,在化学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化学作业重视对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强化练习,作业内容和形式单一,要求程式化,模仿性强,无法顾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新课程理念下,作业设计强调多动手、动口、动脑、集体讨论,作业设计策略可从让作业满足差异,让作业丰富多彩;让作业回归生活,让作业横向联合;让作业充满生机,让作业促进发展等几个方面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