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杰克·克鲁亚克是垮掉一代文学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他自我流亡与放逐,反传统反社会,以嬉皮士的生活方式对抗传统的社会体制和价值观念.克鲁亚克出生于天主教家庭,他探寻新的生活模式,向东方文化寻求启发,参禅静坐,将禅宗思想与小说创作有机结合,在失望与痛苦的边缘寻求自我救赎和解脱之路,实现终极意义上的个体自由.  相似文献   

2.
"垮掉一代"的精神并不像字面意义揭示的那么简单,从社会文化背景、精神和文化渊源、美国文学传统三个方面探索"垮掉一代"的精神实质,突出其精神中反传统反体制,追求自我和自由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在路上》中"垮掉的一代"。认为小说反映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青年人不安于传统、逃避现实、追寻刺激的生活方式、崇尚自然的精神状态。主人公多次横穿美国大陆时所走的路正是"垮掉的一代"的精神之旅。  相似文献   

4.
美国后现代小说是在打破传统的后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诞生的,具有反体裁、反情节、内容晦涩等特点.通过探讨其创作形式、表现手法、叙事顺序的“荒谬”性,来揭示后现代作家的真实写作目的.其旨是激发读者深刻地思考,以便更清楚地认识现实.这对正确理解美国后现代小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垮掉的一代"文学属于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作为二战后美国文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流派之一,其作者以一种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和文学试验来反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和市侩文化,追求极端的个性自由,在生活中放浪行骸,在文学中蔑视传统."垮掉的一代"在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形成了巨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和其代表作<在路上>,在西方文学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反主流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兴起了所谓"自发性写作"和"生活实录"小说,即颠覆传统的写作方法,以漫无情节的随意性和人物行为的不确定性,表达与主流观念、社会准则相对立的惊世骇俗的疏远异化意识。杰克.凯鲁亚克是这一文学流派的精神领袖和代言人,其在1957年出版的《在路上》等一系列作品,也是这一写作风格的滥觞之作。  相似文献   

7.
作为凯鲁亚克的第二部小说,《在路上》不仅是其"自由式散文"的完美演绎,更是以凯鲁亚克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之最清晰、最重要的表述,因为无论从叙事特色,还是从人物形象,抑或从主题传达来看,它都最集中展现了凯鲁亚克对小说创作艺术乃至人生价值的永恒无止的追求。基于此,本文立足文本,拟从叙事、人物、主题三个方面深入探究凯鲁亚克小说创作的卓绝之处以及其独树一帜的人生追求,以此彰显其小说创作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其叙事、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方面入手,分析了洛奇在<小世界>创作上,大胆采用现实主义传统的叙事策略、人物塑造、情节构思手法,对后现代小说创作模式进行了有力反拨,充分肯定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预示着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在二十一世纪文学创作的强势复兴巳成定局.  相似文献   

9.
纳博科夫《微暗的火》是典型的后现代实验文本,它以文体混杂、情节零散和意义含混等反传统的文本表现形式,将后现代小说中的“反小说”现象、故事情节结构的断裂以及终极意义的不确定性推向极端,使后现代小说成为自我解构的文本.以《微暗的火》为代表的后现代小说将传统文学的“可读性”转向“可写性”,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本的封闭性.它大胆尝试,广泛创新,鼓励读者积极参与,使得后现代文本具有了更为广泛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袁蕾 《考试周刊》2008,(6):135-136
杰克·凯鲁亚克的代表作,"垮掉派"的圣经<在路上>记录了"垮掉的一代"的不羁生活:无目的地在公路上游荡,借由酒精、性、爵士乐甚至毒品来获得刺激,颓废的生活表态下隐藏的其实是"垮掉的一代"对二战后60年代压抑的社会的反抗以及对极度精神自由的追寻.在垮掉派的生活中,音乐狂欢是其追寻精神解脱和终极刺激的生活一个典型侧面.本文从<在路上>的爵士音乐会场景入手,结合"垮掉的一代"生活中的其他狂欢化场景,援引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以及尼采的酒神规则,对<在路上>一书中所表现出来的垮掉派的生活背后所隐藏的人生终极目标做出了揭示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美国历代作家都记述了人们的寻梦历程.克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也探索了二战后的年轻人对美国梦的追寻.尤其是以迪安·莫里亚蒂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对新美国梦的追寻和探索.从他们的寻梦历程,我们体会到"垮掉的一代"在精神领域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12.
现代小说美学发端于"五四"时代,就其审美特征来看有四个方面:典型的性格,人物内心刻画的深度与广度,叙事写情方面的变化,叙事的角度.情节与心理的结合,要求小说的情节逻辑发展和人物性格发展取得一致,小说家应是社会心理学家,小说描写焦点从故事转向人物,从动作转向心理.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和借鉴"五四"新小说以及西方小说创作技法的基础上,张恨水在其小说文本的叙事中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显著特征.他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时间三个方面均对传统章回小说做出了富有现代性的改造.相对传统小说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全知全能叙事,张恨水小说的主要叙事特征表现在以"人物"为结构中心的限知叙事,及其文本的缓慢叙事和多变的叙事顺序上.  相似文献   

14.
惠兆阳 《华章》2007,(3):126-126
在后现代浪潮中,美国的"黑色幽默"文学开创了小说之先河的美国作约瑟夫?海勒也因此成为划时代的人物而载入文学史册.书中收录了十二位作家作品中的精彩片断.它的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叙事结构,用喜剧手法处理悲剧内容,在"黑色幽默"中,这三点特征都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5.
试析《在路上》作品中“垮掉一代”的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垮掉的一代"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场文学、文化、社会运动。本文通过分析"垮掉一代"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在路上》,来试图阐释"垮掉一代"在疯狂外表下的真实精神追求,并探究它所与美国历史上追求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这一精神传统的一脉相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郑伯克段于鄢》为例,从情节、人物、环境三方面看《左传》的叙事特点。其叙事情节曲折、变化莫测,人物语言个性化,环境描写与叙事的谐调周密直接深刻的影响了后世小说。  相似文献   

17.
二战后的美国文学进入了相对沉寂的十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才逐渐涌现出诸如“战争文学”“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文学流派。这其中,剧作家爱德华·阿尔比运用无序的叙事和荒诞的人物情节设计揭示生活本质的特点毫无疑问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为文学发展的产物,阿尔比剧作中黑色幽默元素的出现就有了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唐纳德·巴塞尔姆以其对小说创作技法的大胆创新,和对传统小说风格的颠覆成为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先锋派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后现代作家的新一代之父"。其代表作《白雪公主》因其强烈的后现代主义特征而被奉为后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本文将从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和语言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中所采用的不确定的叙事策略和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文艺民俗美学的视角,对鲁迅小说之民俗美予以探析.鲁迅小说从民俗视角设置和推进小说的情节,表现出民俗视角的叙事美;鲁迅小说着力表现社会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并始终把人物置于其赖于生存的民俗环境,通过对民俗生活及文化心理的描写,捕捉人物性格和行为的动因,真实而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灵魂;鲁迅小说还特别重视并善于把握民俗事象的意蕴,从而使作品具有厚重而深邃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垮掉一代的精神探索与《在路上》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美国垮掉派运动挑战由冷战狂热与清教传统共同创造的高压社会和主流文化.垮掉一代在本质上是叛逆者和探索者.这场运动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对压抑人性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叛逆和探寻新的信仰、探寻如何在现代世界维护和发展人性所做的精神探索.凯鲁亚克的小说<在路上>最全面地表现了垮掉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最深刻地探索他们不懈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揭示了他们身上的弱点,可以说是垮掉派运动发展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