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爸爸妈妈总爱在一起品对联 ,作对联。耳濡目染 ,我对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觉得作对联其乐无穷。去年腊月二十八 ,吃了团年饭 ,我们一家三口开始讨论今年春联该怎么写最妙。爸爸是作家 ,有意考我让我来作。毕竟我喝的“墨水”少 ,害怕作不好。爸爸鼓励我说 :“儿子 ,别害怕 ,试试总行的。只要你根据我的提示去思考 ,一定能作出不凡的对联来。”我欣然应允了 ,因为我也爱作对联 ,趁此机会看看我的实力。“春联要能体现时代精神和人们的美好愿望 ,辞旧迎新是春联的主题。今年属什么 ?明年属什么 ?”“今年是蛇年 ,明年是马年 ,龙对马是工对。…  相似文献   

2.
一、对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依据 两语相对,应用性极广的对联是我国独有的古老的文学样式。虽然目前语文教学大纲对对联知识并未作学习规定,教材也未把对联知识作一种文体知识进行介绍,参考资料中也不重视对联,中学语文老师也较少提及对联,但这并不表示对联不重要。我认为中学生学习对联知识很重要,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讲对联用对联、教学生写对联更为重要。这是因为:  相似文献   

3.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4.
覃宁 《老年教育》2009,(7):44-44
平生第一次写对联,是在年轻时初恋失败之后。那时的我,满怀激情地给一位姑娘写去了情书,却发现她已经名花有主了。于是将一句古诗和一个成语稍作修改,也不管工整与否,作了一副自嘲联:“自作多情应笑我,总步他人身后尘。”如今看来,那与对联根本不搭界。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常作对联。他们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入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有的对联中,还有趣味十足的数学题呢。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遇到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有141岁高龄。当时,乾隆皇帝作了一副对联赠给老人:花甲重开,外  相似文献   

6.
李良旭 《少年月刊》2014,(11):32-33
祖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特别喜欢写对联,每年到了春节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就会请祖父写上几副对联。那大红的对联贴在大门上,红红火火的,渲染了节日的喜庆气氛。祖父每写好一副对联,总是对着对联,轻轻吟咏着。听着从祖父口中吐出来的那朗朗上口、对仗工整、平仄押韵的对联,我感到祖父很了不起。我抬头看着祖父,心想,如果我也会像祖父那样写对联就好了。  相似文献   

7.
我从小就喜欢对联。那时家里穷,特别盼着过年。腊月二十八,家家户户贴对联。对联一贴,年味儿就浓了。我跑到大街上看对联,读读这家的,瞧瞧那家的,心里甜滋滋的。大年初一拜完年,我又跑到大街上看,遇到好对联,一遍又一遍地读,对那些字写得好的,还摇头晃脑一笔一画地模仿。  相似文献   

8.
我作挽联     
挽联是对联的一种,表达人们对逝者的怀念、祭奠、肯定、褒奖感情。我保存的对联资料中,有很多名家和一般作者为名人和普通人作的挽联,其中佳作甚多,咏之再三,嗟叹不已。  相似文献   

9.
假期里的一天,我看到姥爷在红纸上写着许多优美的对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缠着姥爷教我写对联。姥爷拗不过我,便对我说:“学对联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啊!对联分为上联和下联,不仅要对仗工整,而且平仄都有一定的规律。你有信心学吗?”“有!”我响亮地回答。  相似文献   

10.
课文《狱中联欢》中有很多对联。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对联,所以我特意用一节课的时间跟学生讲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我先让学生去找自己喜欢的对联,再给学生讲解对联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巩固有关对联的知识,学完《詹天佑》一课后,我设计了一个语文实践活动。我对学生说:“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他的事迹非常感人。让我们来写副对联歌颂他。同桌可先讨论一下,想一想应当怎样写,最好能押韵。”  相似文献   

11.
左修忠 《湖南教育》2004,(23):33-33
去年放寒假,我根据教材内容,给学生布置了一道特别的假期作业:抄对联、赏对联、写对联,让学生在假期广泛参加实践活动,积累对联,然后在开学后举行对联鉴赏、交际和书写活动。  相似文献   

12.
对联 ,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对联有许多讲究 ,写谜题对联难度更大 ,要十一、二岁的从未接触过对联的现代小学生写出对仗工整的对联 ,行吗 ?出乎意料的 ,我班学生竟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而且还啃得津津有味呢 !一、什么是对联 ?“什么是对联 ?”学生用好奇的目光问我。我不慌不忙地边写边念 :“问生意如何 ?打得开 ,收得拢 ;看行情怎样 ?醒的少 ,迷的多。”告诉他们这便是一副对联 ,继而神秘地说 :“上联和下联要我们各猜一样商品 ,能猜出来吗 ?”孩子们说 :“是伞和酒。”还回答了理由 ,在回答中 ,学生明白对联要抓住所述事物的特征。“比较上…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种文学样式。为帮助学生既获得一些对联知识,又温习了课文,我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举办了一次活动,名日:“对联与课文”大观园。我采用了分组抢答形式,学生反应热烈,收到了理想的效果。现将内容稍加整理,以献给读者。一、写出下面对联的作者:  相似文献   

14.
胡适《日记》1930年3月2日记: 储皖峰先生来谈,他说,他集了我的话作了副对联: 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 少说点空话,多读点好书。  相似文献   

15.
对联是我国富于民族风格的独特艺术。中学生掌握了写对联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对对联的艺术,既有利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丰富知识,更有利于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我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开展写对联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结合学生思想,讲古今大师的故事,激发学生写对联的兴趣。开始,学生认为是搞单纯的文字游戏,“没意思”,“不如看小人书痛快过瘾”。我就给学生讲古今历史上对联大师巧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拆字联欣赏     
在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的对联园地中,有一朵耀眼的奇葩,这就是因为拆字而拆出无穷趣味的拆字联。现在,不妨随我漫步在对联园地中,作一专门欣赏。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据说宋朝徽宗一天晚上和爱妃在御花园赏月,徽宗口吟上句,他的多才多艺的爱妃对出了恰切的下句。上句“人”、  相似文献   

17.
巧补对联     
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曾有人综其一生作了一副对联,令人叫绝。下面就是这副对联,但漏掉了二十个字,你  相似文献   

18.
对联,在语文课堂闪光彭阳县罗洼中学王凤刚对联──我国艺苑一颗璀璨的明珠。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不仅别具一格,而且更能显示其特殊的作用。几年来,我将对联引入语文课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用对联导人新课。用对联导入新课,会使学生耳目一新,产生一种新奇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联作屡遭“误读”的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既可理解,又必须予以正视。无论是通过借用的方式还是附会的方式,都有可能造成对对联作事实上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对联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其基础建设工程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20.
卖对联     
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贴上对联。妈妈对我说:“你已经10岁了,可以去锻炼一下自己,上街去卖卖对联呀!”我想了想,点点头。这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出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