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正璋 《福建教育》2006,(12A):53-53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对于他所要认识、获得新的知识并形成技能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即”认知迁移“。迁移可分为两种类型:“正迁移”。表现为个体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的认识产生积极推进作用。有利于促进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负迁移”,表现为已有知识技能干扰着个体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它对个体认识新知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就小学生科学学科学习中,诱发学生产生“负迁移”的因素与教学对策进行简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 ,中学生物新大纲对学生的学习和考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学生“能利用学过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对新知识的学习、新问题的解决既有积极影响 ,又会有消极影响 ,即正迁移和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促进学生的正迁移 ,克服负迁移 ,提高教学质量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一、利用知识技能间内在联系促进正迁移利用知识与知识、技能与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因后果 ,培养举一反三的正迁移能力 ,是生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3.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领域目标,同时又取消了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的规定,学校体育要“打破单纯传授运动技能教学”,这些情况难免使人产生新的体育课程教学改革要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偏见。但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健康第一”为核心,体育的基本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决定了运功技能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同时,动作技能是人类知识的一种特殊形态,没有运动技能的教学,体育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体育教学本身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心理学中,普遍认为学生学习的迁移是一个重要课题。因为它实际上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关系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至创造力水平的培养与提高。“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甚至方法与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这里主要是谈积极影响,即正迁移,当然负迁移也是有的)。我国古人提倡治学要“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中都包含有“迁移”的道理,再如“隔行不隔理”的提法,都说明“迁移”是可能的。许多心理学家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具体的知识上升到一般原理(也就是所谓”隔行不隔理”的“理”),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迁移”去理解各种现象,解决新问题,扩大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强能力。这是很有见地的主张,实质是要促进  相似文献   

5.
当今社会,各类知识更新快速,学生要在学校里学完全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不可能,他们希望通过学校的学习能够解决今后工作中遇到的地理问题,教师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到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能够终身受用。因此,“为迁移而教”成为当今地理学科中的热门话题。那什么叫学习迁移呢?学习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广泛地存在于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中。任何一种学习都要受到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技能、态度等的影响,只要有学习就有迁移。迁移从作用分,有正迁移和负迁移。迁移是学习的继续和巩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学习的条件,学习与迁移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武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武术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要求教师要通过富有艺术性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引导学生上好武术课,教师要刻苦钻研武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能力,从多方面着手努力,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迁移是“在一定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的影响(James M.Sawrey)。”迁移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进行新的学习的能力,是人们运用已经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一个连续的系列活动进程,只要有学习活动就会有迁移。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之一。随着信息化浪潮的快速到来和全面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进程的加快,培养学生“具有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各门学科中最复杂、可塑性最强的一门学科。这是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它既要完成语文教学自身的任务 (知识、技能、智力等 ) ,又要完成它作为工具性学科的任务 ,即育人性。对后者的理解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正因为它的复杂性 ,就决定了对语文教学的探索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决定了语文是最具挑战性的一门学科 ,因此也是最容易出教育改革家的学科。“显然 ,只教会学生语文知识不行 ,只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也不行”。有这些知识和能力 ,如果用在不正当的地方 ,甚至比没有文化更可怕。①“我深深感到 ,一位教…  相似文献   

9.
王芳 《吉林教育》2009,(4):46-46
一、运用迁移规律,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迁移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学习方法等都能迁移。因此,教学中教师出示新的学习材料时要尽量揭示它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数学知识的相似相通之处,这样学生就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作了如下提问:1.求三角形面积时我们是把它转化成什么图形?是怎样转化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己任。语文能力的形成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要实现“转化”,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学会迁移,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和态度对于后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通俗地说,所谓学习迁移,就是“学以致用”。我国古人就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说,可见迁移对于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汉语知识的迁移(辨析形声字、纠正错别字)在教学中,讲形声字时,我不仅给学生讲清形声字的组合方式,而且引导学生注意辨析形声字的…  相似文献   

11.
一、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初一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事物好恶的片面性、随意性及迁移性。当他们的第一印象比较好时,就会把这种“好感”迁移到你所教的学科上。此外,教师的思维方式,教学态度等,也将对你所教的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对数学的态度和看法,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注意自  相似文献   

12.
迁移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迁移能力是政治学科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高低。学生如果不具备知识迁移能力,知识就成了僵死的东西。因此,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13.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迁移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规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从字到字的迁移、由词到词的迁移、由段到段的迁移、由篇到篇的迁移、由读到写的迁移这些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14.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各种识,技能之间往往会相互发生作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和新技能的形成会产生某种影响,这就是知识迁移。在语文教学中要让知识转化为能力,推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有必要加强知识迁移的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字、词、句、章、语、修、逻、文)均散见于各册、各课之中,是断续的,但各种知识之间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的成分和一般的原理,也有一个循序渐进、一个环节紧扣着另一个环节的科学的编排,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要充分发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对学习新知识所起的积极迁移作用,温故知新;二要尽可能从异中求同,使知识类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一般地说,可以通过类比、类推、归类三条途径组织知识迁移,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新旧类比。每教一种新知识时,都尽量联系学生过去已学过的与此相类似的旧知识,找出新旧知识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将新旧知识进行类比,以旧带新,促使迁移。比如讲“概念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将它同初中学过的“词义”知识类比。  相似文献   

15.
学习迁移是一条古老的迁移学定律,它指的是一种知识、技能的学习对另一种知识技能学习的影响,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迁移规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从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呢?从字到字的迁移、由词到词的迁移、由段到段的迁移、由篇到篇的迁移、由读到写的迁移这些方面培养.  相似文献   

16.
磁场和电场有很多相似之处,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知识与当前的知识相似之处越多,那么先前的知识对当前知识的学习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这里所说的“影响”有两种:一种是能起积极促进作用的,这叫正迁移,一种是会有消极干扰作用的,这叫负迁移。我们在教学中就是要努力实现正迁移,而要防止负迁移。因此,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电场”这一章的知识对“磁场”的学习很有帮助,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认识到“电场”这一章的知识对“磁场”的学习干扰作用也很大。因此,教师在讲授“磁场”时除了依据“迁移规律”设法为“磁场”知识的生…  相似文献   

17.
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迁移到新的情境,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当今的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一、单词教学中的“双语”趋向法该法从“双(多)语趋向性”入手,充分发挥文字共性及积极迁移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学习者的难度,汉语、日语、韩语等文字在音、形、义上的趋向性毋庸讳言就连拼音形的英语词汇及中文、日语间也存在了大量的趋向性。…  相似文献   

18.
知识的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确切地说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得影响。对于高等教育来说,其目的并不是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于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利用迁移规律,促进知识、技能的广泛而积极的迁移,以提高教…  相似文献   

19.
宋海彬 《新疆教育》2012,(17):88-88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先前的学习会对当前的学习产生影响,或者当前的学习会对先前的学习产生影响,这种现象就是迁移。迁移的种类有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以及横向迁移和纵向迁移等。迁移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对学生活学活用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有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都离不开迁移,它们既是迁移的过程,又是迁移的结果和外现。“为迁移而教”,正在成为现代教育中流行的口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情感迁移或应用到其他学习或问题的解决情境中,则真正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那么我们的教育教学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搞好教学,就必须了解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规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把自己的教学过程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提高自觉性,克服盲目性.多年来我运用心理学的“注意”规律进行历史教学,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注意有两种:一是无意注意,另一是有意注意.前者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努力的注意。后者是有自觉的目的,并需要经过一定努力的注意。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座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经过它.”把注意比喻为获得知识的“门户”,充分说明了“注意”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怎样组织和引导学生的注意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