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21世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时代。世界各国将面临着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实质上这是一场人才的竞争和国民素质的竞争,谁培养的人才素质高,在这场国际竞争中就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和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高等学校将担起重要的历史责任。高校体育是高校教育的一  相似文献   

2.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谁发展了2l世纪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领主动地位。面对挑战,高等教育的改革不断深化.高等院校实验教学也必须随之进行改革。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同洋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个环节的安排.贯穿在整个大学4年教学过程中。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1世纪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竞争十分激烈,但最重要的是人才竞争。因为有了人才才能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高校是21世纪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是决定人才素质的基础工程。目前许多国家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研究和探索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重视培养“国际社会通用人才”。他们应德才兼备,除了具备扎实的基础和较强的能力外;还应具备对事业的进取心,开拓拼搏精神,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向我们走来.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体育科技走向市场经济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体育科技走向市场经济的依据当今社会已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 ,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科技的竞争 ,而科技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 ,人才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竞争。有人预测 ,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 ,谁就掌握了21世纪。目前我国科技部门已被历史地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育科技要促进经济发展 ,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 ,体育部门的自身发展也必须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 ,相协调。这些都是我们在探索体育科技走向市场经济领域目标模式中应该充分认识和注意的根本问题。二、体育科技走向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的体育人才竞争,将不仅表现在运动竞技场,而是在培养体育人才的教育领域的竞争,其中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的普通高校竞争尤为激烈。高校的竞争其实质是教育质量的竞争,而决定人才质量高低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的  相似文献   

7.
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对21世纪的激烈竞争.心理素质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得到重视.在认识上也越来越深入。未来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而且要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改革与教师队伍的适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涛 《体育科研》2000,21(1):25-27
21世纪国际经济、科技的竞争,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同其它教育改革一样,也步入了“21世纪素质教育”为主题的新阶段。由于新技术革命加快了由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现代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走在时代的前面,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较好地完成现代体育教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将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期,是全民健身的时期,是一个日益激烈的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竞争的时代。大学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复合型人才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学校体育如何造就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体育工作者值得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的心理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体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对人才素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面临的21世纪所需要的人材不仅要具有健壮的肌体,更要具有适应社会竞争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排除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人体的健康将不完整,适应社会发展的意义将会大大削弱。传统的学校体育思想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学校体育的心理学价值正是我国学校体育深入改革中有待挖掘的领域之所在。发掘并提出学校体育的心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对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①中华民族在对世纪能否以富强、文明之邦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瑞顶,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因此科教兴国战略被摆在了重要地位。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局性问题。他在北大百年校庆时再次动员和号召“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即将告别20世纪,步入21世纪,国际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和教育的竞争。我们的教育要为21世纪培育出身心健康、体格强健、学识丰厚、能力卓越的人才,体育肩负着特殊的其它任何学科不能取代的使命。为此,我们确定了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发挥体育教育的特殊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协调发展。而且明确地提出了我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教育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和卫生习惯;培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发展迅速的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健美操作为一项融健美健身和音乐为一体的运动项目,越来越深受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的喜爱和欢迎,它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助于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在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对实施素质教育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现状、发展趋势和有关资料,采用走访法和文献法,对21世纪中国普通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和探讨。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会与竞争的世纪,竞争的实质是人才。中华民族能否在新世纪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着重看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新世纪需要的整体素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高校体育教育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根据教育《纲要》提出的总目标和对高校体育教育的要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社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能力不仅仅包括智商、情商还包括良好的身心素质。这种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转变也就赋予体育教学新的含义,要求体育教学不再是仅仅注重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当在合理的限度内延伸到课堂以外,这是体育课内外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有之义。这种教学模式应用的紧迫性在高职学校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教材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世纪是信息网络时代,是社会竞争最激烈的时代,它不仅表现在经济科技领域,更重要的将是培养人才的教育领域的竞争。因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决定教育质量的高低,能否全面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21世纪人类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的综合实力越来越体现在科技和教育的发展上,取决于国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程度。现代科技对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发生着深刻影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越来越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科学技术进步和民族创新能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一个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在激烈的国际  相似文献   

18.
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 推进体育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 《山东体育科技》2004,26(3):102-103
21世纪是社会体育大发展的时代,是全民健身的时代,是一个空前激烈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教育竞争的时代。我们必须抓住当前改革的机遇,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育观念,使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进行下去,使学校体育更快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高科技飞跃发展的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推行素质教育是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的重要任务。体育舞蹈是融体育、音乐、舞蹈为一体的新型体育课程,对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发展个性、审美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面向21世纪的激烈竞争,各国都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途径,经济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素质的竞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江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指出:需要“数以千百万计的专门人才”。中专学校的学生是21世纪发展我国现代化的重要技术人才资源之一,体育是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学校体育改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